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审计法治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范文 | 沈甜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加快。完善审计法治化建设,推进审计业务与法治理念的有机结合成为新时代审计发展的方向,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但我国目前仍存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审计规范执行力度不足、审计人员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阻碍了审计法治化进程。在分析审计法治化建设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审计法治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审计;法治建设;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2.7?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158-0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用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决定》中52次提及“监督”,2次提及“审计”,明确要求健全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要求。要加强审计法治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从而完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制度,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能力,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进程。 一、审计法治的内涵 石爱中(2004)认为,审计法治是指依据于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国家的审计事务,其法治对象是指负责审计的机关的一切审计监督活动,而不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工作。刘誉泽(2009)认为,审计法治是一种制度秩序,融合了审计文化理念与审计法律制度,既包括审计的立法过程,也包括审计在执法中的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全过程,同时对审计依法执行过程中的执行水平与执行效果也均有做出相关规定和指引。杨澎和姜玉玺(2012)认为,审计法治的主要内容是指审计机关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依法执行审计活动,依法开展审计程序,对于违反审计法治的审计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王龙飞和刘文(2014)认为,审计法治的基本内涵包含审计法治的制度形式以及审计法治的文化内涵。 二、审计法治建设的意义 1.审计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专司监督的子系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加强审计法治建设,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审计法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要求。国家审计机关是专司监督权的政治机关,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审计机关的定位作用必然要求强化审计法治建设,完善审计法治体系,一方面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审计法》,完善审计相关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坚持依法审计,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关注完善国家体制机制和制度,推动国家维护和完善民主法治。 3.审计法治建设是审计工作完成提质增效的现实要求。新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需求都要求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审计,加强审计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审计的基础,是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的保障。 三、目前审计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审计署共出台了十余个审计指南,大多是2014年以前制定的。近几年,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党中央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审计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当前我国关于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新环境下审计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旧的审计法规难以适应新局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出现了部分审计事项无法可依的情况;二是审计法律法规的修订往往滞后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实行新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旧法难以执行的尴尬现象,其操作的实践性与可靠性都不足。 2.审计规范执行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以审计署为代表的一些审计监督执法部门已经针对审计执法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条例,对于一般审计程序及特殊审计活动均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同时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完善,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程序操作指南,为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提供保障,提升审计活动的质量,但在现实审计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这些规范并未得到贯彻执行。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审计规范不完善、审计程序不合理、审计工作不严谨甚至违反审计工作职业道德等行为。 3.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活动面临的审计领域逐渐宽阔,审计项目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难,但同时审计人员的匮乏,无疑使得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责任也越来越重大。部分审计人员面对压力时寻求“捷径”,只要能出大案要案,能有成果向上级交代,便使用非常规手段,甚至动用个人关系,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忽视了依法审计的要求。此外,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以及审计工作权力边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以上情况均阻碍了依法审计的进程。 四、加強审计的法治化建设路径 1.加强审计独立性建设。审计执法行为具有其特有的个体权威性和独立性,维护其权威性及独立性,能够不断推进审计法制化建设的实现。审计之所以存在独立性,在于外界的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都无法干预审计执法行为,若审计在落实程序过程中其执行主体没有捍卫审计行为的权威性,受到外界单位或者人员的干预,无法保持审计结果的独立性,那么其审计意见则无法具有公信力。宪法中关于审计的独立性有明确规定,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必要前提,同时其他相关实施条例也针对审计的独立性做出规定,如审计法、审计准则,条例中均对审计机关、人员及经费的独立性有相应规定,为其独立性操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适应新形势与新局面,审计的独立性仍然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是从管理体制上探索审计机关垂直化管理模式,建立本级人民政府与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两极监督模式和体制,实现垂直化领导组织结构,有效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二是逐渐加强审计廉政建设。我国审计署颁发的“八不准”等审计廉政法律和法规,充分保证了审计机关、人员及经费的独立性。廉政纪律是审计机关的“生命线”与“高压线”,我国应不断加强审计的廉政建设,提高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审计监督权力的执法意识,不触碰执法工作的高压线,做到审计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实现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加强审计现代化法治建设需不断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以此为依据,依法执行审计工作。首先,我国需要不断更新陈旧的审计法律法规,适应社会经济新局势、新环境。在审计执行过程中,结合业务工作需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审计法规修订的内容体现到审计的标准、规范、流程中来。此外,借鉴国外审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并制定配套的审计条例和程序指南,弥补现有审计法律体系的缺陷,促进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全面覆盖,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凭借法律解释思维完善现有的审计法律规范。对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及时进行评估与跟踪,对于已经出现滞后并无法适应新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的更新修订,并出台配套的规章、实施条例与指南。 3.不断促进审计人员法治素养的提升。我国现有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已经对审计机关依法履职的边界进行了明确的划定,审计人员应把握好法定职责边界,始终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以推进责任追究制的建立与完善。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审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理念,提高其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以及依法审计的专业性。二要建立完善严谨的审计追责机制,及时对审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预防和制止,对尚未出现但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预警,必要时要依法对其进行相应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监督职权的行使与人情、政治和经济等法外因素“绝缘”,才能把审计法治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三要推广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专业优势和审计工作经验的做法,深入推进依法审计,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法治素质,切实降低审计执法风险,探索出审计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管理和使用的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EB/OL].中国政府网,2019-11-01. [2]? 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治谠论[J].审计研究,2004,(1):9-12. [3]? 刘誉泽.论审计文化视角下的审计法治[J].审计研究,2009,(5):29-32. [4]? 楊澎,姜玉玺.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90-91. [5]? 王龙飞,刘文.国家审计法治建设初探[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6):16. [6]? 田圣庭.新常态下审计法治化建设探讨[J].财政监督,2017,(22):60-62. [7]? 谢冬慧.新中国七十年审计法治发展之回瞻[J].中国法律评论,2019,(5):140-15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