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探析 |
范文 | 彭溪 摘? ?要: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步入快车道。但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然较低,其知识产权制度还无法顺应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为此,从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权力归属、风险控制、激励保障四个方面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制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D923.4;G644?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5-0154-03 党的十九大以来,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成为我国科技界和产业行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家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打出了一台组合拳,修订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了《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评估基本准则》,政策性红利一个接一个。高校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作为高校中的一员,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更注重实用性,更切合市场需求,其科技成果转化在整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比例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国家系列文件实施以来,高职院校对原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了修订,但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优化却很少,淡薄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景;同时,对于处置成果、转化激励、考核机制、把控风险等方面在制度规定上仍然不完善,造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可以说,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当前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需求。 一、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现状分析 (一)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整体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欠缺,在开展制度建设中长期规划时未将知识产权纳入其中。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顶层制度设计不足、评价政策环境不完善、运行机制不灵活、职能部门欠缺服务意识、科研经费管理过于死板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处于停滞状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性不够,虽然省里教师在教学教改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仅有的少量科技研究也以单打独斗为主,欠缺组织性。大多数老师都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只存在于本科院校,特别是那些重点院校,作为高职院校那是高不可攀的;同时,许多老师也欠缺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面对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存在畏难心理。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细节未落实,老师们也有些不知所措、无的放矢。平均主义仍明显存在于现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中,校企模式、队企模式、科技中介等都难以落地。 (二)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 在现行的转化法指导下,科技成果的处置权下放到各高职院校,在响应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需求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细化转化准则,使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落到实处是目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从科研成果披露制度来看,教师的知识产权仍保护不够,科研成果转化有繁多复杂的审批程序,耗时长精力花费多,投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诸多教师在科研成果出来后不愿再繼续后续转化流程。 第二是从职称评定和考核评议来看,专著和论文发表的数量、期刊的等级、各项比赛的获奖等仍是目前高职院校评定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价值和能力都缺乏考量。 第三是从知识产权归属规定来看,高职院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重视,知识产权归属规定少有体现,或界定模糊、有形无神,看重眼前利益,忽视科学技术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政府财政支持的研究课题中,存在很多低质量的重复性基础研究浪费国家资源的情况。 (三)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拥有科技成果转化权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承担风险。目前我国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立法比较粗犷,高职院校对于法律法规对自身的风险防范保护意识不足,没有确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本身就是个矛盾体的存在,一方面,相对本科院校更加注重科研的实用性,本应成为切合市场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一员,本身却从未真正面对市场,缺乏灵敏度和风险感应力,更别提有完善的风险把控机制了,这也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难、效率低。国家倡导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各方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权责共担。许多高校都成立了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如科技转移中心、技术转让联盟、校企合作中心等,但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甚少有成立专门部门的,一般都纳入科研处统一管理。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的工程,需要同时具备科研能力和市场能力,对政策、科研、产业、市场和金融等方面都十分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而这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很难吸纳和培养。 (四)保障激励制度不到位 新转化法在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激励机制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变动的,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但高职院校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充分、分配制度不够细化、审批程序不够精简,重形式轻实质,真正落到实处困难较大。首先,高职院校现行绩效考核和科研能力评定仍然停留在项目立项和结题、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数量的层面上,缺乏对成果转化质量的考评机制,利益分配方面也模糊不清,对教师没有实际的鼓励政策。其次,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权利和地位不对等。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参与进来,但学生一般依附于教师,科技成果归高职院校和教师所有,学生的权利无法保障;对学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欠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机制远远落后于本科院校。 二、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优化建议 (一)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适用性 在新《转化法》颁布以后,国家和地区各个部门都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有专门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制度的,也有在其他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的,数不胜数,可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日趋重视。所以,首先高职院校要认真梳理这些政策性文件,将脉络整理清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的适用性;其次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发挥工匠精神,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实用性作出反馈,为细化政策文件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形成。 (二)加强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高职院校要改变目前科技成果评估机制落后、知识产权归属细化不足的问题,必须要从上层意识出发,加强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高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作用。 第一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增设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筛选环节。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吸纳或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科研人员将科研方案提交给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由专人借助有关相似度甄别工具对科研方案先进行甄别,检查是否存在类似的成果申请,避免重复研究。对知识产权的原始资料、科研过程、相关数据和信息也可歸口统一管理。 第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师、管理人员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培训,改变大多数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能及时对自己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网络、办公平台、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大家对转化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等的掌握,对新出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也要及时宣传,帮助整理提升。高职院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法律咨询部门或者与法律机构合作提供专业咨询,对科研成果进行管控,避免教师由于不熟悉法律法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走弯路。 第三是高职院校要坚决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备案制度,详细记录科研成果合同的编号、性质、签订人和时间以及必备的相关信息,明确成果相关人的权利和责任,跟踪检查合同是否履行,随时了解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和情况。 (三)健全风险把控机制 首先,国家在立法的同时要倡导高职院校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形成健全的风险把控机制,及时将自身核心科研成果和外围科研成果一一申请专利,改变当前大家只注重核心科研成果转化而忽视非核心科学成果转化的状态,建立保护圈,让科技成果实现全面高速的循环。其次,不但要在政府的主导下,高职院校也要加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建设中来,搭建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尤其是促使高职院校与诸多中小企业的信息互换,形成高职院校—中介组织—企业之间资源互补。中介组织的进入可以减少高职院校低质量科研数量,避免隐形知识的流失,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知识产权制度落实率。最后,要在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研教改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在不断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累积丰富的操作经验。高职院校的各二级学院要摒弃追求高大上,多把眼光看向中小企业,与之合作建立培训中心、研发平台、生产项目等;要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逐渐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集研究、实践和转化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四)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知识产权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换市场,在知识产权制度运行过程中,我国政府在主导科技成果转化时更应对此引起重视。新《转化法》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做了明确规定,但还不够细化,对收益的来源和分配机制的规定还应更为详尽。知识产权制度应从根本上鼓励投资方和科研方协同创新,一方面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对高职院校科研的投入,另一方面对投资方实施税收优惠,提供融资帮助,使法律条款不落空。另外,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改变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在考虑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要出台政策文件,激励高职院校教师更多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之中。除了物质鼓励,还可以有精神鼓励、培训鼓励等奖励措施,激励教师出成果、出精品,从而提升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树立科研品牌。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8,(1). [2]? ?刘雪凤,杜浩然,闰莉.高校知识产权能力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8,(2). [3]? ?姚莉华,强化高校专利管理的思路及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8,(5). [4]? ?郭新玲,刘向红,屈文斌.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2). [5]? ?吉文林.高职院校作用技术研发能力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