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
范文 | 摘 要: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目前中专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发问是学习的开端。在我国教育学界,问题意识已经日益成为教育中的短板。本文将分析问题意识淡薄的成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培养问题意识的对策。当学生养成了问题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能受益无穷。 关键词:问题意识;中专教育;数学课堂 1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从小学时代就开始接触这门学科。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从童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数学的殿堂中遨游,一次次地接触初等数学中的加减法运算、函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再到认识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矩阵、线性代数。然而,很多同学在却将数学视作学习中的“拦路虎”,对于数学望而生畏,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屡战屡败,却不会分析屡战屡败的真实原因;只是一味地归咎于题目难造成的心理恐慌,渐渐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会逐渐转变为:“听得懂,没问题,不会做”。此类情况在中专学生中尤为明显。 在思考问题中察觉、发现问题的心理,我们称之为问题心理。在人类的大脑意识中,我们遇到一些新情况、新事物,总是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困惑之处。对这些疑问的探求心理即为问题心理,我们将它称之为:问题意识。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从小就缺乏问题意识的培养;老师讲什么,就死记硬背一套,生搬硬套一番,在数学这种灵活度极高的学科中必定一蹶不振,难以有所长进,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养成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体系,并日臻完善,举一反三,逐渐养成爱动脑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有利于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厚积薄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辅助性作用。 2 问题意识淡薄的成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批评学生无话可问,没有问问题的意识,总是等到考试才会真正暴露自己的短板,而不会从日常学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其实,造成这种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归咎于以下几点。 1)为了适应应试教育而导致的课堂容量大节奏快,课后作业多,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问。 2)学生自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对于数学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3)教学中未能使用合适的教学载体,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结合本人二十余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本文将介绍以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1 大力夯实数学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数学基础,才能够继续接纳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想让他们对某一知识板块或是细节产生疑问并有继续探索的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对基础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比做是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外是新知识。要想增加这个圆柱体的体积,那么在增加这个圆柱体高度的同时也要扩展其底面积,也就是夯实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基础知识才是高楼大厦的根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呢?一是定期巩固,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定理,定期七次复习可以达到长久记忆的效果,那么带领学生定期回顾就能够打到效果。二是在定期巩固的基础上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几何之父——阿基米德的故事,让学生在对阿基米德感到好奇有了兴趣的的同时能够将视线转移到几何知识上来。 3.2 营造融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问 培养问题意识,就要要学生摆脱心理障碍,主动开口发问。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从心态上摆正,解决这一拦路虎。在中专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对数学初步的认知——多数为“负面认知”。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重新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学生一提到数学的緊张、不安,面对数学老师的害怕、恐惧都必须一一解决。首先,中专数学教师必须面对中专学生的害怕或恐惧。一般说来,多数中专学生产生对教师,尤其是对数学教师的恐惧来自于小学、初中时期班主任或数学任课老师的不当教育。那么,中专数学教师就更应当对学生态度亲切,建立友好关系,让学生摆脱对数学教师的恐惧。其次,要解决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恐惧心理。学生不敢问问题,无非是害怕自己的问题浅显而遭到讽刺,引发教师的批评,因而产生了心理暗示,问问题就代表着会遭到批评,所以就算有了问题也会自我压制,长此以往,原先的问题就湮没在记忆中,而新的问题就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就必须打破这一常态,带动学生自主发问。常见的做法是在班级中设置激励机制,采取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提问。当然,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耐心,态度亲和。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学生心中学好数学的两大“拦路虎”。 3.3 创造实践机会,提供答疑时间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观察、假设、实验、运算推导、得出结论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必要过程。学生没有养成问题意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在于对于知识点本身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透彻。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应当调整数学授课的结构,在每一章节,尤其是直线与圆章节中,留出固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论证,让学生自发地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有意识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这一章节时,有一知识点:如果直线与圆相切,那么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当数学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不应一味进行填鸭式教育,即让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这一定理,而应当让他们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来验证这一定理的正确性,加深他们对直线与圆相切的理解。为此,中专数学教师在授课,尤其是解析几何授课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准备草稿纸、三角尺进行画图操作。通过画图、计量,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充分理解概念、牢记概念。长此以往,就会渐渐主动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问题,主动向教师发问。这样以来,中专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得到了成功的 培养。 3.4 给予鼓励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不断的鼓励,才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师的鼓励与赞扬,能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尤其是后进生,在学习中得不到鼓励,会陷入数学学习越学越差的困境。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必须耐心倾听、细致解答。对于学生不明白的要点,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给予启发式的讲解。同时,数学教师在解答问题时应当避免直接给出答案,需要留给学生思考之处,让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完例题之时,可以暂时不一步到位,而是在离答案三四步之时,停下来让学生继续思考;或者是在讲解问题中设置一个小关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继续思考下去。尤其是在讲解函数问题时,教师在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之后,也可以同时列出几个相似的问题,修改条件后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3.5 增强质疑能力,提高问题质量 要培养问题意识,数学教师在耐心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需要提高提问方法以及问题的质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的证明题中,中专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提问的逻辑性。例如,提问的角度应该设置在推理过程、实际应用、相似问题的类比的环节中。中专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比较类似问题、归纳。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此一来,学生提问的质量、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让其终生受用,不仅是对于数学学科,更是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学科甚至是日常的生活之中。 3.6 运用教学工具,翻转课堂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完善教学方法,还需要新型教学工具的充分运用。反转课堂是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上,通过学生的前期预习,对于新知识形成初步认知,再将这种认知以生生互動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表现。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让其他的学生也形成认知。从学生角度的出发,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传达能够更加易懂。在此基础上,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难以理解之处。这些困惑就会形成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向教师请教时,对新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问题也就又了更深刻的认识。当这些问题在翻转课堂上得到解答时,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问题意识在当今的中专数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中需要进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中专数学教师通过以上对策,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能够终生学习,终生受益。 作者简介 许纯红(1968-),女,汉族,江苏省无锡市,高级讲师,本科,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