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杜文静+黄德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双方实现共同育人的一种新形式,能满足现今旅游市场对从业人员应用性强的高要求。以重庆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远洲班”“文化英才班”为例,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订单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多方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院校应将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对以往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就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制订培养计划,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通过签订协议,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连接在一起,资源共享,实现了三方共赢。

    2014年,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管专业先后与国内知名企业远洲集团、杭州东方文化园旅业集团,共建了“远洲班”“文化英才班”(具体情况见表1)两个订单班,实行“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2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校企双方就将其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趋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见表1)。学生在校两年期间,合作企业全程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参与教学考核管理,实行院校+企业双重班主任制,实行职业化教学与管理,在校两年期间,为学生提供助学金激励和职业生涯咨询与辅导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一年时间,教学与顶岗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重点岗位重点培养,优先提供晋升空间。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订单班的开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的声誉。目前,虽然一些高职旅游院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高职旅游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政府在合作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日本“官产学”模式等,他们都非常注重将专业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相结合,构建供需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而在我国,“订单式”培养模式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研究,但仍处在探索阶段,使订单培养只是介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监管机构。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学校和相关企业作为最基本的合作方,特别是企业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积极性影响着订单培养的长期合作。有的企业热情度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展订单培养没有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的觉得可以委托学校为自己培养人才,但投入的成本较高,又不想过多投入,导致订单培养处于浅层次的合作,学校寻找合作方的困难程度加大。

    (三)旅游高校的自身实力薄弱

    首先,在国内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范围较窄,只存在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和酒店之间。虽然签订了合作协议,旅游院校每年会向酒店方输送一定数量的实习生,但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管理等方面仍由学校全权负责,致使“订单”培养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涵义。其次,旅游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大多数教师偏理论型,擅长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偏技术型、具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数量不多,达不到“双师型”标准,不能保证订单培养的质量。最后,旅游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单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落后的实训设备等,难以满足“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学生和家长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认知不全面

    “订单式”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来说是一个新词,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了解,难免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偏差。有的家长认为订单培养就是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实习时间过长,待遇一般。2016年5月,对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远洲班”“文化英才班”2个订单班的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持将信将疑的态度,自愿参与订单班的不多。有的学生想要参加,可是家长不同意,惟恐学生利益受损。

    (五)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与体系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学校、企業三方虽然签订了协议,但由于缺乏相关机构监督协调,没有行业协会加入及具体的法律进行规范等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三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容易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使订单培养难以长期进行。三、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订单培养”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多方联动”的培养机制,即只有学校、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学生、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使“订单培养”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一)争取政府的支持,完善订单培养的制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鼓励政策,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事关重要。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启动了“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认定10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并给予每个基地100万的经费支持,认定5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给予每个基地30万的经费支持。另外,湖北省人民政府还将对获批的基地予以授牌,对订单培养及学生的实习实训给予大力支持。所以其他旅游院校的当地政府可以借鉴湖北省的案例,为参与“订单”培养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订单的生成;为学校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对参与“订单”培养的学生给予鼓励,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进而长期发展下去。

    (二)提高企业参与“订单式”培养的积极性

    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校企双方关注的重点,因此在订单培养过程中,作为需求方,企业应积极与校方合作共商人才培养的模式,共建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全程参与订单学生的管理,提供足够的订单岗位,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三)学校应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自身实力

    在订单培养过程中,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旅游院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的实力。第一,宣传方面。学校要向学生全面介绍企业的背景、实力、发展前景,企业的工资薪酬及岗位要求,提高学生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第二,师资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满足订单培养的需要。第三,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应与订单企业共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校的实训资源建设,展现自身实力,吸引相关的企业参与到订单培养中。

    (四)转变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订单式”培养的认识

    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比如,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从学校毕业留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到学校为订单班的学生讲解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转变学生的认识,让其对所实习的企业有一定的认知,培养其对企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五)争取相关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的加入

    订单培养过程中,应争取当地行业协会或教育机构的加入,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一旦出现违约情况,由此监督机构或行业协会出面调解,明确各方的责任,使订单培养有效、顺利的运行,实现学校、企业、协会、学生四位一体的无缝衔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虽有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所以校企双方要认识到订单培养的重要性,想办法克服其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势。

    (作者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