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档案界论坛“国际档案日”专题讨论 |
范文 | 宋慧蓉:一年一度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开始了,今年河南省档案局政策法规处决定在档案界论坛,开展档案宣传、档案展览、档案文化等方面的讨论,会员们情绪高昂,各抒已见,气氛热烈,现摘选如下: “档案宣传”专题讨论 李兴利:为纪念国际档案日,我们组织这次档案宣传专题讨论活动,请大家畅所欲言,可以谈对国际档案日活动的认识和看法,也可以谈档案宣传的经验做法和教训体会,还可以结合实际谈对新形势下做好档案宣传的意见和建议。 杨宝章:关于“国际档案日”宣传,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一是形式不拘一格,应该结合单位实际,用更好用、更有效、更科学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二是时间可前可后,不一定非得在6月9日当天搞活动、去宣传,要有常态化的理念,宣传应该是持久的、经常的,要克服只在“国际档案日”宣传一下的“短期行为”;三是对象应该纵深,宣传重点应该下移,到群众中去,寓宣传于服务之中。济源市档案局开展的档案宣传“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就很有特色,让宣传走进最基层、走进百姓中,往更广阔、更深入、更细致方向走,真正使百姓知道档案、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关心档案、使用档案,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后宣传的发展方向。 任琼辉:不管是否是国际档案日,在微信公众号以及QQ群的技术支持下,那些玩社交媒体的学生都无时无刻不在宣传着档案。如“微信公众号”“档案微传播”“档案小报”“档案零距离”“兰台之声”等等。虽然不官方,但是效果确实不错的。 王建祥:“国际档案日”首先要宣传国际档案日来历等相关知识,其次要宣传广大群众工作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再次要多宣传涉及民生档案的相关知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容雷同、形式单一,其对策就是把宣传内容精品化、宣传渠道多样化。 刘艳茹:今年国际档案日,围绕“档案与民生”,濮阳市档案局搞了如下宣传活动:一是利用“档案宣传周”,组织开展了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并通过制作版面、档案展览、档案征文、档案法知识竞赛、手机信息平台等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二是通过微信发送档案信息、图片,分享到朋友圈。三是通过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宣传档案法律法规。 刘夏楠:作为一名刚从“圈外”进入档案界的新手,我已经把档案宣传作为一种“炫耀资本”融入自己的QQ动态、微博新鲜事和微信朋友圈。第一次进入档案特藏展室,晒“偷拍”;第一次亲密接触馆藏档案,发感慨;第一次名字出现在核心期刊《档案管理》上,留“证据”;第一次帮老领导咨询档案利用无果,析原因;第一次经历“国际档案日”,转个科普帖给小伙伴们涨知识……。 王霞:最近濮阳市档案局组织人员下乡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档案工作督导,每走一处所遇到村支书、扶贫干部等人都众说一词:“档案”。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档案宣传通过具体的工作、具体的事例,让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有所感悟、理解、认知,相比其他宣传形式或许更贴近生活,更入心入脑。 田润:档案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档案工作者重视档案工作、保护好档案、整理好档案、利用好档案。所以,档案宣传应该针对地区的立档单位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只有这些人做好了,档案宣传工作才算落到了实处。 刘子芳:档案宣传的目的应该达到:形成社会归档、管档、用档的自觉氛围。这里的“社会”是指《档案法》中的“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如果这样的自觉氛围形成了,档案的形成、保管、传承则会是健康有序的,其真实性、安全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王凤珍:可以邀请市民和中小学学生走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面向社会大众宣传档案的历史和见证作用,引导公众了解档案,走进档案。 魏红: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河南省档案局联合河南电视台,以“中原壮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史料展”为基础,录制了六期“中原硝烟,抗战到底”电视节目。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和巨大的社会反响,我有幸成为全程讲解员,有很大的收获和体会。在这个“淡忘多于铭记”的时代,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播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传承历史、弘扬历史。 董亚敏:加强档案宣传,除了我们常用的杂志、报刊、展板、展厅、广播、电视等手段之外,更要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微博、微信、贴吧,拿出保险公司、微商团队的宣传力度,拿出保险业务员、微商人的精神,一定能把档案宣传搞好。 巩磊:档案宣传对象要广泛,不仅仅对兰台人宣传,对单位和领导宣传,更要对广大民众进行宣传。同时档案宣传内容要全面,不仅要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宣传档案工作做什么,馆藏档案有什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是什么等内容。 武梦雅:档案宣传要选择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教育载体,努力达到宣传大众化、通俗化。既可以利用网站开设“档案常识”“业务答疑”等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国际档案日”等相关知识;也可通过制作一系列画册、折页、画报等小作品进行宣传;还可以开展知识测试、现场参观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效果。(管先海,李兴利整理) “档案展览”专题讨论 杨欢欢:档案展览,不仅使原本“静态、零散”的馆藏档案资源经过缜密系统的策划变得多样动态、有机联系,还能在宣传“再创造”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推广档案编研成品、间接创造经济价值,有利于社会“用档、爱档”良好风气的形成。 李彩玲:档案展览固然有其积极影响,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看档案展览只是单纯的为看而看,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档案展览应该配合其他方式以从更深层次启发参观人员。 冯冰:档案展览其实是展示档案工作的一个平台。档案工作一直是处于幕后,很多人不明白档案部门到底是干嘛的。档案展览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档案馆,这样也会在无形中提升档案馆的知名度,岂不是两全其美? 张义珂:一个法国人托马斯的照片档案展览形式可以加上“民间档案展览”“私人档案展览”“照片档案展览”之类的标签,最直接的莫过于能勾起照片所代表的一定时期的记忆,让人们找到“遗失的记忆”,带来一定的归属感。这恰恰也说明了档案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人们喜欢看照片,因为其传达的信息更加直接。 张珺:目前看,只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有实力举办大型综合性档案展览。一个好的展览前期准备工作,从主题确定到最后展馆竣工,从展览大纲到上墙展出,从收集资料到考证,要十几个环节,还要不断调整方案,至少半年时间。省级或市级档案馆来说,举办中型展览比较科学,大型综合性展览很难有实力和财力来承担。 张晓:档案的所有者在遵守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都有权利举办档案展览。现阶段,主要应以各级档案局馆为主导,毕竟展览是需要很多money的。 张丽华:建立一个非官方的线下档案协会,由协会会长负责,并另设一个理事会进行监督。可充分利用会员的私藏档案开展档案展览。 张荣星:档案展览应该在主题上多下工夫,技术、方法都是次要的。光靠技术这种花边来装饰自己,博得的不过是眼球。档案展览要用心,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最能体现它价值的方面。档案展览绝对不是“花钱就能搞定的事”。 陈家业:这就更要求档案展览切不可三分钟热度,在扩大外延和提高纵深上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长远眼光有体系地开展,这样才能达到应有效果。 刘睢华:在网络较为发达的今天,网上档案展览变得更加有必要。我们可以侧重普通公民比较感兴趣的展览内容,把展览的“热度”提高,大家就像刷微博、看新闻一样没事就“欣赏”一下档案展览。 各玉杰:档案展览应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可以选取适当的档案举办档案国际交流展,从而促进中外交流,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 张澍雅: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照目前的现状是不太好实现档案展览的,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先在城市中创新展览方式,然后不断向县、乡中逐级推广。 徐博文:比起了解历史大局,人们可能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关注更多,更容易理解。一个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生存状态,也会促进人们对当代社会环境的理解与思考。这种人文关怀可能是档案展览中需要重视的。 张筱:档案展览的主题越细化,特色性、趣味性就越强。就像2014年美国档案展览——“签名”,就是潦草的比划或者公正的签字背后的文化以及性格研究,很细但是很成功。 朱桂玲:关于展览选题,所看到最多的是《XX省发展成就展》之类大选题、大制作,老套路同质化严重,均采用编年体形式,说教意味浓厚。小而精应是以后档案展览考虑的思路。 刘芮:档案展览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14级的小伙伴们去省档案馆参观时,大家对抗战胜利70周年展览可能不太感兴趣,但是看到清朝的圣旨,就比较感兴趣。 余如意:的确如此。档案展览的内容不一定要高大上,反而越普通、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就拿我们去郑州市档案馆参观来说,当时的一份结婚证书、一张老照片、一份极具时代特色的旧报纸,往往就能使人联想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愿意看,看了愿意想,才能使档案展览变得有意义。 许惊宇:有游戏、有互动是互联网线上档案展览的一大优势。实体档案毕竟不能让我们为所欲为,但线上的就可以随便嗨。刚刚不是说圣旨很吸引人吗?我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个模拟上朝、批阅奏章之类的,岂不要更好玩。 张珊:档案展览的举办,也不仅仅意味着将大门敞开、展板摆好等着观众进门,档案展览的二次开发成果也需应运而生,这样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延伸档案展览记忆。档案展览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众获得的档案信息和记忆是短暂的甚至是不完整的,而档案展览产品的开发恰恰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许惊宇整理) “档案文化”专题讨论 yyoxn:“档案文化”具有建构性,讨论其问题不一定要先清楚什么是档案文化。越是上位的概念越抽象,对它的定义越难,而且文化一词内涵复杂多变,属于模糊词汇,很难定义。档案文化现象最为重要的课题是要认识“人们借着档案文化问题想要表达什么,想要传播什么”。理解了潜台词(假设),便理解了交流档案文化现象的认知基础,人们便可以围绕更为核心的问题展开交流。 档案文化并非静态地只向特定领域辐射价值的事物,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公共产品”,也是一种可以进行商品消费、信息消费的事物。从科学角度看,我们需要解决与之有关的管理问题;从批判角度看,为什么档案学概念体系里有这个术语,档案文化管理活动订立了何种规则;从组织角度看,档案文化工程项目应如何具体开展;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在社会层面传播一种文化,得到一种认同。不能割裂着看档案与内容。档案与其内容本为一体,正因其内容才是档案,档案只是对内容在形式、思维上的一种概括和认定。 清流无心:常听档案文化论述,但自己却有“违心”想法在作怪,认为档案文化其实是档案内容“文化”,而不是档案文化。如“档案实体文化”和“档案内容文化”的分类,在数字时代,档案实体文化是不是就消失了?假设有档案文化,其开发主体并非档案人员,而是各个档案的生产者。“档案”是特定人群的专有名词,不同的人认识的“档案现象”不同,因而档案意识并没有度量衡。 我运动:“档案文化”应包括“档案实体文化”和“档案内容文化”。档案实体的演变历史中隐含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素。 csp平安:档案包含档案物质本身与档案蕴含之事,“档案文化”也包含两者的文化。档案实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因为它可以向我们传递某些特定的信息,在人类社会中既增加了物质财富又产生了精神财富,所以档案天生自带“档案文化”,只是这种“文化”需要广大档案人去发掘、沉淀与升华。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回眸历史,探寻过去的足迹与秘密;立足当下,沉淀酿造万紫千红的知识佳品;远眺未来,静心思考道路方向与方法。 Haylee:首先,“文化”就是一个既抽象又复杂的概念,包括艺术、道德、法律等等,是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且能够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档案也属于一种文化,档案文化是对过去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录,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文化要传承,档案文化也需要传承,档案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对其开发使其在服务于人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档案用户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对档案文化认识和开发方式要随着新媒体、新环境的发展而更新。 Hy1976:“文化”是融入生活的习惯,你我所从事的档案工作是项基础工作,需要长期积累。作为一个单位,档案的积累是总结工作和指导以后工作的重要依据。“档案文化”看似很大,可就一名普通档案工作者而言,“档案文化”就是不被重视时自觉安心的工作,是诚信的契约精神,更是自觉的职业道德。 刘子芳:讨论档案文化,是不是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档案文化?档案文化与档案的文化属性是不是一回事?档案文化研究的是什么?怎样形成社会的档案文化氛围?怎样发挥档案文化属性的功用?途径有哪些? 临清老郭:档案文化是人类形成、保管、利用档案,实行档案创新、实现档案价值升华,复原档案过程,展望档案未来美好愿景的总和。 落拓寒儒:档案文化比较虚。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档案信息更是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档案自产生之日起就是在不断的传承着文化,尤其是在图书未产生之前,档案是传承文化的唯一途径!其实,对于什么是“文化”更说不清楚。如果不信,找几本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或教材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还不用看内容,对比一下目录就很清楚了,他们之间就是千差万别。 水瓶里的档案:档案文化很广泛。档案发展史、档案实体管理、档案内容都是档案文化,也许,对于某些特殊载体的档案,其载体也是一种文化。 abcd0124wang: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包含于民族文化。它不是几个个体形成的,而是一定历史和政治背景下档案人所达成的共同价值观。它被当时时代所认同,因此大多数档案人愿意维护和继承它,档案文化也可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浮生一日:人们有时候对档案的理解还是太狭隘了,就像说到档案就感觉是带着厚厚灰尘的摞得高高的纸张,所以我们对档案知识与文化的宣传普及还不够!档案和历史的区别不必深究。二者本来就很多交叉,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档案人的工作:传播档案文化。(高大伟,任琼辉整理) (摘自《档案界》网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