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研究 |
范文 | 宋庆发 旅游业对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讨如何利用并保护旅游资源的问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本文首先分析贵州山地群落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然后分析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贵州山地旅游发展途径,促进地域旅游业健康发展。 贵州山地属于生态旅游文化群落产业带,群落旅游产业构建中,以构建特色、文化旅游观光项目为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目前已成为生态旅游文化群落产业带发展的主要模式,多个产业相互融合,并通过扩建原有的群落项目,形成了一条生态文明旅游发展链条。同时,充分借助区域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依托“互联网+”模式的基础上,贵州山地旅游观光生态产业群落更具地域特色。 一、贵州山地群落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 生态旅游产业构建过程中,明确自然与物种之间的群聚关系,同时分析各个旅游产业的群聚现状,掌握组织群现状,在互相合作、多个产业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共生共存的网络系统。外部生态和社会环境组成了旅游产业集群,充分借助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发展旅游产业,积极依托“互联网+”促进信息传递,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一)集群成员 集群成员是旅游产业集群群的主体,也是构建旅游产业的核心,将集群成员根据层次分为:组织群、支持群、辅助群。集群成员积极参与旅游活动,为贵州山地旅游产业构建增添活力。 (二)非集群组织成员 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等都是旅游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旅游资源成为旅游产业集群活动开展的主要物质,给予整个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旅游生态系统构建中,及时分析生态环境影响,了解旅游收益,这样将旅游产业功能得到很好体现。 二、群落生态学视角下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案例及存在的问题 (一)群落生态学视角下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案例 贵州地区旅游总收入突破9 000亿元,接待的国外旅客人数达到7亿人,人均消费1 285元;同时旅游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旅游行业带动人们脱贫,构建了80多个山地自驾车营地、100个风情小镇、70个度假综合体、100个山地旅游新项目,以旅游接待、住宿接待、特色美食等项目来推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大力开展温泉旅游项目,贵州省成为温泉省,成立高规格的温泉产业领导小组,注重资源开发和温泉产业发展,促进贵州温泉旅游产业融合发。据统计,2016年,贵州省年接待旅客人数达同比增长41.5%,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0万,温泉旅游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引爆点。 (二)群落生态学视角下贵州山地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虽然贵州在因地制宜,利用贵州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但在对山地旅游进行考察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没有站在群落生态学视角分析旅游生态资源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造成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承载量影响到旅游产业构建机制的顺利进行,影响了生态环境内部和谐;旅游产业集群成员之间关系复杂;没有构建互动机制,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缺乏对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落实。 三、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贵州山地旅游发展对策 (一)对旅游产业功能重新定位 旅游产业的功能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旅游产业走向逐步完善的发展态势。要求群落生态旅游产业具有政治功能:将基础建设进行再次扩大,构建多个产业相互融合的旅游生态产业区,从而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强贵州地区和谐,促使地区产业与世界沟通。旅游产业具有经济功能:充分体现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吸收中国外汇,在产业群构建过程中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建设。让旅游业成为经济水平新的增长点,以旅游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认真做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将旅游产品作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及时完成旅游项目改造与扩建,充分借助城市发展经验构建生态旅游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大力发展旅游景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原则,切实保护生态资源。认真设计,精心规划,不断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特色化建设,在此过程中积极将贵州地区的景观化与人性化做到有效融合。全员参与,适当保留原有的文物古迹与特色景观建筑群,保护传统风貌,实现旅游项目再造。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在多个产业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高效、竞争力强、功能完善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 (三)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旅游生态集群建设中,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及时渗透到管理中,降低建设成本,体现网络技术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根据旅游产业管理现状构建实时跟踪监控体系,将有关资源及时整合在一起,实现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借助信息技术形成生态旅游服务咨询平台,吸引广大消费者,积极为旅游者提供特色的旅游产品,将生态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促进贵州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明确了自然物种之间的群聚关系,同时分析各个旅游产业的群聚现状,掌握组织群现状,分析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群落生态旅游发展途径做出探讨,认真做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借助城市发展经验构建生態旅游管理体系,循序渐进,实现旅游项目再造。加强信息技术利用,大力推进特色化旅游产业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形成了特色化的贵州山地生态化群落旅游产业。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