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深析日俄岛争中的角力与攻心 |
范文 | 周永生 【摘要】日本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长期徘徊于争取得到四个岛屿抑或两个岛屿的犹豫中。俄国对日本则采取恩威并施、长期拖延,以诸多的条件迫使其知难而退的政策。俄国不肯轻易放弃本国已经据有的任何一个岛屿筹码。而日本骨子里要长期同中国作对的政策更加剧了其在对俄领土问题上的被动状况。从日俄两国的岛屿争端中,中国必须从中得到启示和经验,首先,改变以往对日本领土交涉的弱势心态,学习俄国的强势心态以及外交手段的灵活。其次,学习日本在领土问题上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意志,努力发展国家实力,树立收回国土的信心。 【关键词】北方领土 北方四岛 南千岛群岛 小千岛群岛 日俄关系 领土争端 【中图分类号】 D8 【文献标识码】A 日本所说的北方领土问题,是指其曾经占领并实施统治的库页岛(萨哈林岛)南部与包括北方四岛的千岛群岛。日本所说的北方固有领土问题,则是指北方四岛,即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择捉岛。①俄国则不承认有特定的“北方四岛”存在,俄国认为,“北方四岛”是俄国的南千岛群岛,或者也称为“小千岛群岛”。日本十分清楚,依据战后日苏、日俄两国的战略态势与国家实力对比,索要库页岛、或者千岛群岛北部已经没有可能。因此,日本尽管也曾经索要过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但其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内容基本上是属于以进为退的谈判技巧,而实际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北方四岛的索取上。俄国对日本的政策则属于恩威并施、长期拖延,采取以诸多的条件迫使日本知难而退的政策,决不肯轻易放弃本国已经据有的任何一个岛屿。 日俄在远东地区扩张相遇并产生领土争端的历史 16世纪末,日本人松前氏渡海至北海道建造了福山城,占领由虾夷人在北海道居住的一些土地。17世纪开始,由于俄罗斯人南下,德川幕府出于国防需要,对北海道、千岛群岛、库页岛(萨哈林岛、桦太)等地进行探险活动。这样,北海道逐渐成为德川幕府的直辖领地,同时,与17世纪南下的俄罗斯人在现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库页岛(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等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冲突。库页岛、堪察加半岛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在清朝以前都属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满族、楚科奇—堪察加民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少量的阿伊努族人。由于清朝无力阻止俄罗斯的扩张,特别是清朝晚期与俄国签订了割让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和以北的条约,这些地区除了满族以外的一些少数民族随之也不再属于中国。因为他们居住的地区往往只局限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北、以东的地区,而不像满族那样渗透到了东北全境和中国内陆地区。17世纪以后,俄罗斯向这一地区扩张,并逐渐占领,与逐渐向北渗透的日本迎头相撞。日本最早的证据是,其1644年的一幅地图已经包含北方四岛。俄方最早的证据是,1691年,俄探险家就登上千岛群岛,并给这些岛屿起名为“库里尔群岛”;1779年,沙俄政府正式把千岛群岛的所有岛屿并入版图。到18世纪中后期,俄国势力基本上已经控制了千岛群岛北部地区,并逐渐向择捉岛以南的南千岛群岛地区渗透和扩张。而到这时,日本松前藩的势力也已经渗透到了择捉岛以南的南千岛群岛即北方四岛地区。②1794年,俄国将38个流放犯和20名猎手送到千岛群岛中南部的得抚岛定居,正式建立移民点。日本德川幕府不甘落后,旋即命令富商屋嘉兵卫到择捉岛开辟17处渔场,派幕府官吏常驻该岛,建立管理居民的行政组织。19世纪初日本在择捉岛建立起了有效的居民管制行政体系。1801年,德川幕府派出100名幕府兵丁驻扎择捉岛,并立下“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标志。但总的来说,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向北方地区的渗透是平缓的、渐进的、和平式的,无法和俄罗斯人武装侵夺与军事民政占领式的急剧南下和明确的土地扩张、寻找出海口的有效行动相比。俄罗斯在这一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 1855年2月7日,日俄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下田条约》),条约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疆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两国条约规定,整个千岛群岛以得抚岛为界,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以南归日本,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库页岛维持原状,不另定国界。日本以此确认了对北方四岛的占有关系。日本后来长期坚持“北方四岛”是日本领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依据。 但是,《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关于库页岛的规定十分模糊,俄日两国在库页岛的移民不断发生摩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874年,日本派遣全权大使榎本武扬赴圣彼得堡与俄罗斯交涉,1875年5月7日,日俄在磋商的基础上签署了《萨哈林岛千岛交换条约》(即《圣彼得堡条约》,或者称为《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桦太千岛交换条约》)规定,千岛群岛北部诸岛交给日本,日本把库页岛让给俄国,不再要求库页岛的领有权。此后,整个千岛群岛包括上述四个岛屿归日本所有并管辖,属北海道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和管辖完全归于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俄国的势力继续南下,不仅控制了中国东北的北部地区,而且在朝鲜半岛也逐渐居于优势地位。这使日本认为俄国已经成为其向北部地区扩张的最大威胁。为了与俄国争夺领土与霸权,1904年2月8日,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战争中日本伤亡8万多人,俄国伤亡3万多人,俄国波罗的海远征舰队遭到日本舰队的围歼与重创,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旅顺等战略要塞被攻克,被俘人员众多,处于败北状态。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海军基地,日俄双方代表签订的和约即《朴次茅斯和约》,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结束。俄国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并该处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之主权,永远让与日本。通过这个条约,日本不仅再次获得了库页岛南部,而且还获得了整个千岛群岛。这对在远东地区扩张一贯得手的俄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败,也说明日本在与俄国争夺远东地区领土和岛屿问题上占据了有利态势,对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形成了强而有力的全面压制。 二战中日俄领土的变换与“北方四岛”问题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规定:“由于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萨哈林及附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③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曾经表示,要洗雪日俄战争俄国的耻辱,夺回被日本占领的失地。苏联红军集中了80个师、4个坦克机械化军、6个步兵旅、40个坦克机械化旅,总计1577725人,拥有2.6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800多架战斗飞机,发起了针对日本驻中国东北关东军、朝鲜驻屯军和千岛群岛日本守军大规模的远东战役。千岛群岛战役是远东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攻击千岛群岛。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斗中,日军遭遇全军覆灭的下场。死亡1018人,被俘6万多人。④苏军占领了包括择捉、国后、齿舞、色丹在内的全部千岛群岛。但是,二战以后,日本不承认苏联对于南千岛群岛的占领,认为南千岛群岛不属于千岛群岛,而是仅仅属于日本的北方四岛。 1955年,日苏复交谈判时,日本向苏联正式提出归还其北方领土的要求。1955年6月7日,日本代表松本俊一在第二轮会谈上提出,“齿舞、色丹、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从历史上看是日本领土,应该就领土问题交换意见”。⑤日苏双方最初对于领土的争夺非常激烈,日本方面拿出资料证明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归其所有,而苏联代表也拿出资料全力证明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应归苏联所有。经过反复谈判,8月9日,苏方谈判代表马立克有所让步,他暗示,可以就齿舞和色丹交换意见。据赫鲁晓夫之子后来的回忆录《赫鲁晓夫谈赫鲁晓夫》记载,苏联之所以改变立场,是由于赫鲁晓夫认为齿舞和色丹离日本北海道较近,若将其据为己有,弊大于利。⑥赫鲁晓夫不放弃择捉岛和国后岛主要是基于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他认为:“在经济上,这些领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却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损失,是预算上的沉重负担。但是,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威信的考量,以及事情的战略方面。”⑦于是,苏联决定将只占千岛群岛6%的“小千岛群岛”即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个岛屿归还给日本。日本最初不满足于只归还两个小岛,时任首相鸠山一郎指示日本谈判代表要拿回全部北方四岛。1956年10月12日,鸠山一郎首相亲自率领日本代表团前往苏联谈判。但由于苏联的强硬态度,不肯进一步妥协,日本知道再提出更多的要求也毫无希望,于是,准备接受苏联归还两岛的条件。同时,赫鲁晓夫提出归还两个小岛的两个条件:一是“实际向日本转交上述领土应在签订和平条约之后”,二是“应在美国把它占领的冲绳岛和其他历来就是日本的领土交给日本之后”。⑧在日本做出承诺之后,1956年10月19日发表《日苏联合宣言》,宣布苏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重新确立和平、善邻、友好关系;恢复两国国交,互派大使;两国确认遵循《联合国宪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互不干涉内政;苏联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苏联全部遣返西伯利亚战俘;尽快举行谈判缔结条约发展贸易航海通商关系;《苏日北太平洋地区的捕鱼协定》和《苏日海上遇险营救协定》同时生效;两国尽快签订正式和平条约,声明苏联将在缔结《苏日和平条约》后把齿舞、色丹两岛移交日本。 1960年1月19日,日美两国修改原有的《日美安全条约》,于华盛顿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并于当年6月23日生效,这又被称为“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对此,苏联做出了比较激烈的反应。1960年1月27日,苏联致日本政府的备忘录中提出“只有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日本领土和签订苏日和平条约的条件下,才能按照1956年10月19日两国联合宣言的规定将齿舞群岛和色丹岛移交日本”。⑨后来苏联方面日益强硬,几乎完全不承认苏日两国之间存在领土问题。1961年9月2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致函日本池田首相:“日本方面所重新提出的领土问题,早已为一系列国际协定所解决。怎么能够提出把并非属于日本的领土归还给日本呢?”⑩从那以后,苏联政府有时会表示“领土问题已经解决,已经决定的事情不能再交涉”,有时又承认苏日之间“存在战后悬而未决的各项问题”,以此模糊表达的方式来淡化领土问题,但几乎不承认存在领土问题。 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对日本的领土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总统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海部俊树签署了《日苏联合声明》,其中就两国领土问题有如下表述:第一,两国领导人就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的归属问题、基于双方立场考虑的领土划定问题,以及关于两国缔结和平条约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磋商。第二,在不损害对方安全保障,并基于推动日苏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长期目标中,推动日俄两国之间关于战后处理文件的最终达成。第三,推动扩大日本居民和上述四岛居民的交流。这种表述显然表明俄国在与日本领土争端的问题上已经出现了政策松动,由过去的不承认或者回避领土争端,改为实际上已经承认了领土争端的事实,并且,还采取了推动北方四岛居民与日本居民交流的政策,也等于改变了过去坚决排斥日本人进入该地区的传统政策,表明了苏联对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一种积极态度。但是,这仍没有实现日本的期待,没有出现任何承认其中的任何一个岛屿为日本岛屿的表述。 冷战结束迄今的日俄领土争端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其占有的南千岛群岛被俄罗斯所继承。日本向俄国继续长期不懈地进行关于北方领土问题的交涉。1992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希望得到日本的经济援助,叶利钦总统准备访问日本,也希望能够解决北方四岛问题。当年夏季,叶利钦总统的智囊——时任国务秘书的根纳季·布尔布里斯、外交部长安·弗·科济列夫等亲西方政治家认为,在南千岛群岛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是赢得日本经济援助的关键。他们联合为叶利钦准备了解决俄日领土纠纷的五点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俄罗斯承认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第二,俄罗斯在四岛上建立为期15~20年的自由经济区;第三,俄罗斯在四岛上实现非军事化;第四,俄日签署和平条约;第五,四岛主权的问题留给后人解决。五点方案遭到了俄国军方和国家杜马的普遍反对,未能成为俄国对日本的正式国家政策。1993年10月11日~13日,叶利钦访问日本,签署了俄日《东京宣言》和《经济宣言》。《东京宣言》指出,世界冷战格局的终结为日俄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双方同意就择捉、国后、齿舞、色丹四岛的归属问题进行认真的谈判。根据历史事实,在法律和正义的基础上早日解决领土问题,进而签署日俄和平友好条约,使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双方确认前苏联签署的所有日苏条约的有效性。这个宣言表明日俄两国都更加积极地促进领土问题的最后解决,也说明俄国在经济状况不佳、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想依赖日本的投资来促进本国实力的恢复与发展。因此,俄罗斯主动对日本做出某种妥协,如过去曾经被苏联政府否定的1956年10月的《日苏联合宣言》在《东京宣言》的条款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及,但承认“前苏联签署的所有日苏条约的有效性”,也等于承认这个宣言的有效性,表明俄国在领土问题上表现出了某种软弱的倾向。但是,随着俄国经济的好转,叶利钦总统对解决俄日领土争端问题的兴趣也日益淡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