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研究 |
范文 | 马勇++李家乐++郭田田++周宵 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随着各类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学术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等有显著提升。对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基于能力与素质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该模式实施效果的具体分析,探究其推广之处,以期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优化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专业特色,为旅游行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也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 旅游业已被确立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旅游人才是推动旅游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在全球旅游市场一体化的新环境下,我国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为现代的旅游市场有效地提供所需要的新型旅游人才。因此,顺应新形势变化,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素质与能力为驱动旅游管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顺应我国目前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的。而该模式的有效实施则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义 (一)促进我国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经过许多教育专家与学者的潜心研究与探索,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基本上己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共识。人才培养只是一种途径,科学有效合理的实施才是其真正的价值体现。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实施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其实际的应用效果,发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促进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旅游人才的培养 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改革的新引擎与新驱动。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素质和能力结合为驱动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双创型人才需具备一定创意能力、创意思维等创新素质以及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创业能力。该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正符合现代化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真正需求,其实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促进当代高等旅游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旅游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这种培养模式要既能够体现当代行业的需求,又能够促进旅游人才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在如今产业化、全球化、市场化、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以及全民创新的新环境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恰是以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创造符合这种需求的创新创业新型旅游人才为核心目标实施,其科学、有效实施有助于促进高等旅游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一种科学行为,在其实施过程中需有科学的精神,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需要用现代的、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因此,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客观规律,科学有效地进行。 (二)系统性原则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学校教育、企业协助、培养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不同要素、教学行为所处的外部环境、教学活动系统的相关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方向的设置、人才规格、培养方式、教学手段、师资建设等项目,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紧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形成完整的系统。 (三)动态性原则 人才培养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基于素能结合的双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保证整个过程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化不断变化的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研究,从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和方式、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质量保证等环节切实贯彻实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校内外的广泛认可。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1、教学效果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方法、手段于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教学环境进行了最大化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创新精神,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评价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新的评教体系,实施后学生对于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必须为教师教学进行打分(5分制,4.5分及以上为优秀;4分-4.49分为良好;3.5-3.99分为合格;3.5分以下为不合格)。从目前学员对已授课的教师的教学评价统计来看,评价分数在4.5分及以上(优)的占82.4%;评价分数在4分及以上(合格)的占17.6%,没有低于4分的教学评价。 图2 教学评价分析 (2)学生成绩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的教学课程与环节中,向学生传授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创新能力。该模式实施后,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对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在该模式实施前后进行统计,发现学生的成绩较模式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说明该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等级 实施前 实施后 优秀(>85分) 11% 18% 良好(75—85分) 71% 76% 及格(60—75分) 12% 4% 不及格(<60分) 6% 2% (3)论文质量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利于适应现代的学习型社会。该模式要求对于学位论文采取“高要求”和“严把关”双重标准。专业学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学生需严格按照湖北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答辩前导师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对于已答辩的学位论文,学校会随机抽查,对于论文的格式规范、抄袭行为进行检查,以提高的学位论文的质量。该模式实施后,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涌现出了大批优秀论文。 2、实践效果 (1)大赛获奖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学生表现优异,在连续数届的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前列,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94项,其中国家级的奖项有28项。如2013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12年的湖北省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创业挑战杯亚军;全国大学生征文赛优秀奖等。学生先后在全国、湖北省及武汉市各类大学生竞赛和评比中屡获佳绩。此外,导游人才培养是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之一,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各级导游大赛中先后斩获20多项冠军殊荣:如2011年湖北省导游大赛桂冠等。 (2)实习实践 湖北省2012年发布得《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着力推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育人,加快培育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这标志着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如今,大多数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省内外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习和实训基地。该模式实施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大部分学生可以一次性上岗,少数学生也能通过再培训后上岗。从最近几年指导学生的实习中可以发现,学生上岗实习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也明显提升,许多学生为实习单位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得到单位的好评。 (3)毕业生成就 基于双轮驱动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为旅游业发展服务,满足旅游企业在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的强烈需要。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取得良好成绩。此外,该模式实施后,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近年来更是高达100%,现毕业生主要在湖北、广东、浙江等地区酒店,在旅游局、华侨城、万达集团等相关旅游企业中担任要职,部分已成为旅游行业的中坚骨干力量,这些均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考研通过率已超过25%,,近三年更是有学生连续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英国阿尔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研究生。 (二)学科建设成果丰富 基于双轮驱动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对于旅游管理的学科建设是有力的支撑,湖北大学旅游管理在专业的建设,课程体系的改善,师资团队的优化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效果明显,成果显著。 1、专业建设 基于双轮驱动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指导与保障。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日渐成熟,并逐渐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在参与湖北大学的品牌专业建设评比时,旅游专业成为了学校的八大品牌专业之一,并一直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行列;同时根据中国教育网发布的数据,2014年,湖北大学旅游专业的综合实力排名为第12,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专业品牌实力凸显。 2、课程建设 基于双轮驱动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根据培养目标与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丰富与延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学习包括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企业介入模块课程在内的理论基础课程,另外还包括景区、企业、学年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并从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提升、综合能力运用三个方面构建了考试考核体系,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师资建设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对于专业的任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模式构建了一套包含有专业教师、科研导师、行业导师、生活导师以及创业导师“五位联动”的多段式互补型师资队伍体系。将学术型教师与应用型教师分门别类,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互补协作。并对专业师资队伍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制定明确且详实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二是根据教师的科研能力选派老师赴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访问学者交流学习;三是组织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管理经营。该模式实施后,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增强,师资团队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在全国院校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示范辐射作用增强 基于双轮驱动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专业通过各种方式,展示了专业的教科研成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还通过参赛展示、发表、出版、获奖等多种方式来呈现研究成果,发挥其应有的推广价值。从教学环境建设,到教学过程的改进,到科研课题的深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指导作用。专业从品牌实力及社会影响程度上都得到显著提升,专业的是示范辐射范围扩大,影响力增强。 1、品牌实力 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授予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十佳旅游院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旅游饭店业十佳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品牌效应逐渐增强,各大院校开始纷纷效仿。 2、社会认可 基于双轮驱动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基于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良好基础以及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现已逐渐享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号召力。中国教育网、教指委网站,搜狐网等对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亦有诸多相关报道。 五、结语 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能为双轮驱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对现如今的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对旅游双创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根据其反馈效果,不断纠正培养方式与实际目标、培养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并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参照。 (作者单位:1、湖北大学,2、武汉轻工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