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产品质量监督与标准 |
范文 | 徐方廷 摘要: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需要企业自觉得遵守行业规则,更需要政府相关检验检疫部门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 关键词:质量监督;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产品质量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因产品质量所产生社会关系的规范却相当复杂。无论是企业,质检,工商,药监等单位每天的工作都是无法离开“质量”二字的。首先,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等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的定义,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对产品质量做出的定义包括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存在质量问题。其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缺陷);其二:具备产品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其三:产品质量应当符合明示的质量状况。 一、产品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介绍完产品质量后,再來看一看为什么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来指导企业的生产。通俗的讲,标准的制定是经过协商,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的过程。标准化过程体现了科技创新,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结合有助于推动自主创新。产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而监管体制即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架构,负责着监管企业的产品,使之符合各种标准。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统一规划和组织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责令监督抽查质量不合格的限期改正;负责对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和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认可;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可在法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等[1]。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是企业内部的一种驱动力使之达到相关标准,而非真正需要监管部门去监督,去处罚后再到达相关标准。对于一些追求久远,有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更应该如此,因为只有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的产品才有安全保障,消费者才能放心大胆的使用该产品。 对于那些目光久远的企业而言,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以及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往往会对产品进行质量体系与产品质量体系的认证。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并已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并且我国也已采用相关标准[2]。 对于一些出口企业来说,质量的检验在出口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准备出口报关的时候,出口方需要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书,这里的商检可以委托国家有关机构,也可以委托有威信力的商检机构进行第三方验货。例如,出口家具企业的商检证书中必须提供熏蒸证明,但同时,一些国家也会在检验检疫方面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对于一些没有经过质量认证的企业的产品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必须要时刻将“质量”二字装在心中。 二、产品质量监督的具体实施 企业应该有一种意识即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因此,除了有关政府机构对企业实施监管外,企业自己也需要设置质量管理部门,严格把控产品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的每一个生产过程。 (一)采购环节的质量监督 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应当由企业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初步的物料核实及数量验收后,放置于原物料“待验区”,通知品管部的相关人员进行检验,对于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入生产环节,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退回供应商。此处应当谨防品管部门被供应商收买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以次充好,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丰田的“召回门”事件:2009年8月18日,广汽丰田、天津一汽丰田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自09年8月25日起,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3]本次召回涉及车辆共688314辆。本次召回的原因是:受同一供应商的影响,因驾驶员侧的电动车窗主控开关控制模块在制造过程中润滑涂抹过多,可能导致内部短路,引起开关发热、熔损,操作时有卡滞感,车窗无法正常升降,极少部分会导致车门内饰板熔损。广汽丰田、天津一汽丰田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电动车窗主控开关缺陷零部件,以消除安全隐患。对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两大丰田汽车制造商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没有对采购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对产品的质量疏于监控,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有所下降,最终将影响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丰田公司的声誉。 (二)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外国进口商在下订单的时候常常会指明生产标准,有些采用美标,有些采用英标,一级,二级标准也不一样。因此生产的时候要格外注意级别和标准。企业应该将高质量作为企业文化让每一个生产工人时刻牢记。让工人在生产的时候严格把控质量,每一个生产过程中都应该仔细检查产品的质量[4]。 (三)出厂前的质量监督 成品出厂前的检验是最为关键的检验。如果出口型企业在出口前检验有所缺失,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诉讼,索赔,这是有损企业声誉和利益的。因此检验员必须根据相关的标准对产品的外观,尺寸,性能进行全面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于检验合格产品方可用于出口。 对于食品企业,则需要检验检疫部门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管。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以数一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给中国上了一堂食品安全教育课。对于三鹿奶粉存在的问题,很早就有人举报反映,但迟迟未得到处理,因此,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依法进行检测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5]。另外,在这次奶粉事件中,有不少被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已经废除了产品免检制度。《食品安全法》三审稿更是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可以说,在三鹿奶粉事件以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一直存在漏洞,这也是在2004年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时隔四年再一次出现严重的毒奶粉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例为证:有一天,在某地菜市场一个卖豆芽菜的遇到了工商执法检查。买豆芽的有些惊慌失措,因为为了让豆芽菜看上去更新鲜,这个人偷偷加了一些不该添加的化学试剂。这让买豆芽菜的人很害怕。凭着执法经验,工商人员一眼看出豆芽菜的不对劲。工商人员问买豆芽菜的,这豆芽菜是拿什么做的,需要移交相关部门查办。买豆芽菜的很诧异,问由谁查办与豆芽菜怎么做的有关系么?然而这食品圈里的事情都很复杂,如果是按照传统工艺生产的就要归农业部门管,如果是工业化生产的就要归质检部门管,不能越界。这个案例就很好的说明了我国以前监管体制的问题,每个部门看似分工合作,但其实各自为政,在监管上有漏洞,这对我们国家的食品行业并没有做到真正有效的管理。 另一个我国食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则是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尽管《食品安全法》已经明确要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且规定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但该法实施近一年,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进程却十分缓慢。中国制定食品标准的一个原则是,只要一种化学物质无论是否有毒有害,只要允许添加到食品中,就必须有检测标准;只要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就不设立标准,也不进行日常检测。三鹿奶粉案发之前,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用化学物质,决不允许添加在食品中,也不对其进行检测。这意味着新出现的添加剂只有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才会被列入检测标准。这些问题是我国在食品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不能够妥善解决,那么有问题的食品企业将会长久的存在。 结语:一家企业,不论是食品企业,还是工业企业,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企业只有严格遵守,并将质量放在首位,才能够在众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付希业.企业产品质量法律风险管理实务指南,2012,15-16. [2]奚晓明.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理解与适用,2010,22-23. [3]王晓云.汽车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案,2005,38-39. [4]陈璐.产品质量,2010,18-19. [5]李俊.产品质量法案例评析,2012,57-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