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精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探析 |
范文 | 李伟娜 [摘 要]文章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就业工作中的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构建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159 1 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是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定位,习总书记也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乃民生大计”。就业的重中之重是农民工和大学生,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家兴旺,青年兴则国家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精准就业”的工作理念,要求“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因此,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做好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是解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需要 (1)分类不够细化,指导不够精准。目前高校只对就业意向和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对技能需求、心理状态排摸不精,仍处于“漫灌式”教育阶段。 (2)市场建设滞后。①大多数高校的就业市场目前仍处于被动等单位的状态,没有形成单位找学校、学校找单位的联动机制。②就业信息收集渠道单一,方式有待转变,无法掌握市场需求。③市场位置错位,企业需求无法精准掌握。 (3)个性化指导力度不够。就业服务仍处于“点到面”的教育阶段,指导范围不广,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科学性,劳动力市场人岗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 (4)就业信息供求双方不对称。就业信息来源、就业工作队伍、就业信息传播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致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很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用工市场不规范,供需双方脱节。 (5)精准化就业量化考核机制待完善。学校就业量化考核指标不精准,对教师参与就业量化考核的机制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 3 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1)精准分类指导是构建精准体系的坚实基础。通过“四五二”分类法进行具体指导。大学期间分阶段:大一到大四;大三阶段分意向:就业、出国、升学、考公务员、创业;大四阶段分状态:已就业和未就业。 大一阶段的启蒙教育,学生处于就业意识朦胧期,重点开展就业形势教育,认清面临的就业压力,加强就业择业观教育和创业教育,形成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辅导、职业能力测评。大二阶段的意识培养,也是学生就业意识形成期,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制订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加强专业相关企业行业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具备职业目标,逐渐形成就业意识。大三阶段分意向,学生就业意愿生成期。对于想升学的同学,对基础课进行辅导,提高应试能力;举办考研讲座,推送考研咨询;对于考公务员的同学,进行笔试、面试技巧培训,合理分流,并告知学生理性参加公考。对于企业就业的同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掌握求职技巧、暑期实习,就业能力测试,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化解就业危机。出国的同学,可成立专门留学指导团队,提供咨询,或邀请咨询公司作指导,开展分享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创业的同学,学习了解创业政策,参加各类赛事,培育孵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公司注册、企业管理等指导帮助。大四阶段就业实践期,对未就业的学生,排摸能力需求,提高竞争力,开展心理素质、法律意识、求职安全教育。已就业的学生,开展职前培训,进行技能强化。 (2)精准建设专业市场是构建精准体系的重要环节。 ①以专业为单位,建设市场资源库。依据近三年接收专业内毕业生的企业信息,年度内来校举办校园宣讲会、参加学校大型就业招聘会、校友企业、基地合作企业、和专业教师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通过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积极拓展行业内知名企业信息共同形成专业市场资源库。 ②筛选有效市场。应在每年6月份,新一学年招聘季开始前,将专业市场资源库中的企业分类包干,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生队伍、学生会就业服务部学生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对专业市场资源库中的负责联系的企业开展招聘需求调研。筛选出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形成新一学年的有效市场。 ③发挥市场作用。结合专业及行业就业形势,对毕业生精准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可以排摸毕业生就业意愿后,精准做好供需对接;依据调研企业招聘时间、精准邀请企业举办校园专场等,特别是对于调研后有效市场企业数量少的专业,更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做好学生的择业指导。 (3)精准发布信息是构建精准体系的主要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前提,准确掌握就业信息,是实现满意就业的基本条件。目前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平台、手机App等新媒体信息发布便捷快速、实时互动、开放智能虽然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各类新媒体工具的应用,需要学生关注多个平台,而且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不加筛选分类整合,直接通过相应的媒介或者平台“一对多”发送给学生,学生需花大量时间去甄选有用信息,不但浪费了学生时间、浪费了信息资源,可能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再关注相关信息。 因此,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时,需要选择一个主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对搜集到的就业信息、职位要求、择业技巧、求职安全、备考技巧等消息进行分类整合后精准发布到需求学生手中,避免信息杂乱和浪费,让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需求实现最佳匹配。此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应形成“大就业”的服务定位,丰富信息内容,使其服务对象涵盖找工作、考研保研、出国深造、创新创业、考公务员等多种类别。 (4)精准做好个体指导是构建精准体系的关键所在。毕業生数量多、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少、精准化就业指导水平不高。从事精准化就业指导工作老师要具有一定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掌握相关的职业咨询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多为刚毕业不久的院系辅导员,缺乏丰富的职场经验和专业的职业咨询知识,就业指导的方式也较为单一。部分辅导员在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出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后,又调整到其他岗位,不再从事辅导员工作。结合实际困难,采取以下方式做好精准化个体指导。 ①个人精准认知。组织学生通过测评系统的测试,了解自身未来的职业成长潜质,找到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明确存在的问题,完成个人的精准认知,使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 ②建立毕业生求职档案。完善专业、兴趣爱好、职业能力、区域选择等方面的信息,根据档案内容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对不同意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使指导更加精准有效。 ③健全机构和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工作,参与更专业、更高层次的学习,支持鼓励就业指导人员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多举措提高精准化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成立职业发展咨询室,建立以专业教师、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为主力的校内就业指导队伍,通过智力引进的方式,建立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库,实现人人得到就业指导。 ④双向互动、温情交流。指导教师应开展谈心谈话,增强师生感情,要激发毕业生的主动性,在就业过程遇到困难能积极联系导师,使精准个体指导发挥更大实效。 (5)精准开展量化考核是构建精准体系的根本保障。考核指标是就业工作的风向标,考核要客观、公正反映院系就业工作,要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考核原则要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重就业率,又重贡献率;既重横向比较,又重纵向对比;既重工作实施成效,又重学生满意度。 考核的工作内容可以从开展就业教育指导活动、组织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建立“一生一策”求职档案,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主动联系企业,分专业建设就业市场、独立或联合承办学校校园招聘会、建设线上招聘平台,举办网络招聘会、学生平台关注率及阅读率、利用学校平台发布信息数量、需求信息提供的岗位数量、组织领导、氛围营造、就业排摸、生源统计基地建设方案上报、档案转寄、总结分析、调研创新等方面进行分级指标考核。 参考文献: [1]吕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3). [2]邓基泽.构建全员指导、全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3]姜萍.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