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
范文 | 王军英+张强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逐渐被各个领域中的负责人重视起来,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为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工作,通识教育平台的建设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建设同时教育平台可以为完善我国未来接班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健全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立研究 高校通识教育平台的建立始于美国,我国在二十世纪初期也进行了多段式的通识教育实践,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研究上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会对通识教育平台在高效中建设的价值、过程以及策略进行探索,为我国通识教育的完善做出贡献。 1 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的价值 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学术界对其还没有界定准确的定义,但是意识形态理论中对社会主义国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高等院校是目前我国对经济和政治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应当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文化理念以及意识形态进行塑造,国际上对于通识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多,美国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是其中较为有影响的经典著作,其他发达国家也在自由教育和素质教育让提高了对人才心智与性格的塑造水平。我国国内的高校一般都会从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技能培养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而通识教育涉及到的专业和研究相对会少一些,学术界对于通识教育平台的概念是建立为通识教育为目的的环境,文章的通识教育平台的对象特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中建设平台的概念为教育条件的打造、教育环境的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明确,笔者从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社会主义意识对学生引导质量的加强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的案例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素质文化在全国的数十所高校进行了试点铺设,通识教育也在此时成为了各个高等教育院校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中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高校通识教育实践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三段模式、本科班模式、实验班模式以及书院模式。 三段模式的试点是在1995年开始在湖南大学为起点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教育机构开设了数十门关于人文内容的选修课程,由于我国在之前并没有相似工作的经验,也没有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一些范本,因此开设人文选修课可以说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破。接下来的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到了实验班的階段,该教育模式的试点是在北京大学首先开展的,包括建立文史哲综合实验班等形式为完善国学大师的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侧面将我国原本重视数理化的教学模式渐渐向重视文史哲方向转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元培计划浮出水面,并且由于其有效性的保障被各大高校实施。元培计划中正式提出了在低年级中实施通识教育的概念,并成立了负责相关工作的管理委员会,保障元培实验班计划的有效实施。本科生模式主要是源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借鉴情况,最早执行该通识教育模式的高校是复旦大学,通过研究了哈佛大学本科生院的管理机制对新生的编制进行了统一的划分,同时将通识教育以隐性传达的方式进行传达,这也是复旦大学为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一次勇敢创新,同时也为高校通识教育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环境基础。书院模式的概念并非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是以建设通识教育平台为基础将学生社区为单元进行的教育实践模式,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实践的范围有比较有限,只在少部分的高校中得以实施,因此也没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3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核心课程体系调整 高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明确是目前发展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的主要环节,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安排应当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各专业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对个人、集体、社会乃至国家都能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调整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开始着手:其一,教育机构应当关注核心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并且在平衡发展的同时凸显出其自身特色;其二,教职人员应当就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核心课程删减机制,在面对如同鸡肋的通识教育课程时,应及时的将该课程从核心课程体系中删除,让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质量保障。 (二)学生培养方案调整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大学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推进通识教育的文本见证。建立以选课制为重点推进学分制改革,必修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制定科学灵活的教学计划,其次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建立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轴,社会实践课程为辅助,多学科交叉课程为衔接的课程网络结构,课程设计应坚持文理渗透、开放兼容,构建与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可以在开放性课程网络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这也是对高校通识教育平台建设研究的完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人们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还会让教育质量随着通识教育的深入研究而增加,因此高校中建立通识教育的平台不仅会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高度,还能为日后的发展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做出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哲学通识教育课题组,张亮.关于哲学通识教育效果、问题及改进对策的调查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87-91. [2]胡建军.高校本科外国留学生通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74-75. [3]县祥,王雪.以导师制为平台构建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7):54-56+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