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的问题
范文

    陈弘

    【摘要】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名题,本文浅析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鸡兔同笼问题,并结合较多的案例和练习题进行巩固加深概念,继而设计到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鸡兔同笼;解题技巧与方法;解方程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比较有名也很有趣的一类题.大约在1500年前,古书籍中就记载了此类相关的有趣的问题.有本书中是这样写的:“今有雉兔同在一笼,其中上有三十五个头,下面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这四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有不定量的鸡和兔子被关在同一个铁笼里,然而从上面看的话,有35个头;但是从下面数的话,有94只脚.那么问笼中有几只鸡和兔子.

    一、典型案例及解决方法

    鸡兔同笼问题从小学到初中会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解决,而且方法不同涉及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但不变的是,都是让同学们在脑中设想、构建假设的模型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1],进而逐渐地提高自身思维、解题思路.按照教材安排来讲,本届知识被放在六年级教材最后一节,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想视野、培养数学建模的初级能力.

    在古书中有这么一种被叫作“砍足”或“断足”法,基本步骤如下:

    兔数(94÷2)-35=12(只),

    鸡数35-12=23(只).

    这一思路比较新奇,到后来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的意义就在于,先不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把题中已知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合理变形,转化,最终达到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解题方法来看鸡兔同笼问题,公式总结来看有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1:总体(兔子的脚数×总的个数-总的脚数)÷(兔子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总只数,

    即总共的只数-鸡的只数=兔子的只数.

    方法2:分类(总的脚数-鸡的脚数×总的只数)÷(兔子的脚数-鸡的脚数)=兔子的总数,

    总的只数-兔子的只数=鸡的总只数.

    方法3:分类(总的脚数÷2)-总的头数=兔子的只数,

    总的只数-兔子的只数=鸡的只数.

    这种方法是解决问题此类问题比较常见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学生刚接触此类问题时,渐渐地找到其中隐藏的不同规律,并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这方法本身是一个由特例到普遍的代表,或者是由形象化到抽象的,但是,这种方法仍旧有较多的不足和局限,特别是考试的时候,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做题的效率和进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方法有诸多弊端,但不仅是一个思考到实验再到确认的过程,提高此方法的效率,不断演变出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也能够提高学生化解难题的能力.

    二、思维扩展型解题技巧

    假设在一个笼子中共有46个头,共有128个脚,那么鸡和兔子各有几只?

    解析 假设46只都是兔子,那么应该一共有4×46=184只脚,但是这个和已知相关题目给出的128只脚多了184-128=56只脚.那么假设,如果用一只鸡来换一只兔子,相比要减少4-2=2只脚.但是46只兔里应该换几只鸡才能使差数就没有呢?显然,56÷2=28,要用28只鸡,去换28只兔子就可以了.所以,鸡一共有的数就是28,相反兔子的总数是46-28=18.

    解 (1)鸡一共有多少只?

    (4×6-128)÷(4-2)=28(只).

    (2)那么相反,兔子有多少只?

    46-28=18(只).

    此类解体的基本关系是:鸡的总数=(每只兔子脚数×兔子总数-实际的脚数)÷(每只兔子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的总数=鸡和兔总数-鸡的数量,

    当然,反过来看也是可以的.

    (3)一元一次方程

    解:设兔有x只,根据总数来看鸡的数量就是有(35-x)只.

    4x+2(35-x)=94.

    (4)二元一次方程

    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

    x+y=35,2x+4y=94.

    对教师在教授“鸡兔同笼”这一类数学问题时,一定要创新发展新的思维方式,重点偏向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假设、验证、推理等综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还要正确认识“鸡兔同笼”问题,在教学的领域方面,以简单、容易理解的形式,在课堂上教授,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再者,在学生已有的思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仔细认真的体会和感受,多形式多方法的数学思想,引导每一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体会数学分析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研究、思考鸡兔同笼问题,而得到的经验与思考方式,运用到其他问题中,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影响.

    三、总 结

    综上所述,教材中引入“鸡兔同笼”此类开放性的问题,用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意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类问题,主要在于让每个同学切实的体验设想,经过自己的猜测试验后得出结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協作的能力,也可以大大的促进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郜舒竹.“鸡兔同笼”算法源流[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Z2):26-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