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丝绸之路旅游:多面挑战与突破口 |
范文 | 师守祥 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最早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也是大西北长期以来的主要旅游产品。国家层面推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始于改革开放之始,“十一五”期间成为国家旅游局重点向境内外游客推出的旅游线路。为了大力开发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打造和营销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制了《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年)》。虽然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但难以摆脱不温不火的窘境,这几年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丝绸之路上已经很难看到成规模的外国游客,我国公民到访中亚、西亚者也是寥寥。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面临的挑战 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横贯亚欧大陆,涉及几十个国家,如何跨越国家、政治、民族、宗教、文化的阻隔是很大的挑战。 1. 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空间走向上初步形成以俄罗斯、蒙古国为主的北线;以中亚、西亚为主的中线;以印巴为主的南线三条线路。三条线路中除了北线之外都存在安全问题,中线尤其突出。中线是我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亚、西亚(以下简称中西亚)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地区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中西亚地区安全形势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有不断增多且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如今的中西亚安全已经演化为一个影响中西亚自身、俄罗斯和我国西北稳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中西亚安全问题是多维度的,它包括:中西亚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转轨进程反复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长期困扰中西亚国家之间的资源竞争、边界争端和民族矛盾问题;伊斯兰国家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外溢对中西亚国家形成的安全压力问题;中西亚本土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对中西亚社会构成的安全威胁等。 2. 多重威胁制约西北边疆的对外开放 宗教极端势力的持续活跃是近年丝绸之路中线面临的最主要非传统威胁之一。其中,除了“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乌伊运”)、“伊斯兰解放党”(“伊扎布特”)、“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和“哈里发战士”等原有的宗教极端组织以外,“伊斯兰国”也开始向中西亚渗透且日趋活跃,成为中西亚安全最大的外部威胁之一。我国新疆紧邻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由于歷史渊源和地理上的便利,一直深受伊斯兰教极端主义的影响。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跨境贩毒等问题之间互为因果,跨国渗透,威胁已经直逼我国西北边疆,新疆尤其首当其冲。这些复杂的威胁需要严格的边界管控政策和措施,制约西部边境对外开放程度,对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3. 经济交往少,助推作用低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旅游交流的助推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但其走廊地带、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具有国家小、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较差、旅游需求不旺的特征。紧邻新疆的中亚五国,总人口仅6000万,还不到我国东部一个大省的人口。这些国家或者经济欠发达,或者经济结构单一化明显,与我国不能形成稳定的经济依赖。我国与中亚的经济交往基本上是单向单品的,我国大量进口其石油、天燃气,对那里的能源依赖越来越大,但中亚国家对我国的进口非常小,没有依赖关系。 4. 旅游障碍多,便利化程度低 发展旅游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人才,他们不仅要懂沿途国家的语言,同时要懂得经贸、旅游、法律、文化等专业知识。丝绸之路经济带途径的中亚、西亚各国民族社会构成复杂,语言种类繁多,给旅游人才的培养造成很大困难。中亚五国现有5种国家语言,而各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些语言总计46种之多。即便是多数国家能用俄语交流,我国俄语人才的培养本身也是个突出问题。除了语言障碍之外,各国货币不统一,基本上是一个国家一种货币。法律、旅游政策等更是千差万别。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当一部分地区是高山、荒漠,生态环境恶劣,也降低了旅游的便利化程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发展缓慢是多种客观因素制约的结果,也与我们主观上对中西亚市场重视程度不高有关。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政治、文化、经济等综合价值会日益凸显。 二、旅游的使命与机遇 1. 提升国家软实力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在中西亚的投资巨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其中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5%。我国企业对相关国家的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但政治文化影响力不强,中西亚国家在安全上要么依靠美国,要么倚重俄罗斯。在文化上要么过度自恋,要么极度自卑,原教旨倾向与西方倾向同时出现。我国与中西亚各国的政治文化关系基本上是种模糊的存在,没有形成与经济实力匹配的软实力。通过发展丝绸之路旅游等形式的交际活动,可缩短沿途各国与我国的心理距离和文化隔阂,使人们消除偏见,增进感情。 旅游作为人民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现代社会也往往通过旅游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国家软实力。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及其著作《马可·波罗游记》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开启了中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大大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就是例证。 2. 增强政治认同 旅游是自由与和平的象征,被称作是通往和平的护照,是国与国之间多元交流的主角,是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以及国民外交的先锋。旅游本身就是民间交流的一种形式,是增进善邻友好外交关系的最有效的非正式外交手段。从政治心理学观点看来,民间外交对于对方国的心理安定和态度改变具有引导作用,能为政府外交的成功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正式外交出于本国利益容易引起他国的疑虑,以致互不信任甚至对立,而以民间为中心的民间外交具有将政府层面外交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的优点,可以促进相互正确理解,为未来长期合作提供良好土壤。 改革开放以前,旅游业作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延伸和补充,扮演着政治性、外事性接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作为外交补充形式显得更为积极,政府性旅游对外活动越来越多,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仅2016 年,我国成功举办“中美旅游年”“中韩旅游年”“中印旅游年”“中墨旅游年”“中国—中东欧旅游合作促进年”等上百场活动。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对外交往中,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和外交敏感性。国家旅游局从2015年开始编辑《旅游外交参考》。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已建立了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等机制。 3. 中亚开放需要发展丝绸之路旅游 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国、各地区、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丝绸之路沿线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沿线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2017年2月,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区内的项目投资金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3%,并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基建领域投资总额逾493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2016年的GDP平均增长率为4.6%,超过了新兴市场经济体3.6%的平均增速,表现强劲。中亚五国都是内陆腹地之国,向外开放、加速发展的愿望强烈,都希望“复兴”丝绸之路,以便与经济发达的欧洲和增长强劲的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一个开放的中亚,一个渴望对外交流的中亚,是我们开展丝绸之路旅游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的突破口:中亚与俄罗斯 丝绸之路旅游国内部分相对成功,特别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早期,西北区域主打丝绸之路产品。国际部分不仅旅游者数量少,而且结构单一。早期港澳台、日本、东南亚地区游客到访人数较多,近些年入境旅游者漸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社会复杂,发展旅游不能面面俱到,力量分散,必须抓住重点、集中突破。 1. 得中亚者,得丝绸之路 100多年前,英国地理学家兼政治活动家麦金德爵士提出的“心脏地带理论”,把包括中西亚、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大陆中部描述为“世界岛”,并有“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咒语。其后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理论”,也特别看重这一地区。今天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不同于以往的“陆权”“海权”,权利代替了权力,利益代替了控制,但还是不能脱离他们所构建的地缘关系分析框架。即“拥抱世界岛,穿越心脏地带,中亚亦然是枢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中亚必将成为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国与中亚的投资关系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即双方的投资关系主要指的是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单向投资关系,中亚国家对我国的投资非常少。旅游在很长的时间内也必然是这种情况,我国公民前往中亚、俄罗斯、西亚国家旅游的多,上述国家来华旅游的少。这就要求“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在义利取舍、价值观等方面的大局意识、战略眼光。对中亚的旅游不一定要追求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均衡,而是要强调旅游活动的畅达性、文化的包容性,重点在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要尊重现实差异,创新合作理念,解决最现实的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在企业和民众层面比较弱小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在旅游合作机制、宣传促销、外交协商、旅游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譬如2017年世界博览会将于6月10日至9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办。这是首次由中亚国家举办的世博会,我国政府届时会积极参与。其中,旅游领域会有中哈旅游合作论坛、中国秦兵马俑文物展等官方活动。但如何引导、支持旅游企业配合参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哈建交25周年纪念和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等主题,组团参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仍需强化。 2. 畅通中亚,俄罗斯是关键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伙伴,“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跨欧亚发展带”“蒙古草原之路”三大区域战略对接区域,是构建互联互通格局的最佳载体。现在,中俄两国共同维系了中亚的稳定,从交流的便利性、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来讲,中国游客途径俄罗斯进入里海、黑海沿岸的中亚、西亚和东南欧更为合理。事实上,多个国家级丝绸之路项目,譬如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也是从“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开始的(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欧亚经济联盟的发起国,俄罗斯对丝绸之路中线各国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与中亚大国,有中亚稳定之“锚”之称的哈萨克斯坦关系稳定,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有利于我国比较顺利地推进丝绸之路旅游。 同时,俄罗斯在中亚有着巨大的政治利益及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中亚五国都将俄语作为通用语言。我国与中亚发展包括旅游在内的各种交流合作时,必须考虑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利益和影响,要协调好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利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地区稳定与丝绸之路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该院教授;收稿日期:2017-04-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