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
范文

    王超玲

    [摘 要]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武汉轻工大学长期高度重视“实践育人”,通过多方面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坚持打造“小红帽”志愿活动品牌: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夯实德育基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扎牢专业根基,在参与实践的活动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实现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应当秉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来考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

    [关键词] 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志愿服务;青年社会化;实践能力;高校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12-0085-05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学雷锋活动,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自1993年12月开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在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近3000万。大学生作为我国志愿者活动的主力军,在各项公益事业和大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着重指出,高校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有效地实现社会化,顺利融入社会、学会为人处世。所以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体现现代教育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上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和他人、提升自我、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活动,是对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让学生走出书本知识,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履行责任、收获快乐与感动,有助于解决当今大学教育过分注重于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社会性、创造性的问题[1]。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武汉轻工大学“小红帽”志愿服务队自1996年成立以来,二十载如一日,坚持不懈奉献社会。大学生们在参与“小红帽”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实现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武汉轻工大学“小红帽”志愿服务队这一案例对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探索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依托专业优势,整合资源,构建“三进”志愿服务新模式

    实践出真知,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关于实践对于育人的作用和意义,不论是中国古今教育家们,还是西方的教育学者们,都有充分的认识。然而,在高等学校,怎样更好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并坚持下去?这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为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在学校的整体部署下持续深化和探索,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和服务效果,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始终以党旗领航,团徽闪耀铸就“小红帽”金牌志愿服务名片。在这期间累计3000余志愿者参与了60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走下课堂、走出学校,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专业优势,整合学院志愿服务活动资源,构建“三进”(即進社区、医院和农村)志愿服务的新模式,通过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2]。

    1.志愿服务进社区。为了给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健康幸福安度晚年,武汉轻工大学“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推出了“天使进社区”项目。通过义诊,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解,以便今后为老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采用“多帮一”的服务形式,与学校周边社区的空巢老人们签订了长期的定点服务合同。志愿者每周都会深入到老人家里为他们进行房屋清洁、康复理疗、老人护理、心理沟通。在每年的“世界志愿者日”和“雷锋日”期间,都会组织专业的医学志愿服务团队(包括学院老师)走进社区为居民进行基础身体检查以及健康知识宣讲。

    2.志愿服务进医院。“小红帽”志愿服务队与武汉市协和医院儿科爱心病房合作,关爱白血病儿童,志愿者以老师的身份“一对一”在病床边教孩子读书,陪他们玩耍。志愿者们还与武汉市普爱医院合作,通过医院系列培训上岗后进行门诊导诊导医、咨询、陪同检查、同伴心理支持、出院病人电话回访等服务。

    3.志愿服务进农村。武汉轻工大学以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党员为主体深入农村开展“奉献新农村”的送医送药送健康志愿活动,为村民把脉问诊、量血压、测心电图、一对一康复理疗、推拿按摩,进家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向村民积极宣讲流行疾病的防治及基本医疗卫生常识等,并免费发放药品。让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在服务群众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在医疗卫生方面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从“三进”服务模式中,我们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最好能够同他们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因为专业知识本身就是学校或学院最有价值的优质资源,所以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体现自身价值。

    二、完善保障体系,提高质量,实现“三化”育人新目标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实践育人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工作并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使志愿服务活动良好地、有序地、长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因此武汉轻工大学提出了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品牌专业化、宣传常态化的三种新目标(即“三化”)。

    1.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通过规范志愿者培训、招募流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志愿服务更规范化。通过校院两级大力支持、专业教师、社会机构共同参与,有效保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小红帽”志愿服务队工作制度,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提供服务,明确分工与责任,保证志愿服务质量。制定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建立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淘汰标准。采用讨论交流、自我评价等形式对志愿服务活动完成时间、态度、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志愿服务品牌专业化。医学专业实践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志愿活动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居民健康保健和急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与思考,因此打造“小红帽”品牌专业化很有必要。同时,借助更多专业教师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构建自上而下,覆盖面广的队伍,加大系统专业的培训力度,涵盖安全、心理健康、专业技能等方面,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志愿服务宣传常态化。建好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宣传阵地。在“互联网+”的契机下,以手机和网络为载体,搭建新的宣传平台,在校、院两级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与时俱进。将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在一起。首先,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之前,利用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志愿活动,发布服务项目,定期推送服务信息,扩大活动的知晓率与参与率,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其次,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发布活动进行的相关视频及图片,推介、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现场的人和事,发挥具有现场感的生动事例的教育、引领作用,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最后,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精神,树立优秀典型,选树、宣传一批典型人物。利用朋辈教育与榜样力量,开展向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发挥典型的教育、榜样作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形成浓厚的氛围,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加入,让“小红帽”真正成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传播者和代表者,同时也增强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可度。

    从武汉轻工大学提出的“三化”新目标及其运行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和学院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加强组织与管理,任其自然或者放任自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会自生自灭,难以有效、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有效、持续发展,则难以产生品牌效应,难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育人效果。

    三、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向无疑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其成效是多方面的。那么,应该怎样全面地评估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呢?笔者在此结合武汉轻工大学的实例做一些分析。该校的“小红帽”志愿服务队先后进行了“天使进社区”大型义诊、“健康宣教”活动、“爱心家教”帮助残疾儿童提高学习和自理能力、“爱心病房”关爱患白血病儿童、组建“爱心医疗服务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到新农村送医送药送健康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受益的主体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活动的服务对象,包括老人、孩子和成人,包括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包括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另一方面则是参与并提供服务的大学生、部分教师和他们的同学们、同事们。以育人为本的视角观之,真正收获最多的,当属这些大学生。

    首先,最重要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升华。通过深入社区、医院、农村,接触各种服务对象,促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与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事业观。大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知,也端正了对自我的认识,促进了个体品行人格的完善。在参与或组织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们还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整体上呈现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3]。医学的技术和实践性很强,单纯的理论教育远不如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所获得的效果。大学生通过专业性比较强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利用医学专业知识,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慢性病和急救知识的普及、义诊等等,这为大学生提供了业务实践的极好机会,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还提高了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开展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当我们秉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来考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的时候,我们认为,像武汉轻工大学“小红帽”志愿服务这样的案例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换言之,我们评估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效,既要重视实践活动为社会和他人带来的服务成果,更要重视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既要重视大学生在业务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更要重视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特别是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 斌,洪洲培,朱巧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邓宏林,肖湘君.依托专业优势,构建医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新体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10).

    [3]赵 晶.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

    [责任编辑:曾 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