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饶旅游扶贫探析:模式、效应、限制与建议 |
范文 | 肖芳蕾 张志荣 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上饶部分地区发展的重要掣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旅游扶贫能够精准锁定贫困区域的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带动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区域整体脱贫。通过总结上饶旅游扶贫代表区域的典型模式,分析旅游扶贫带来的多元化效应及其主要限制因素,最后就如何优化上饶旅游扶贫发展提出3点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上饶旅游扶贫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贫困问题制约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扶贫由此成为社会热点。江西省21个贫困县中,上饶的上饶县、横峰县、鄱阳县、余干县位列其中。2016年,江西204个村被纳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工作村,其中包括上饶县的花厅镇周村。虽然贫困,但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独特,旅游开发前景广阔。通过有效的旅游扶贫手段,能够将这些贫困区域的赋存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实现区域整体脱贫。 本文通过总结上饶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分析其带来的多元化效应及其主要限制因素,并就如何优化旅游扶贫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以期为上饶旅游扶贫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一、上饶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 (一)企业+村户模式 上饶县清水乡左溪村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左溪村因获得江西中烟集团和上饶县政府援建资金共850万元,制定了全县首个村级旅游扶贫规划,积极打造灵湖花海,特产、小吃、和民俗演艺一条街。灵山旅游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村民自建灵山旅游宣传网站,推出“灵山旅游”公众微信号,兴建起千余人的QQ旅游群,通过农家乐、民宿、旅行导览等途径获益。 (二)企业主导型模式 横峰县莲荷乡杨家村是该模式的典型案例地。莲荷乡杨家村旅游资源丰富,赭亭山、千亩荷花、天野马场、信江河观光水道等与县北葛源闽浙皖赣革命红色旅游区、县东拟建的野生动物观赏园、县中岑山森林公园形成片状组团分布。在企业的主导下,着力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建设规模化的休闲果园,打造休闲鱼塘、水上乐园、信江河岸游步道、野营烧烤基地,以及餐饮会议住宿的多元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三)政府主导型模式 余干县乌泥镇铜鼓包村主要采用该模式。县政府围绕乡村特色,重点打造20个“看得见美景、留得住乡愁”的秀美乡村示范点,建成一批田园乡村、文化古村、渔猎新村。积极推进乌泥镇铜鼓包村,黄金埠镇塘背村、小巷村,杨埠镇塔尾村、汤源村,大溪乡九寨坡生态园、禾斛岭喜洋洋生态园等,形成全县乡村旅游样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乌泥镇乌泥村、鹭鸶港乡沿河村、大溪乡杨源村、三塘乡明湖村等村,建成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二、上饶旅游扶贫的效应 (一)经济效应 旅游扶贫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拓宽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渠道,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工作机会。 灵山旅游开放后,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参观,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旅游从业人员60余人。村民可依托景区售卖食物、饮料、特产、发展民宿。左溪村兴建了农村E游村淘服务站,打造特色一条街和白水小吃一条街,使更多的贫困户成为旅游商品的直接提供者。与过去种植葛根、葛粉等土特产,村民平均收入大幅提升,2015年比2010年增加了近2 000元。 (二)社会效应 旅游扶贫为贫困地区社会发展带来了正面效应。 余干县以鄱阳湖、大明湖、琵琶湖“三湖”为核心,将旅游业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旅游与生态、文化、农业、水利、交通、扶贫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发展的生动局面。以环鄱阳湖片区为重点,依托《康山景区总体规划》,挖掘以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为背景的历史文化、渔猎文化和湿地、候鸟等特色资源,建设康山忠臣庙“4A”级景区。发展琵琶湖旅游,对琵琶湖进行高标准、高品位规划设计,恢复建设“干越八景”,将琵琶湖、东山岭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成为集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大景区。 (三)环境效应 旅游扶贫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与整体区域风貌。 2011年以来,乌泥镇为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村庄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近年来累计实施乌泥枝叶园、乌泥村三口塘、铜鼓包新村等23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对乌泥村、铜鼓包村新农村点进行全面改造,新建休闲广场,硬化村级道路,修建水沟,完成绿化、美化、亮化等秀美乡村建设,乡村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整体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生态村进一步提升。乌泥村、铜鼓包村被纳入“全县十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且乌泥镇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和“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三、上饶旅游扶贫效应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贫困区域自身发展条件,制约了旅游扶贫效益的发挥 上饶典型的贫困县,因区域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旅游扶贫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如基础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旅游开发理念落后、思路狭窄、格局不高,旅游人才缺乏等。 (二)缺乏长远规划,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上饶贫困区域旅游扶贫缺乏战略规划与相应的引导机制,随意开发、低档次开发、重复开发、乱建饭店与商店,多急功近利,采取掠夺式开发方式,不考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重前期开发建设,忽略了客源市场的营销拓展与深度开发 鉴于各方扶贫资金的支持,政府在旅游扶贫实践中重旅游开发的前期硬件投入,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控处于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往往忽略了客源市场营销拓展与深度开发等软性费用,结果易导致资源与市场的错位,产生旅游扶贫资金的投入与收益失衡的局面。四、优化上饶旅游扶贫发展的建议 (一)实施旅游扶贫的政府主导战略 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主導作用,围绕最美乡村,突出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制定科学可行的旅游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旅游扶贫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集中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根据上饶本地出台相应的引进人才和资金、税收优惠等系列政策;颁布加强生旅游资源保护的法规,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撑。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各微观利益主体,特别是广大的贫困人口,切实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 (二)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链本地化融合发展 上饶旅游扶贫应打破传统旅游边界,结合自身特色拓展旅游发展要素,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构建本地化的产业链,将旅游业根植于当地经济,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在旅游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及产业环节供给本地化,以旅游业为龙头优化配置相关产业,做大做强“1+N”模式,以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增强旅游带动效应。 (三)充分发挥高校在上饶旅游扶贫中的带动效应 高校是一个智库资源、客群资源、技术资源等高度密集型的社会主体,十分适合在地区旅游扶贫实践中加以推广。在上饶地区,旅游扶贫可引进如上饶师院等高校,在旅游规划、营销策划、宣传推广、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方面获取高端智库资源,并依托高校广大师生资源、校友资源,举办扶贫旅游公益活动、旅游赛事节庆活动、旅游考察实践等活动为贫困地区带来客源,真正将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