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
范文 | 曹香玲 [摘 要]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网络上最为活跃的群体,受到网络的影响也最为明显。文章以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行为习惯,从社交需求、购物需求、学习需求、娱乐需求四方面分析相关行为习惯背后的原因。就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上网习惯,提出了一些建议。 [關键词]大学生;上网习惯;问卷调查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44 1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活动已经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等。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7.51亿人,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人[1],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高达96.3%。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5.14亿人次、2.95亿人次、3.34亿人次。为了解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上网行为现状,我们设计问卷对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调查结果有助于高校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从而为本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提供参考。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需求分析法,根据大学生的背景信息以及上网需求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学生成长背景(农村、乡镇、城市)等。学生的上网目的。包括:学习、视频、游戏、购物、聊天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与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买衣服去网上淘,到现在网上订餐,网上租房、订酒店,网上订汽车、火车、飞机等,甚至网络医疗也已经出现。因此当代学生上网目的更加繁多,也更加离不开网络。 (2)学生的上网时长。主要调研过度上网的情况。 (3)是否课堂中上网。针对课堂上网这一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与学生学业发展的行为进行调研,可以为后续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上网行为的反思。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我们设计相关问题。 (5)网络文明以及网络暴力现象。调研学生是否注意网络文明用语。把基本的网络暴力、网络违法行都列举出来,在调研的同时也起到警示与教育学生的作用。 2.2 调研过程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选择了两种主要专业:空勤类、地勤类以及通用类专业,先按男女性别比例,确定不同性别的问卷数量,再在以上三类专业中根据文、理分科选择一些专业,最后在不同的年级中随机抽取学生,以保证样本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自2017年4月15日至2017年5月15日,我们向抽取的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5%。 2.3 数据处理 我们使用SPSS软件对此次调查数据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调研样本概述 我们对所调查大学生的性别、生源、所在专业、年级进行了统计。调查对象中女大学生占比52.9%,14.8%的受访者来自农村,这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特点有关。 3.2 上网习惯分析 3.2.1 上网目的 行为是外化的心理[2]活动,要想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3]有所引导掌控,必须首先对大学生上网目的进行分析判断。本调研从学生上网需求的角度,结合时代和群体特点,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详见图1。 通过调查反馈:聊天、看视频、玩游戏、学习、购物以及看新闻是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除了上述共同特点外,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玩游戏和看视频的比例很高。特别是网络游戏会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部分学生甚至染上网瘾,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学业荒废以及精神颓废等。 3.2.2 上网时长 适度的网络活动可以起到放松心情、活跃生活的目的,但是过度的网络活动会引起网络依赖[4]、网络游戏痴迷以及网络与现实混沌的现象,最后导致学业荒废、意志消沉、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严重退化等问题。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上网时长调研结果分析,见图2。 通过统计可以得到,学生中每天上网时长大于3个小时的学生占比高达66.1%,其中上网时长大于5个小时的高达39%。过长时间的上网势必会影响学业,损害学生的视力与体能。特别是空勤类专业,该专业对学生体能和视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去引导此部分学生减少上网时间,避免过度上网。 3.2.3 课堂上网情况 随着移动宽带[5]技术的发展,手机端的网络接入更加便捷,上课玩手机成为一种不受欢迎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此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师的授课效果。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课堂上网调研结果分析见表2。 通过调查发现:从来不在课堂上网的学生占比是15.2%,相对应的课堂上会上网的学生高达74.8%,课堂玩手机的情况不太乐观。 3.2.4 网络上花费的时间 许多学生也在反思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是否忽略了其他事情。针对学生的自我反思,我们设计了相关问题,并得到如下结果(见图3)。 通过结果反馈与统计,我们可以看到39.5%的学生开始反思上网行为带来的不利的一面。 3.2.5 网络文明用语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学生能否保持健康网络行为[6]的基础,同样也需要每一名网络参与者的保持与维护。针对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网络文明行为[7],做了如表3的调研。 通过调查发现64.8%的学生非常注意网络文明用语,只有6.2%的学生不注意网络文明[8]用语,这部分学生比例比较小,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 4 结 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上网时间过长的问题,存在上课玩手机上网的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引导与干预: (1)加强课堂上网行为的监管。一方面加大对课堂纪律的宣贯,另一方面加大对课堂上网行为的处罚力度,结合视频监控或者信号屏蔽的方式,可以减少甚至杜绝课堂上网行为。 (2)减少学生课堂之外的过度上网。过度上网会对学生的学业、视力以及体能造成巨大伤害,尤其会对空勤类专业学生的学业与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抑制学生过度上网、沉迷游戏,我们可以对学生宿舍的网络进行限时、限速。 (3)积极帮助过度沉迷的网络的学生。积极向沉迷网络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4)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合法上网、安全上网。针对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非法借贷等问题加强相关案例宣贯。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EB/OL].[ 2017-08-04].http://news.ifeng.com/a/20170804/51565051_0.shtml.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胡昌龙.虚拟社会网络下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4]孙秀丽.青少年网络生活:空间、自我与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5]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國防工业出版社,2012. [6]亚当·乔伊森.网络行为心理学[M].任衍具,魏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美]史蒂文·凯尔士(Steven J.Kirsh).媒体与青少年发展的视角[M].周宗奎,雷雳编,王福兴,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8]顾海根.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与网络成瘾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