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学演练在剖宫产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作用分析
范文

    刘丽丽?蔡峰

    【摘要】目的 探讨教学演练在剖宫产后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复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开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20年2月,针对我院收治的抛宫产后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择116例纳入本次研究。以2019年8月为分界点,分演练前组和演练后组,对比两组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及复苏成功新生儿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演练前组发生窒息55例复苏成功37例,成功率占67.27%;演练后组发生窒息61例复苏成功57例,成功率占93.44%。演练后组复苏成功时间明显比演练前组短,组间数值存在较大差异时(P<0.05)结论 教学演练不仅可有效缩短患儿窒息复苏时间,还提升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教学演练;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时间;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2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超过1分钟没有呼吸迹象,只有心跳,或者因呼吸不规律导致患儿处于缺氧状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果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缩短抢救的时间,这将有效提高复苏成功后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2]。因此本文通過对剖宫产后116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演练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所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116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情况,我科于2019年8月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训练及操作,同期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演练前组,一组为演练后组,其中演练前组新生儿窒息有55例,演练后组剖宫产后新生儿窒息有61例,分析两组新生儿生命体征情况。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如下研究指标:剖宫产前孕妇年龄、胎龄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需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将其置于辐射保温台上;其次协助患儿取头低为和仰卧位,帮助患儿将气道内异物排空,使患儿因足底受到刺激出现啼哭,促使患儿能够正常呼吸。若实施上述措施后患儿心率仍未超过每分钟60次,则需对其行胸外心脏按压。培训后邀请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专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新生儿复苏培训的理论知识,待护理人员通过相关考核后则可进一步实施教学演练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ABCD复苏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正常循环。在对新生儿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需实施规划范操作,从而促进重要脏器的血液循环。(2)给新生儿建立呼吸道。需为新生儿建立通常的呼吸道以保证患儿能够正常呼吸。(3)为新生儿建立人工通气,以保证新生儿呼吸顺畅。(4)药物疗法。新生儿复苏期间,护理人员需根据其临床症状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新生儿呼吸的快速恢复。复苏评价: 演练过后由专家指出本次研究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首先需进行理论考核,然后再予以模拟训练,待训练完成后统一实施考核,考核结束成绩合格者方可入组。

    1.3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已《实用新生儿科学》第四版作为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3],利用Apgar评分对其进行评估,若评估分值大于等于0分,小于等于3分则代表新生儿窒息程度为重度。若评估分值大于等于4分,小于等于7分则代表新生窒息程度为轻度。本次研究对象均为重度窒息新生儿。

    1.4 统计分析

    以SPSS 19.0作为分析教学演练作用调查数据分析软件,以百分率形式表示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时间和成功概率,以(x±s)形式表示新生儿复苏情况,组间数据差值采用的检验方式分别为x2和t,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值存在较大差异。

    2 结 果

    2.1 产妇及胎龄情况

    演练前产妇年龄值为36岁,最小值为23岁,年龄均值为(29.16±5.26)岁;胎龄33~40周,平均(35±1.21)周。演练后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9.23±5.12)岁;胎龄34~41周,平均(35.81±1.27)周。演练前组和演练后组上述资料分析比较并无较大差异(P>0.05)。

    2.2 两组新生复苏成功率比较

    若新生儿能够进行自主呼吸,且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则代表复苏成功,反之则代表复苏失败。演练前组复苏成功率为67.27%,复苏失败率为32.73%;演练后组复苏成功率为93.44%,复苏失败率为6.56%,(x2=24865,P=0.029)后组明显高于前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间比较

    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时间比较,后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间明显低于前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演练前组0-5min复苏患者有11例,6~10 min复苏患者有17例,11-20min复苏患者有9例。演练后组0~5 min复苏患者有41例,6-10min复苏患者有11例,11~20 min复苏患者有5例。演练前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间明显长于演练后组(x2=25.25, P=0.038),组间数值存在较大差异时P<0.05。

    2.4 两组复苏成功的新生儿情况比较

    演练前组R为12.23±2.07(次/min);HR为90.25±5.65(次/min);SpO2 为93.27±2.15(%);Apgar评分为4.32±2.15。演练后组R为17.86±1.26(次/min);HR为99.51±5.56(次/min);SpO2 为97.08±1.25(%);Apgar评分为7.66±2.02。演练后组R、HR及SpO2、Apgar评分相较于演练前组明显较高,(t =-7.446,-5.165,-5.368,-4.365;P=0.000,0.000,0.000,0.000)组间数值存在较大差异时(P<0.05)。

    3 讨 论

    目前,新生儿窒息致死率较高,逐渐受到医学界的深度重视[5]。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渐产生一种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新型方案,可实现对行抛宫产手术后的新生儿有效抢救 [6] 。因此我院在手术护理过程中融入了教学演练方式,以实现新生儿窒息复苏。

    教学演练主要通过为新生儿建立气道,保持新生儿气道通畅,同时通过建立人工通气,促进新生儿呼吸;其次通过心肺复苏的规范化操作,促进新生儿微循环,以及通过药物治疗方式,实现新生儿的有效抢救,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在教学演练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规范护理操作,对新生儿窒息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促进新生儿的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对其身体造成的损害,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演练后组复苏新生儿的成功概率(93.44%)相较于演练前组(67.27%)明显较高,演练后组和演练前组R、HR及SpO2分别为(17.86±1.26vs12.23±2.07)次,(99.51±5.56)vs(90.25±5.65)次/min;(97.08±1.25vs93.27 ±2.15)%,演练前组和演练后组评分分别为(4.32±2.15)分和(7.66±2.02)分,组间数值存在较大差异时P<0.05。由此可知,在应用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演练后,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促进新生儿呼吸的快速恢复,改善新生儿复苏后的生命体征。

    本文的结论是: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教学演练可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缩短窒息复苏的时间,临床可将其作为护理人员的常规培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廖 飞,钱丹丹.医学模拟教学及其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实施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4):416-419.

    [2] 何 红.镇痛分娩对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意义[J].健康之路,2018(5):16..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2-2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