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新型城镇化下户籍制度改革的文献综述 |
范文 | 王晨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新进展大大推动了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新户籍制度的出台,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原有户籍制度暴露出了其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深化改革。这是一个整体推进、城乡联动、逐步剥离附着利益的配套改革过程。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实行这一变革有着多种价值取向,是一个由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交错构成的渐进的改革过程。 关键词: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的跃进 黄仁宗(2010)指出中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在国家工业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这一制度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首先,它是为了适应当时一个新兴国家的生存发展而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让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工业化全力提供帮助的功能。其次,它的建立深刻的反应了工业化进程受制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生层次矛盾,由于当时的资源极度匮乏,该制度在其人口管理的职能上附加了许多利益分配的功能,成为城乡居民不同利益分配的制度载体,其结果又固化和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其三,它和单位体制、人民公社体制紧密结合,用行政手段把全体公民划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两个不平等的社会群体,城镇居民享有福利待遇和劳动就业机会,而农民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身份等级制度。并且这一制度的体现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制度上,更存在于人民的心中,因此,想要彻底改变人们对于这一制度的认识,需要长时间的循序缓慢的演进。 (二)第二阶段的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制度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本、技术、市场经济理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我国开始了第二波的工业化,并且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导转变到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当时的户籍制度严重落后于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成为中国经济制度发展严重的障碍。 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冲破百分之五十,城镇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户籍制度的严重滞后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同时,面对国际社会的竞争、内需严重不足等问题,农村作为中国最大的未完全開发的区域显然受到了每一个人的重视。王海光(2008)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已由自上而下的局部试点性改革,进入国家主导的全面改革;已由小城镇户籍的全面开放,形成了小、中、大城市的联动。已经延续四十多年的城乡二元社会的户籍制度全面受到了冲击。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一)摸着石头过河 户籍制度的改革应当采取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分区域、分阶段,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分析法实施具体的政策。王美艳(2011)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中指出我国经济水平不同地域的差距很大,城市综合承受力对人口容纳量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各个城市依据其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而采用适合自身的方法。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当给地方适当的自主权,设定特定的监督机构,对各地自主权的使用进行监督,进而来满足我国各地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在社会发展达到较高的程度时,各种相应的条件都已经具备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迁徙的约束,完全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人口流动机制。在改革中可以选择部分地区作为试点,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政策,然后再全部推广。 (二)法律体系的建设 户籍制度更需要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的维护,对于以前不合理的制度要坚定的废除宪法中关于居民有居住和迁移自由的条文从有到无,给限制人口流动的种种政策合理化,在户籍改革逐步完善的今天,也已具备了将公民自由迁移的权利上升到宪法的高度的条件,同时他也主张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户籍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使户口登记、户籍管理规模化。 (三)公共服务的跟进 户籍制定改革的难点并不在于户籍等级制度本身,而在于附加在户籍智商的诸多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的改革。和户籍相关的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住房、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等配套制度的改革,不仅制约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也往往决定整个制度改革对的成败。我国一些地反因为这些配套制度改革的落后,放松户口控制后不得不紧急叫停的改革并非特例。户籍制度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城乡户籍权利的平等。仅仅统一居民户口,户籍制度不相应的跟上来,这样的改革也就失去了其本身最为实际的意义。同时,因为在我国的城乡差距、利益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得到消除,这就需要渐进的改革。 当然,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户籍制度的改革之外,我们也要注意另一项和民众息息相关的制度,那边是农村土地制度。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协调发展的探索。在农民转户进入城市以后,其原来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的宅基地、承包地等的处理一直是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在市政建设方面,应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应当考虑人口因素、强化城市的总体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规划、强调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好准备。 走出户籍改革误区 在关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讨中,官学两界对于摒弃人为的城镇化,推进人本的城镇化颇有共识,对现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紧迫性更有共鸣。但是在共识和共鸣之下,对于如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官学两界态度却大异其趣。在学界看来,赋予农民工真正的城市户口才能真正的算得上是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有学者还大致计算出每个户口的价格,就是每个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财政所要支付的公共服务的数量。 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好的施政目标必须由其相应的政策环境才能得到落实和实现。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正在逐步取消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各种歧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做出最为恰当的安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