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校出版社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
范文 | 许奕 摘要:近年来,出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通过对高校出版社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出版社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会,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提高竞争力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出版社;竞争力;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高校出版社于2007年陆续开始转企试点工作。近年来,高校出版社通过重新认识与塑造市场主体,进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成长为我国出版行业充满活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出版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认清自身竞争力的状况,采取提高竞争力的措施。 竞争力,是指参与双方或多方角逐、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竞争力是一种相对指标,笼统地说,它有大小或强弱之分。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址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1]改制后,高校出版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高校出版社必须清楚自己的竞争力所在,有效配置和优化资源,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出版社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出版社的优势 高校出版社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主要职能是对高校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提供服务。虽然各高校出版社的成立背景、发展模式等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是相通的:以学术出版为根本,以服务教学科研为己任。[2] 高校出版社所在院校,一般都拥有一批快速掌握相关学科最前沿信息、学术思想活跃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高校出版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在学术专著出版方面树立品牌、出精品。并且,与非高校出版社相比,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的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编辑文化素质和学历较高,由于经常与高校教师来往,他们往往见识更广,更具有超前意识。 (二)高校出版社的劣势 一是出版图书品种较为单一,缺少面向社会大众的畅销出版物。目前社会上发行量很大的出版物基本都不是由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与社会性出版社相比,高校出版社的出版观念更新慢,较为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制约,高校出版社的出版范围依然有一定的限制。二是发展资金匮乏。高校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按照学校职能部门来设置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转轨改制后,虽然部分高校出版社意识到了商业性出版的效益,但是策划开发出精品畅销出版物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资金匮乏便成为其发展瓶颈。三是管理体制落后。与社会性出版社或民营机构相比,高校出版社虽然已基本完成改制,但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内部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如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滞后、决策体系缺乏灵活性、管理者缺乏企业家精神等。 (三)高校出版社的挑战 一是高校出版社之间的竞争。长期以来,高校出版社大都以出版教材、教辅及学术著作为主,缺乏对其他领域的探索。其出版产品存在十分严重的同构化、同质化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原来封闭陈旧的出版格局将被打破,部分理念先进、有实力的高校出版社将利用自身优势,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而部分思想陈旧、落后的高校出版社则可能被边缘化。二是来自社会性出版社的竞争。[3]随着出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社会性出版社开始将目光转向专业出版和学术出版,进入高校出版社的传统出版领域,有可能抢占高校出版社的部分市场。 (四)高校出版社的机会 一是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支持高校出版社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整个文化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支持高校出版社改革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关于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为高校出版社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活力。[4]并且,我国市场经济一直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阅读人群数量稳步增长,这为高校出版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出版社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高校出版社与教育有着天然联系,教育的发展必然推动高校出版社的发展,教育大市场形成后,出版大市场必然随之形成。[5]例如,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必然导致教材、教辅的使用量增加,出版市场自然被放大。并且,随着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材、教辅等的改革和发展,必然会更新老教材、出版新教材,这在无形中也扩展了出版市场。三是新技术带来出版创新。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给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产生了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 高校出版社依托高等院校,对新技术更为敏感,掌握新技术更为快速,更容易获得相关专业人才,因此,在由传统出版模式向新型出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优势资源,占有先机。 二、高校出版社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一)构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在已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走人才强社之路,对高校出版社的总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建立公开、公平、灵活的招聘制度。一个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高校出版社也是如此。因此,在招聘时,要公开、公平,着重考查应聘人员的工作素质、工作能力,去除地区、性别、籍贯等因素带来的偏见,避免“裙带关系”,还可以采用返聘、请专家学者兼职等灵活的方式,引入、留住人才。二是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要合理。“论资排辈”“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情形,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进而降低高校出版社的整体效益和凝聚力,导致人才流失。因此,合理完善的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对高校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出版社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素养,才能跟上发展。高校出版社可定期举办内部培训和外出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这一有利资源,做好培训提升工作。 (二)加强出版合作 一是与有经验、有担当、有理想的企业合作,推动数字出版。数字出版近年来发展迅猛,这对高校出版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出版社必须紧跟数字出版的发展步伐,掌握其发展态势。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依靠丰富的外语教学资源,与科技公司合作,推动其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共同投资设立了北京外研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还和智能手机软件“猿题库”展开合作,进行内容共享。[6]二是加强各高校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各高校出版社因依托的高校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等,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各种不足,因此,要实现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优势,克服短处,就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资源、互补优势。 (三)提升服务质量 出版行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服务的竞争。随着新技术和新的运作模式的出现,高校出版社传统服务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出版社要想提升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对作者的服务。工作人员在选题策划、内容架构、编辑出版的过程中,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准确了解作者的需求,对待作者要认真诚恳,尊重其劳动。二是提升读者服务。经常与读者互动,提供个性化服务。转变落后的观念,把高校出版社作为企业,建立服务性企业文化,并且加强培训,把服务纳入绩效考核。三是提升内勤服务。内勤岗位是高校出版社的重要综合性枢纽,提升内勤服务对提高其他岗位效率和高校出版社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提升内勤人员的学习能力,使其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其次,提升内勤人员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做事和沟通能力,从而提升整个高校出版社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高校出版社改制深化,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高校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深刻认识自身的竞争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竞争力[EB/OL]. http://wiki.mbalib.com/wiki/%E7%AB%9E%E4%BA%89%E5%8A%9B. [2]曹恒娜. 论我国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建构[D].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杨文轩. 大学出版社的SWOT分析[EB/OL]. http://www.sinobook.com.cn/press/newsdetail.cfm?iCntno=5565. [4]王军. 后改制时期,高校出版社的机遇与挑战[J]. 出版广角,2013(14). [5]张峰. 大学出版社的发展:障碍·机遇·矛盾[J]. 出版科学,2001(2). [6]徐潇然. 大学出版社多层面战略合作见成效[EB/OL]. http://www.sinobook.com.cn/press/newsdetail.cfm?iCntno=207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