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魏晋至唐代的训诂
释义

魏晋至唐代的训诂

训诂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是训诂学的保守沿袭时期, 也有称为发展时期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剧烈动荡, 人民流离迁徙, 语言起了很大变化, 古书词义艰深, 于是注释古书的风气盛行。 玄学、 佛学的兴起, 打破了经学一统的局面, 训诂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严重冲击, 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隋唐时期社会的统一,要求思想的统一,于是出现了整理前代注疏的“五经定本”。这时期训诂学的主要特点:(a)扩大了训诂的范围。除经部以外,史部、 子部、 集部的重要著作, 乃至佛家经典, 也都有了注释。 较重要的有: 经部: 魏王弼、 韩康伯 《周易注》, 晋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 晋范宁 《谷梁传集解》, 魏何晏 《论语集解》, 李鼎祚 《周易集解》, 唐陆淳 《春秋集传辨疑》。史部: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 吴韦昭《汉书音义》, 隋萧该 《汉书音义》, 隋晋灼 《汉书集注》, 唐颜师古 《汉书注》, 宋裴松之 《三国志注》, 梁刘昭 《后汉书注》, 唐李贤 《后汉书注》, 晋郭璞 《山海经注》,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唐何超 《晋书音义》。 子部以 《老子》和 《庄子》注释最多, 前者有30家,后者有15家,反映了当时崇尚玄学的风气。晋张湛 《列子注》, 晋皇甫谧 《鬼谷子注》, 梁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 魏武王凌 《孙子兵法集解》, 唐杨倞 《荀子注》, 唐王冰 《黄帝素问注》。 集部: 晋郭璞 《楚辞注》, 唐李善 《文选注》。 佛家经典的注疏有 《大乘经疏》379卷, 《杂论讲疏》138卷等。这些书,一直流传至今, 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参考书。 (b) 出现了义疏和集解。 义疏兼释经、 注, 萌芽于汉末, 盛行于六朝。 六朝疏不全守注, 唐代则严守疏不破注的原则, 很少创发新义, 这便是这时期被称为保守期的原因。《隋书·经籍志》所载甚多,这里略举几种:梁武帝 《周易讲疏》, 陈周弘正 《周易义疏》, 梁顾彪《尚书义疏》,晋谢沉《毛诗义疏》,沈重《毛诗义疏》、《周官礼义疏》, 皇侃《礼记义疏》、《论语义疏》, 刘炫《春秋左氏传述义》, 魏何晏 《老子讲疏》, 宋李叔之《庄子义疏》等。唐代孔颖达、贾公彦、杨士勋等编撰《五经义疏》(详《五经正义》)等。集解有编辑旧注的,如晋何晏 《论语集解》;有对经和注作通释的,这是创造新注, 如杜预 《春秋左氏传集解》。 (c)训诂新著的涌现。 较重要的有魏张揖 《广雅》, 晋葛洪 《要用字苑》, 晋吕忱 《字林》, 梁顾野王 《玉篇》。 此外还有张揖 《古今字诂》, 周氏 《杂字解诂》, 晋李彤 《古今字书》, 宋殷仲堪 《常用字训》, 梁阮孝绪 《文字集略》,后齐颜之推《训俗文字略》,晋谯周《五经然否论》等。唐代训诂专著当首推陆德明 《经典释文》 和颜师古《匡谬正俗》。 对前代训诂专著的注释研究也卓有成绩, 如郭璞著有 《尔雅注》、 《方言注》、 《三苍解诂》,梁沈旋有 《集注尔雅》, 吴韦昭 《辩释名》, 梁庾俨《演说文》,晋李轨《小尔雅解》等。(d)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研究。 如 《隋书·经籍志·小学类》有 《鲜卑语》 5卷, 后魏侯伏侯可悉陵 《国语物名》4卷、《周武帝鲜卑号令》1卷,《婆罗门书》1卷,《外国书》4卷等, 但尽已亡佚。唐代和尚们在翻译佛经中, 对梵语刻苦钻研, 并精通汉语训诂, 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训诂专著。 如玄应 《一切经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 慧苑 《华严音义》 等, 我们不但可从中找到许多古书佚文, 还可用它来比照校勘, 了解中古时期语言文字音义变化的一些踪迹。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