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明边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范文 | 朱婉榕 摘 要:边境城市因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及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提升边境城市维稳戍边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对边境城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可行路径进行探索,以边境城市北屯市为例,分析现状并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以期能够更好为文明边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边境城市;公共文化;现代化;城市形象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启动于2011年,目前已有四批示范区(项目)获得创建资格。新疆兵团北屯市是第四批积极参与申报创建资格的西部城市之一。北屯市是新疆兵团最北面边境师第十师的师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邻,东与蒙古国接壤,毗邻吉木乃、塔克什肯、红山嘴等5个一类口岸,是四国文化的交汇地、阿尔泰文明的发祥地。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契机下,作为兵团边境城市之一必须充分依托当地的人文优势和自然资源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期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作用,进而更好地履行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 功能。 1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 满足边境城市人民精神需求不平衡的迫切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为主体的服务理念,平衡市、团场(街道)、连队(社区、村)三级网络的文化差距和知识鸿沟,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边境城市文化形象。 助推文明边境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能够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讲好北屯故事、传播好北屯精神、全面提升北屯形象;能够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强化诚信建设和法治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倡导良好社会风尚;能够推进“智慧北屯”建设、促进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平衡师市基层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履行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十师北屯市作为兵团最西北的重要屯垦戍边力量和新疆阿勒泰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戍守着250多公里边境线,肩负祖国边疆“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神圣职责。构建师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辐射带动兵地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师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使命。 2 师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 2.1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 北屯市现有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青少年文体中心各1个。市区、团场影剧院5个,连队、社区(村)文化室50多个,面积20000㎡以上文化广场5个。市、团场(街道)、连队(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轴心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2.2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逐步推进 師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十师北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十师北屯市团场、连队(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等细则,建立了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以标准规范为抓手、以提升效能为重点、以监督制约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及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2.3 文化发展工作机制及示范区(项目)创建卓有成效 建市六年来,相继组建了北屯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歌舞团5个文化事业单位,良好的文化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以文养文:公共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北屯为例》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创新性的文化项目正在逐步完善。 2.4 兵团精神、戍边文化特色鲜明、滋养人心 在六十余年兵团屯垦戍边历程中,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和以“红色文化”、“卫士精神”为根基的“戍边文化”。凸显师市特色,充分发挥了文化凝心聚力的导向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的北屯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5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能人队伍日益壮大 “额尔齐斯文化艺术节”、“额尔齐斯冰雪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日益成熟。师市“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大文化队伍格局也已形成。目前,常住人口不足十万的北屯市,共有公共文化及专业艺术人员500多人,专业人才队伍梯次结构合理。常年开展活动的群众文化队伍有40余支,文化活动骨干成员3000余人。 3 继续加强师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兵团边境城市普遍存在着诸如师市建市时间短、地处边境一线、布局分散、人口密度低、文化市场发展相对不健全、市场主体相对弱小、文化消费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为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服务效能,实现社会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和“戍边文化”的旗帜引领与深层驱动。 3.1 师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应以兵团精神和戍边文化为价值内核 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在于以公益方式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此师市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在内容形式、供给方式、治理方式上必须满足职工群众的特殊需要,其价值内核必然应由兵团精神和戍边文化赋予。兵团精神和戍边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精髓,起源于军垦文化,并在屯垦戍边过程中融合了优秀民族文化、地方文化而形成,天然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和戍边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在社会广泛、多元的互动中,能够强化广大市民及职工群众的内在认同,更有效地增强兵团文化自信。 3.2 师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政策精髓 对平等与公正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师市公共文化建设相关政策也应始终全面地贯穿了以公平正义为内在要求的标准化、均等化原则,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投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持续性。着力消除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师市与团连二元结构,为广大市民与职工群众提供同标准、无差别的基本服务。二是整合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性。实施北屯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夯实城市文化发展基础,文化部门需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税务、工商等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社会文化社会办的良好局面。三是突破创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北屯”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以及边境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等项目资源,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综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重点推动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在连(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等基层单位的共建共享。四是深化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打造群众参与热情高、规模大的文化品牌。在师市各项事业发展中,注入文化元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和戍边文化的传承发展,实现文化凝心聚力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大化、最优化。 边境城市的区位条件重要且资源优势独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边境城市维稳戍边能力的提升及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更好的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边境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凝心聚力,仍需不断的探索创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闫平.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12):112-1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