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
范文 | 尹琳珊 杨炬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激发高校活力、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力量。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然后结合高校教学实际,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大学生 一、构建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关系多个责任主体的系统工程。从长远来看,创新创业评价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创新创业评价对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所包含的主体均起到长效性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需要遵守以下一些原则。首先要遵守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时代性。时代性是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后逐渐呈现出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同时代的人所具备的创新思维不同。创新是人脑思维的产物,要具备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能力,用全新的创新创业思维看待整个社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体现出评价的科学性。其次,关注市场反馈性。无论何种就业创业,最后都将接受市场的反馈,通过市场的反馈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修正创业步伐,创业的目的围绕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反馈是创业最终的标准。 二、创新创业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从国内专家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高校创新创业评价能力主要是研究大学生自身的评价能力,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实践等各方面来构建其体系,能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但其指标中存在不少问题,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客观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让每个定量指标都能标准化统一化。本文认为高等院校在构建其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教育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实现教育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不再仅仅是以教学为第一目标,还要转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二)持续改进性。创新创业内容就是不断更新改进,无论师生主体还是资源配置都要进行不断改进,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更有利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改进和优化。 (三)可量化性。创业能力是否改善或者改善的程度如何,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量化标准或考核标准来衡量,要有权威的验证材料来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业能力考核时要用最容易且最适合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 (四)考核全面性。要改变传统的考核原则,引入相关利益群体,如:企业家、校友、专家、老师以及身边的学生,参与到评价的方方面面。 三、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上述原则,高等院校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指标时,应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出现的效果来进行全面评价。构建指标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具备产出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 (一)所具备产出的综合能力。作为新世纪的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如:个人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社交能力等。在面临各种技术困难和社会问题时能更有优势的去解决,综合能力的提升会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表现。能力的具体表现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大学生在校时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学校的创新创业科研活动、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其次,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创新创业能力表现,如对企业的管理、创业过程中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等,通過创业的具体反馈程度展现,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等一些数据展现。 (三)所具备产出的专业能力。作为新世纪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分析、研究设计、使用现代工具以及对环境开发和保护等能力,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这些能力,更要能在实际场景中具体产出、具体操作、具体实践。 大学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股新型社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想要知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败需要有一套系统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完整地记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并进行分析,判断出创业的动机、创业的方向、创业的成功几率等。因此我们首先要从学生本人开始分析,他们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资源和制度将会是创业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在学校,优秀的师生团队、办学理念、设施设备等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始,引领学生去学习创新,去接触创新,走上创业;在社会上,企业的大力支持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真实的情景模仿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可以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最后,社会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行业支撑是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甘霖雨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无限动力。总的来说,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多重因素考虑,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国家等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与方法[J]. 冯艳飞,童晓玲.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2]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J]. 田硕,顾贤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5) [3]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 蒋德勤.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06) 作者简介: 尹琳珊(1986-),女,云南昆明人,民族:汉,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云南,普洱,邮编66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