标题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人力资源的作用探究 |
范文 | 孙蕾 [摘 要]截至2016年11月,中国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1405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882%),我国国内人力资源规模也是极为庞大的,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步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多次微调,其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受人力资源条件和发展驱动的影响。可以说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影响作用,文章主要讨论了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力来源,并对具体的影响作用方式进行说明。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作用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63 1 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 国内研究普遍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是由霍利斯·钱纳里提出,并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国内,在我国应用中最為典型的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其本质是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际上西方理论研究文献中很少出现“经济发展方式”一词,经济发展研究更多地会细化到增长推动手段、做法等,具体来说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策略。国内研究则较多涉及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同类研究中普遍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经济增长方式,但同时也涵盖了经济数量、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等总体特征。 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进行总结,可以简单概括如下:首先,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基本遵循对投入规模、消耗规模、资本需求规模问题进行调整,推动产出能力、效益生成能力等;其次,实现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的转变,结合国内现状来看,需要从成本优势推动力向制度、技术、组织等优势推动力的转变;最后,在区域经济规模的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从传统的数量追求转向质量追求,从短期发展效应转向可持续发展效应,从物质资本核心转向人力资本核心。 2 人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机理 从人力资源的经济性价值实现角度来说,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本在于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人力资本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机制有四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资本倍加效应。人力资源投入经济生产活动中时价值的产出量与劳动时间直接相关,但同时人力资本价值也受到人本身的道德素质影响,但总体来看,人力资源在经济价值实现中不单纯受直接投入的影响。为了实现人力资源道德要素积极作用的持续提升,需要投入相应的教育资本、保障资本等,在这一改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产出的其他的输入要素也会持续递增,进而推动经济效益的发展。 第二,人力资源作为资本形式时的独特能动性特征能够影响经济发展的力度和向度。首先,人力资源作为资本形式出现时,与其他资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主动性,甚至要远高于其他资本的地位,因为所有其他类型的资本都受人力资本的支配,因此人力资源本身会对其他资本的作用方式产生影响,例如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科学决策能力必然会提升,这对于经济发展方向的良性调整能够产生明显推动力;其次,人力资源作为资本形式出现时,具备较为显著的剩余价值创造力,在所有经济发展投入型资本中,人力资本是绝对可以实现价值或效益倍增的特殊要素。 第三,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替代其他形式的经济输入资源而对经济发展方式产生转变产生影响。人力资本价值特别是其动态价值却不会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而降低,相反,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提升。首先,人力资源价值可以反复使用,不会因使用而消失,闲置不用反会降低人力资源价值;其次,人力资本价值越用越会得到提升,干中学就是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途经;最后,通过教育培训,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积累,增加人力资源价值。用无限供给的人力资源价值可以替代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克服资源、环境、市场三大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使经济发展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这就是人力资源价值提升的替代机制,决定了人力资源价值提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第四,人力资源可以带动其他资源的聚合以及智力效应的良性延伸,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型转变。首先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受资源聚合度影响的,粗放化发展时代资源的聚合度也是相对较低的,当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时所有相关的劳动资料、货币资源、物质资源都会随着人这一基本操作载体而转移,而人力资源开发强调集约化的协调配合,因此其他资源也会随着人的集约化而实现集中,因此会带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化模式向集约化模式的转变。另外,人力资源作为资本形式出现时,其价值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人的知识价值挖掘,而人的知识价值只有作用于经济活动中方能实现,这就意味着强调人力资源开发的时代下经济发展将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 3 人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的常见方式 从实际表现来看,经济发展方式变化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的发展满足了时代条件下经济发展方式对“人本价值”向度做出改变的基本需要。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基于战略层面出现的,同时依靠实践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原则中“可持续性、结构优化型、全面发展性”等是较为重要的原则,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不仅仅要注重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尊重,同时还要从宏观的社会发展层面来考虑如何同时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人类本身的全面发展。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转变来看,也确实从以往物质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小幅调整都是围绕人类发展而提出的。由此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价值被逐渐重视,其影响了国家管理者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从而基于人力资源发展需求进行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第二,人力资源的发展可以改变知识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知识化转变。现代全球发展都朝着现代化这一基本方向迈进,而现代化目标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于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价值越高就意味着技术创造力、生产要素质变能力越强,由此可以带动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深化改革。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可以实现两项显著的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效应:一是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积累明显增强;二是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以人为主导的自主创新效力明显增强。这两项改变将会对经济活动中的投入规模、产出规模产生良性影响,当效果累积到一定程度(成本节约效力、产出规模效应、环保等社会效应显现)后,经济发展必然会向这一模式靠拢。 第三,人力资源的合理发展通过促进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高效性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集约化进程。从宏观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国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其中人力资源是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分配合理性的必要条件。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人才的自我认知逐渐增强,会出现资源稀缺性的自觉意识,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大多人会自觉地加强资源认知,尽可能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破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的这种自觉意识会不断加强,从而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主体间的资源交易费用进行了更合理的限制,这更有利于完善经济主体逐利动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降低常态化市场交易的风险与成本,并对经济发展带来合理推动。当这一结果显现后,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将主动朝着资源合理配置、交易费用主动控制的方向调整。 4 结 论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必然性的作用,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并非单向的,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后也会反向作用于人力资源的发展,进而促成良性发展循环的形成。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并论证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人力资源的作用机制和方式,希望能够为同类研究提供相应参考,并为我国经济发展策略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青林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J].现代营销,2015(8). [2]王煜灵人力资源开发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传导机制分析[J].商业文化月刊,2015(3):55-56 [3]东雪梅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经贸,2015(12):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