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路径探讨 |
范文 | 摘 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不能完美应对现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情况。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形成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放松,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实践; 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前途。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成长,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 1.1 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三观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消息闭塞的现状,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传播,这使得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习俗等形成了互相交融,互相吸收的现象。导致文化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之中有好的思想能贴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也有坏的内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主流思想相违背。当代大学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外来思想不能正确地理解,做不到吸收精华抛弃糟粕的地步。落后腐朽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下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尤为紧迫了。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流思想旋律,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有能力去面对各国的不良文化和思潮的侵蚀,学习先进文化和思想。由此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国家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路径 思想是随时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形式和发展做出改变。高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追随思想的变化做出调整创新,要做到教育的思想、内容、制度等的全面实践创新。 2.1 创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教育成果的多少,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思想。我国倡导“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创新中,把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个体和整体发展的共同进步,因为个体和整体的发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就是完成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做出改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教育目的。 2.2 创新的教育形式 教育有两种主要形式,分别是理论和实践。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主要是采用理论教育的方法即高校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教育课程,这种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接受吸收得也比较差,所以理论教育的形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人素养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对过去的理论教育形式进行实践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3 增强课堂的实践教学 (1)为了改变课堂的枯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应该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特点,以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为目的,制定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如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演讲、情景体验等[2]。教师还可以提出多种课下实践项目让学生选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项目,再到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在课下准备实践的同时会对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等到课堂展示的时候又更进一步的掌握理论,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就起来了,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2)组织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开阔眼界。在校內,学校可以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来滋润学生的心灵。高校还可以通过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建筑物及生活区张贴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标语、海报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3]。在校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校外实践教育形式,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假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能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向的对理论进行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 创新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做到与时俱进,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党的先进思想进行,如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4]。中国梦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目标的概述。学校要针对这些优秀思想的教学,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对这些先进思想的接受和践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落地实处,不能走形式主义。 2.5 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教育制度是对教学的具体规定,是对教育内容、教育责任、教育考核的明确要求,一个健全完善的教育制度,能确保教育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的发生。只有教育制度完善了,教师和学生才会重视起来,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流于形式。学校要建立起一个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的平台,对学生的挂职锻炼、就业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政策激励,共同推进思想政治的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展示的机会,在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并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鼓励学生进行竞争。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制度等的创新探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所以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黑河教育,2018(03):86-88. [2]赵佳寅.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李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143-147. 作者简介 陈燕玲(1991-)、女、汉、福建龙海、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