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析合浦与海上丝绸之路
范文 摘 要: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便已形成,尤其是汉代,当时国力昌盛,为海上贸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时至今日,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下,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基础。
关键词:合浦;汉代;始发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先秦时期岭南的先民已有出海贸易出现,但作为较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是从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的。秦汉时期,在我国南方地区首先兴起了一条海上对外贸易路线,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是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始发港之一。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合浦”一名的由来,是因其地处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设合浦郡,据《汉书?地理志》:“合浦郡,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庐”[1]。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的合浦郡所管辖的范围很大,从版图上而言,包括今广西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等市县,广东茂名、新兴,海康等市县,以及海南琼山一带。
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合浦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区,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航运,海港较深,避风条件较好。合浦位于北部湾北部海岸的中枢位置,地缘上靠近东南亚及西亚沿海各国,三面环海,海上交通非常便利,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
《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2]。这段文字记录了汉代使节访问东南亚、南亚等国的航程,表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已与西南洋地区海道相通,它是我国与西南洋地区海路交通有史可考的最早记录,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根据其所记载的这条路的回程,已不再经陆路,而是绕过马六甲海峡,总的航程时间延长。当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时,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就更显出其重要性。
2 发达的商贸经济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实行“以谪徙民,与越杂处”的政策,这为岭南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汉承秦制,实行休养生息、轻摇薄赋的政策,这也使得合浦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得以发展,商业也得到进一步繁荣。东汉时,交趾叛乱,《后汉书》载:汉光武帝“诏长沙、合浦、交趾具车船,修道桥,通障溪,储粮谷”。东汉初期,合浦在岭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汉统治者重视其发展,修筑道路桥梁,疏通河流,存储粮食,属于战略布局所需,是连接东汉中原地区与岭南的一条纽带,这些有利因素促进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当地的经贸发展,使合浦成为当时岭南的一大都会。
两千多年来,合浦一直是州、郡、府县的所在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发掘、清理数百座汉代墓葬,近年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表明,合浦周边的汉墓有近万座,出土精品文物种类齐全,既有典型汉代文物,也有岭南特色文物,亦有波斯陶壶、铜钹等海外舶来品,反映了合浦不仅吸纳、融合了强大的中原文化,同时还传输着自海外文化。恰如《中国通史》中所说:“广西合浦望牛岭西汉墓出土铜凤灯、鸭首铜方匜,而这些都不过是冰山一角”[3]。如此多的汉墓的发现,可见当时合浦的繁荣景象。由此推测,西汉时期合浦已是一座商贸、水陆畅达,人口众多的港口城市。
合浦汉墓出土文物精品數量众多,仅以广西博物馆为例,其馆藏有为数不少的合浦精品文物,包括玻璃器、水晶、玛瑙、金银器等共计936件(套)[4]。其中一些文物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从玻璃器、水晶、玛瑙、金器等器物均能能够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痕迹,生动展示了汉代合浦地区与域外开展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合浦汉墓出土的玻璃器以串珠居多,有钾硅玻璃成分,有中原地区产玻璃器的铅钡玻璃,此外还有一些产于西方的钠钙玻璃[5]。考古发掘表明,合浦汉代平民墓中也出土有珍贵的玻璃器,这说明玻璃器在当时已相对较普及出现,有专家认为玻璃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后,相应的生产技术也传入我国,传入到了合浦地区,当地的能工巧匠通过学习,学会了运用本地原材料进行制作玻璃器的技术。
3 汉以后,合浦港的发展
三国时期,合浦郡曾一度改称珠官郡,当时的合浦以盛产“南珠”而闻名。晋书载:“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6]。因此,中原、沿海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商人,前来合浦买卖“南珠”,合浦港的水陆交通仍较繁忙。三国两晋以后,海上航行增强,可以穿过南海来往于番禺和东南亚,致使经过合浦港的船只减少,合浦港开始有了衰落的迹象。三国魏黄武五年(226年)分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与中原的关系渐远,这可能是影响合浦港发展的一个原因。
隋唐时期,据《岭外代答》载,“尝闻之舶商曰:自广州而东,其海易行;自广州而西,其海难行。自钦、廉而西则尤为难行……至于钦、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为难行[7]”。商人一般从合浦沿海而上,在廉州镇汇集,然后换乘小船沿南流江北上,这样使得廉州得到了充分发展。唐代,合浦由越州改名为廉州。这时的广州港因地理位置、物产诸多等因素更为优越,成为华南最大的港口。但合浦港因课税低,采珠业兴旺,灵渠得到修缮,水上交通畅达等因素,吸引了大批商人,促进了合浦港的发展[8]。
宋朝时,合浦曾改名为太平军。廉州依山傍海,“斥卤之地尤多”,发展盐业十分有利,可直达中原。因此宋代时合浦港口发展成为广西漕盐集散之地。据《宋史》载:“廉州白石、石康盐仓最大,乃全国四大盐仓之二”。由此可见,廉州盐业发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合浦港的繁荣景象。
宋元时期,远洋航海能力增强,航海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广州、明州(宁波)、泉州等港口海上航线在唐、五代的基础上也有了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延伸,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至元代,廉州改称为廉州路,并且设立总管府,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管辖的范围。此外,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往廉州增派军事力量,这样促使廉州驻军增多,由此而言,合浦港口性质发生了改变,在当时成为了一个以军事为主的港口[9]。
明代嘉靖年间《广东通志》载,“高雷廉海面,惟廉州接近安南、占城为重地焉”[10]。由此可见,廉州所处区位优势明显,在明代,是与安南、占城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但是,自明初就存在的“倭寇”等边患,明朝政府一方面对内加强海禁政策,对外执行“片板不许入海”之政策。自明朝海禁起,海上丝绸之路衰落。
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开埠,航线日增。光绪五年至民国26年(1879~1937年)与国内大部分港口有往来,对外有定期或不定期航线8条。抗日战争时期,海上运输基本停顿。解放前夕,北海港航线逐步恢复,仍未达到抗日战争前的水平。解放后,北海港与全国沿海港口有航线相连,远洋航线延伸到大西洋彼岸[11]。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便已形成,尤其是汉代,当时国力昌盛,社会经济繁荣,为海上贸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两千多年前,一条以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构筑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当下,中國正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为国家的发展再次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基础。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同[2].
[3]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吴伟峰、吴娱.广西合浦县汉代出土文物与海上丝绸之路[J].福建文博,2012(3).
[5]熊昭明.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J].中国文化遗产,2008(5).
[6][唐]房玄龄.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卷五,杨武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廖国一、曾作健.南流江变迁与合浦港的兴衰[J].广西地方志,2005(3).
[9]同[8].
[10][明]黄佐.广东通志?卷六十六[M].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謄印,1997.
[11]北海市海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海城区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11.
作者简介
胡章华(1984-),男,汉族,河南范县,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区域性考古,博物馆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