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课让数学“动”起来 |
范文 | 林晓丹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的结合教学目标使用微课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文就如何选择合适的微课让数学“动起来”,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 好的微课是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现代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 微课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它能够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通过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中微课的应用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趣味情境,变枯燥为生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教师可以用微课为学生动态引入新知,有利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微课: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课提出问题:“把4个苹果和2瓶水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多少?”停顿之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例如,老师在讲解“日、月、年”的概念时,这些知识属于规定性的,概念比较多、容易混淆、零碎。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对这些知识的巩固、记忆、深化等是非常有难度的。从课堂的具体实施中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完成深化练习。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前置学习。微课中可以设计一个猜谜的游戏:“有一个稀奇的宝宝,穿了三百多件衣服,一天脱一件,年底时就只剩一张皮。”让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得到激发。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了解日、月、年的知识有多少?观察年历卡后有什么发现?等等,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會不断提高。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2 指导课前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活泼生动的视频深受小学生的青睐。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微课一般为5-10分钟的时间,选取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一般为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或重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动感的画面,配以简明精要的讲解,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教学视频,发布到网络,让学生在家自由学习观看,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就学习中的疑问困惑在课堂中共同探讨解决,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授内容的引导呈现环节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3 构建和谐课堂 ,变填鸭为互动 创设典型的例题,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大胆解决问题。对于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在探究《混合运算》这章节内容时,这节课的学习主体部分也可以用微课展示混合运算原则“先乘除后加减”的难点部分,用形象生动的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本堂知识学习结束之时,再用美妙的幻灯片将本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原则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此节知识的巩固效果。 在学习《倒数》一课时借助数学王国的晚会为情境,先用三组数结伴参加晚会故事帮学生归纳倒数的知识,再用主办方两个“1”拦住0,不让0参加晚会的故事,引出0是否有倒数这个知识点。本微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既丰富学生对倒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又将下一个环节的知识0是否有倒数的问题抛给学生,微课设计巧妙,趣味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4 开启数学王国之门,小课堂变局限为灵动 传统教学的时间一般都集中于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一般为6-8节课,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学校上课时间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因为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所有学生可以做到随时学,在任何时候都能观看教师的授课,学习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也能进行这种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通过在家庭中观看网络中的微课视频,无形中就将教师“教”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做到提前学、学后巩固和解惑等,从而也拓展了学生“学”的时间。 当一节课结束之时,可以制作精美的微课,把学生的眼球吸引住,有利于提升复习巩固的效果。 例如2和5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可以将这两个知识用微课联系和区别一下,溯本求源发现它们的本质所在。微课进一步探究3的倍数特征背后的数学原理。微课用数数的办法、以小棒动画的形式,讲解了3的倍数特征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不仅掌握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还明白了“为什么”。此举不仅发掘了知识的深度,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安排学生课后可尝试探究9的倍数特征,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适时将微课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有利于促使小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微课是一个能够快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上微课教学的效率。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微课程。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与时俱进,发挥微课程作用,打造素质教育,造就快乐学习。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豫晖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 小学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