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问题和思考 |
范文 | 摘 要:中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之间具有极强的耦合性,在浓厚和谐的校园环境下,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全方位、多渠道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就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总书记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他勉励青年大学生“要把正确的道德认识、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红色文化也一直是德育阵地上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近几年来,随着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各大高校在红色文化德育方面革故鼎新,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红色德育高潮。但是在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德育功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红色文化具有很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德育功能是其核心功能。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没有有效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导致红色文的德育功能不能真正发挥出它本身应该具有的优势。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它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气势磅礴的革命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和先进革命事迹,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运用红色文化开展德育工作可以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第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艰苦奋斗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優良品德,这种精神也是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红色精神无一不与艰苦奋斗有关,这些都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第三,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坚定大学生的信仰。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情操,他们的优秀品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对真善美的正确选择。很多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没有有效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德育功能认识仅仅表现在表面形式,对于德育功能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导致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不能真正发挥出它本身应该具有的优势。 1.2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的形式单一 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很多高校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却比较单一。大学生在课堂上和校园内接受的只是纯粹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只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这就导致红色文化不能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也缺乏实践体验和精神领悟,大部分学生觉得非常枯燥无味,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此产生厌恶和反感,学生就很难真正做到用心去体验和接受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变教学方式,偶尔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图片、歌曲或者革命电影,但是这仅仅是出于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学生并不能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层涵义,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就被大大削弱了。很多高校每年都会利用特定的纪念日组织开展一些学习红色文化的活动,例如学雷锋活动等,但大都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表面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大大减小了。因此,怎样创新出寓教于乐的红色文化德育新的形式,怎样能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成本较高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一直努力宣传红色文化的价值,但是影响不大。要想让学生真正积极的参与到红色文化德育工作中,就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到红色文化资源,也就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一般来说,红色文化资源都属于国家保护的文物和遗址等,这些资源需要大量的经费去维护,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红色旅游基地都实行收费制度,只有少部分的红色文化基地免费对外开放,但大都缺乏服务意识,假如高校组织大学生去参观这些资源,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就给高校增加了教育成本。有的高校每年会用一部分学校经费组织学生去现场参观和体验,除了参观的费用之外,还有很多附加的费用,这样就会花费大量的资金,也会造成学校经费紧张的局面,长此以往,利用红色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程度和规模就会大大的减小。 2 红色文化德育功能运用不力的原因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一无二的德育资源优势。但是,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不够,忽视了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导致了红色文化德育功能运用不利。 2.1 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还缺乏系统性。 相关部门在对红色资源进行整理和保护的同时,更多的只注重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将红色资源的德育优势进行创新的意识还不强,还未与大学德育工作进行有效整合。[2]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保留下来的,中国共产党保持创新和多元化而形成的宝贵资源,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这些宝贵的资源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的教育资源。但是,很多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对红色文化资源不够重视,对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认识严重不足,也无法真正运用红色文化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服务。很多高校的周边都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很少能够受到重视,同时也很少与大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整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整体运用成效造成了直接影响。 2.2 忽视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 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道德素养的提升功能,艰苦奋斗意识的培养功能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功能,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往往只局限于用红色文化的物态形式来开展活动,忽视了对红色文化德育功能内涵的提炼和升华。很多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思想升华,更不用说领悟其真正的内涵所在。忽视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那么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德育教育难免会存在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弊端。 2.3 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大学德育中红色资源的运用主要局限于“课堂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没有真正渗透到大学德育生活实践之中。[3]中国的红色资源遍布各地,基本每一所高校的周边都或多或少的分布着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严重不足,宣传推广的渠道十分狭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主要局限于课堂和校园的视野,虽然现在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高校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急需努力克服的不足,特别是在红色精神与大学生德育生活的融合及迁移运用的实效性方面。相信通过广大德育工作者及相关红色资源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再接再励,开拓出红色资源开发与大学德育工作的新前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2]曹开华,王燕荣,刘丽琳.大学德育中红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现状述评[J].党史文苑,2008(22):61-62. [3]李康平.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08):68-69. 作者简介 刘鹏波(1994-),男,汉,学生,硕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