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床6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采用增食散治疗效果分析研究 |
范文 | 范广媛?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6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小儿患此病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我单位近三年来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分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和38例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对小儿临床上进行辨证论治分析研究,脾胃虚弱小儿患者、食滞胃脘小儿患者、胃阴不足小儿患者、肝胃不和小儿患者等各型小儿患者均采用内服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结果。结论 对厌食症患儿进行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并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使其合理进食和用药,临床采用增食散进行积极治疗,并合理采用西医方法进行临床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增食散;厌食症;厌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3..02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科经常遇到的一种小儿科常见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特点是小儿不吃东西、少吃东西、纳食无味或者是临床上表现食后难以消化等诸多情况的发生,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小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降低了儿童的抵抗能力,使小儿在临床上十分容易患厌食症而不愿意进食。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证明,单次使用助消化剂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分析研究了68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增食散治疗效果分析研究,临床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查6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这其中有女性38例,男性30例,其中1~3岁的小儿患者临床表现有22例。36例小儿患者的年龄在3 ~ 7岁之间。有10例小儿患者的年龄在7~12岁之間。以脾胃虚弱为证型小儿患者为26例。临床表现为胃阴虚小儿患者有18例。胃阴阳虚小儿患者临床上表现6例;上腹部食物滞滞症小儿患者临床表现11例。肝胃不协调小儿患者临床表现5例,寒湿困脾小儿患者为2例。 2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不思饮食、少食、纳食无味,或有食后难化,或有面白无华,乏力少动,精神不振,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胃脘胀闷,脉沉细无力,指纹淡而不显。临床上可以采用积极的疗法进行治疗,重点是补脾益气,温中健胃进行治疗。 (2)食滞胃脘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厌食、少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臭,舌苔白腻。脉滑或者濡缓,指纹紫滞。临床上采用治疗方法包括,消食导滞,行气和中。 (3)胃阴不足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口舌干燥,饥不思食,面颊红,或者见患者烦躁不安,胃脘燥热不适,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尖红,无苔,少津,脉细数。临床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滋阴和胃进行治疗。 (4)肝胃不和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不思饮食、少食、纳食无味,或者临床上表现出患者比较厌食油腻的情况发生,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两胁胀闷,有的还会表现出嗳气则舒,烦躁容易发怒,患者临床上表现舌苔薄白或者薄黄情形发生,患者脉弦。临床上表现治疗方法为,疏肝和谓。 各型均采用内服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自拟处方进行增食散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处方如下:人参2 g,陈皮3 g,炒白术5g,玉竹2 g,茯苓4 g,槟榔2 g,海蛤粉3 g,草豆蔻2 g,鸡内金2 g,莱菔子3 g,黄连1 g,焦三仙3 g,生石膏1.5 g,朱砂0.5 g,大黄1 g,硫磺0.5 g,药方中各数字可以按此比例数力配药。 临床采用增食散对患儿进行药剂制法:采用硫磺与豆腐一起对患儿进行煮沸并治疗,直到豆腐呈现出黑绿色的时候可以取出硫磺并进行阴干。注意各种药物应为细面,共合一起混匀备用。临床上也可以进行装入胶囊或水泛为丸剂对患儿进行服用。临床药剂的服用方法:1~3岁患儿可1~2 g/次;3~5岁患儿可2~3 g/次;5~7岁患儿可3~5 g/次;7~12岁患儿可3~5 g/次,每日进行3次,患儿食前服。肝胃不和患儿:可用佛手10 g煎汤送服。胃阴不足患儿:可用石斛10 g煎汤送服。食滞胃脘患儿:可用木香5 g煎汤送服。脾胃虛弱偏寒者患儿:可用炮姜5 g,大枣7枚,煎汤进行送服。寒湿困脾患儿:可用木瓜10 g,煎汤进行送服。食滞化热,胃热重者患儿:可用藿香1 g煎汤进行送服,也可用温开水送服。 3 对厌食症患儿进行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食欲旺盛,进食量恢复到病前水平或略增,消化功能正常。显效:食欲正常,进食量有所增加,消化功能正常。无效:服药7d症状无改善。 (2)治疗结果。痊愈35例,显效31例,无效2例,其中1例不合作,只服药1次。有效率为97.1%。 4 结论体会 (1)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合理喂养。这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环节,要纠正偏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合理搭配膳食,限制过多的冷饮和进食时喝冷水的不卫生现象,定时喂乳进食,则小儿厌食症及诸多的肠胃病可免予发生。 (2)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恰当用药。小儿服药比较困难,年龄稍大者可装入胶囊,或制成小丸剂服用。或者根据辨证结果,予以中药煎剂治疗。 (3)临床采用增食散进行积极治疗。增食散,药味较苦,有的小儿服后呕吐,可将1 d量分4~6次服用,尚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4)合理采用西医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西医治疗厌食症的常用方法,是投以苦味健胃药以增进食欲,增食散也有这一作用。 参考文献 [1] 鄢亚琴:《增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中国医学杂志》,2005年3月. [2] 钟南山,等,《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