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标语的翻译 |
范文 | 刘洋 张云杰 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翻译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标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适应性的做出选择,理解原文及译文生态环境基础上选出最合适的译文,标语字数的要求,力求简短但能传递准确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这是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厕所文明标语为例,论述生态翻译理论在标语翻译中的知道作用。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标语翻译;译者选择 1 引言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性的提出一带一路及亚投行构想并且付诸实施,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变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这些交往不仅仅只涉及到经济层面而且涉及到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进行旅游或者来提要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智慧,体验中国的新的科技比如新四大发明,中国也有更多的人走出国门。由此翻译显得更加重要,标语作为公共场所的指示语,对于不善于使用目的语,但掌握本国语言的外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知。因此在翻译标语的时候译者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考虑两种不同身份背景人的感受,然后写出译文,写出后在进行推敲,只有这样译文才是优质符合读者需要的译文,才能成为一名符合国家要求的译者。 2 生态翻译理论 生态翻译理论是第一个在国际社会被广泛接受的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在国内更是广泛受到关注,胡庚申教授于2000年正式提出,所谓“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的翻译观,或者说是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translation studies)。 它着眼于“翻译生态”的整体性,从“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1]。这就要求译者了解原文及译文的生态环境,并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做出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限制来适应目标读者的要求,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 翻译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进行综观和描述。“多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重要的生态翻译理念和翻译方法之一。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上,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 标语的语言和文体特点 通过分析标语的语言形式, 不难发现, 有部分的标语更注重于传达意思而非形式, 例如某些国内经常出现的政治、 政策和国情教育标语。除了上述形式外,重要于语言内容的标语外,相当一部分的标语语言特点鲜明, 与日常用语大相径庭。 标语大都精炼, 相对较短。 正因为短,才能让读者在瞬间领会标语的意图, 好的标语都尽量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标语要击中要害。对于这种标语, 表达的形式与表达的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些标语的语言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实现标语内容的整体目标,能让读者做出标语制作人所预期的反应。这些语言形式或在语义、 句法、 词汇、 修辞上有其显著的特点。面对这种语言形式经精心设计的标语译文必须考虑原文文体特点,传达原文的形式美,对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产生相近的效果。 4 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标语翻译策略 每个标语都有其使用的场合,为了构建更干净美丽的厕所环境,中外厕所里都贴有相应的标语,标语要达到的目的大致相同,但是使用的文字并不完全相同。比如中文的有:“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贴近文明,靠近方便。”等等,本文将着重探讨一下第一句的翻译情况。 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反应中国不文明现象的东西没有必要翻译,认为外国人素质比较高,没有必要翻译过来让他们看,但是笔者看来现在来到中国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层次的人都有,每个国家都有素质低的人,因此有必要进行翻译,并且外国也有对应内容的英文原文。基于生态翻译理论我们首先了解了翻译的内容,接下来译者就得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版本译文进行选择。首先笔者找到了直译的翻译,”one small step ahead, one giant leap for civilization.” 显然直译的中国人能够看懂,但是外国人的可能就不太理解其中的意思了,并且结构也不完全对称。接下来笔者又尝试了” one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这种翻译对于中国人来说感觉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依然有点难懂,于是找到了外国的厕所里的用语”We aim to please, You aim too, please.”找到了对应的英文固然很欣喜,但是发现内容又不太对应,接着发现有学者的翻译是”Less in distance, more in civilization.” 感觉即在内容方面可以对应上,形式上也很完美对称,字数也相对较少。以上过程只是一个标语的选取过程且查找到了相关一句,如果没有依据的情况下译者更需要根据具体环境翻译出经过不断的改进选择出最佳的译文。 5 結论 生态翻译理论使标语翻译者从认识原文文本出发, 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使译者在最大限度忠诚于原文的基础上,考虑译文的环境,在必要时保持标语原本特有的东西。既注重译文功能, 又照顾原作者和读者的利益, 使译文功能在目标语境中得以充分发挥, 得到完美的实现。译者需要分析目标语读者的需求以使译文让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J].上海翻译,2008,(2):1-6. [2]胡庚申. 生 态 翻 译 学 解 读 [J]. 中 国 翻 译, 2008,(6). [3]宋志平. 翻译 : 选择与顺应 [ J ] . 中国翻译 , 2004, ( 2) : 19 -23 []吴长青.浅谈汉语标语口号及其英译 [ J] .科协论坛, 2007 , ( 4):308 作者简介 刘洋(1993-),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研究生。 张云杰(1994年-),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