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与防范策略 |
范文 | 罗通秀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在有步骤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各种违规操作和非法行为频繁发生,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屡禁不止。因此,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引导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总结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流失;防范策略 一、引言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进行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所谓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就是指利用各种不法手段将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化为经营性非国有资产,或者造成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毁损和灭失。当前,我国存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总结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有效规避和防范措施,最大化地减少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方式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改变过去“重程序、轻实质”的监督管理理念,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具体来说,就是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相关的决策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且需要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内部,了解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实现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降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 (二)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国有产权流转不规范 根据既往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来看,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转让过程,即: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总是伴随着国有产权的流转行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对于同一项国有资产,当采用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时,或者即使采用同一种资产评估方法,但由不同的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其估值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操作空间;二是我国的国有产权流转不规范。目前,虽然已经明确要求所有的国有产权交易必须在规定的国有产权交易场所挂牌交易,但是,在国有产权交易市场还不规范的情况下,国有产权挂牌交易普遍会导致挂牌和摘牌双方“默契”行动,基本没有第三方参与竞价,“通过市场机制合理确定国有产权交易价格”往往成为空谈。所以,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国有产权流转不规范,使得国有产权流转过程中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屡禁不止。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权制衡的企业管理机制。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虽然也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但是,在国有股 “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往往只有一套领导班子,使得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出现了大面积重合现象,在董事会,国有企业领导作为董事,成为国有股权的代表,在经理层,国有企业领导作为经理,又成为董事会聘用人员,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权制衡机制的实行效果。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董事会和经理层大面积重合的现象不利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并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侵占所有者权益,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三、防范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策略 (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从外部监管角度来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向所属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以便于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地,还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外部监察和外部巡视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法进行问责。另外,对于国有企业存在的侵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不法行为,也要进行严厉查处和打击;其次,从内部监管角度来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向所属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派出专职董事,担任国有股权的代表,行使相应的股东权利,并参与相应的监管行为,从而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避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要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内部员工合理披露与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有关的重要事项,并拓宽企业员工举报渠道,形成国有企业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以便于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第三,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需要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上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行为。 (二)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规范国有产权交易 首先,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在国有资产评估时,要选择经国资监管部门认可的、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参与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确保国有资产评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其次,国资监管部门要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对于规模以上国有资产的评估报告,国有企业要上报国资监管部门备案或审核,此时,国资监管部门要建立专家评审制度,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资产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资产评估依据、资产评估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并对评估报告的质量做出评价,力求实现国有资产评估的合法、合规、合理;第三,国有产权流转必须在指定的国有产权交易场所挂牌交易。进场挂牌后,相关国有产权的流转信息必须进行公示,以便于充分发现潜在受让方,有利于形成竞争,并通过市场机制合理确定国有产权的交易价格。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首先,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避免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大面积重合现象的发生,妥善解决好经营性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真正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人原始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经营权的分离;其次,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内部真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从制度上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权利进行合理的约束;第三,严厉打击各种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不法行为。当前正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恰恰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发阶段,为了有效遏制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打击力度,既要打击利用各种违规手段侵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也要打击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机会贪污、挪用国有资产的犯罪分子。 结论 国有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往往容易诱发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中,国有企业经理层存在贪腐之风是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原因,而国资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国有产权流转不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不健全则是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从制度上防范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还要严厉打击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葛君.初探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防范[J].全国流通经济,2017(21) [2]宋建軍.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J].中国国际财经,2017(21) [3]张海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