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图书开放获取模式及整合利用研究 |
范文 | 朱本军++龙世彤++肖珑++黄燕云![]() ![]() 摘要 在开放获取运动的进程中,图书的开放获取正在成为下一个关注点。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文章探讨了开放获取图书的“传统出版一数字化一开放获取模式”、“在线OA出版一开放获取模式”和“自存档一开放获取模式”三种开放获取模式,剖析了开放获取图书同构整合利用和异构整合利用的原理。在考察出版商、研究成果产出者和终端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图书开放获取理念、态度和行动转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图书的开放获取发展会更积极,我国应在制定强制开放获取相关政策、建立开放获取图书出版平台、建立中国开放获取图书目录,图书馆整合利用等方面做好前瞻性研究,并做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 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图书 自2002年2月14日开放社会协会等机构的16名代表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共同签署《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以来,开放获取在期刊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相较于期刊,图书的开放获取在近几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2012年,开放获取图书目录项目(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DOAB)和欧洲开放获取出版项目(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Euro-pean Networks,OAPEN)的负责人艾尔科·费沃达表示,“在开放获取的进程中,图书理所应当成为下一个关注点”。为清晰描绘近几年开放获取图书(Open Access Books,OAB)的出版服务现状和趋势,为我国图书开放获取提供前瞻性研究建议,本文拟对学术图书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服务模式,开放获取图书整合利用原理和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 1 图书开放获取模式研究 1.1 “传统出版一数字化一开放获取”模式 “传统出版一数字化一开放获取”模式指的是有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将按照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编辑或同行审读、加工、发行等流程出版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加工,或者按传统出版流程进行纸本出版的同时,生产电子图书,提供在线开放获取。 由于这种模式的出版主体为有出版资质的出版社,相应地,相关数字化工作均需要出版社的主导和参与。典型的例子,如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The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出版的学术著作。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建立的学术出版机构,NAP主要出版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院和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相关研究成果。该出版社从1992年开始,每年出版超过200种覆盖科学、工程、医药等多学科的图书,并将已出版的纸本图书转化成电子图书,提供全文或部分章节的免费在线阅读及下载,截至2015年3月,NAP网站提供5411种图书的全文文档或者部分章节的免费在线阅读及下载。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电子书合集1982-2004》(UC PressE-Books Collection,1982-2004),涵盖艺术、科学、历史、音乐、宗教、小说等诸多主题的近2000种图书。这个合集里的所有图书对加州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全部开放,有超过700册的图书提供给公众访问。同时,许多电子书的印刷版可以从出版社处直接购买。 1.2 “在线OA出版一开放获取”模式 “在线OA出版一开放获取”模式指的是通过在线OA出版平台出版电子图书,并提供全文或部分章节的开放获取。 图书OA出版的典型例子是2008年9月由欧盟资助的OAPEN项目,全球范围内任何想提供开放获取图书的出版社可以通过在线出版平台OAPEN Library(http://www. oapen. org/home)按照设定流程进行出版。截至2015年3月,该项目已经为86家出版社的3024种出版物提供OA在线出版,并免费下载和阅读。在OAPEN项目之后,一些传统的商业出版社也着手开展在线OA出版,典型的例子如施普林格出版社。原本只涵盖期刊出版的“SpringerOpen”项目于2012年宣布其开放出版行动开始覆盖图书领域,为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技术、医学等领域的OA在线出版,任何SpringerOpen出版的图书可以立即在SpringerLink上免费获取。截至2015年3月,SpringerOpen提供66种图书的免费在线阅读及下载。 1.3 “自存档一开放获取”模式 “自存档一开放获取”模式主要是指个人或典藏机构、研究机构、商业公司将个人或本机构收藏的图书在线张贴,提供开放获取。与“传统出版一数字化一开放获取”模式不同的是,“自存档一开放获取”模式的主体不是有出版资质的出版社,而是个人、典藏机构、研究机构或商业公司等出版资质和版权并不十分明确的主体。 “自存档一开放获取”的典型例子,如日本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面向全世界开放的汉籍藏书数据库,包括原东方文化学院藏书、大木文库、仓石文库等,总数量超过10万本,且其中包含相当多的孤本、善本。截至2009年3月,该数据库共收录图书4630种,其中A类为全世界任何地区均可浏览全部影像的图书,有4019种,B类仅向特定机构开放,有611种)、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库(由国家图书馆建设,该库已推出15028种民国图书全文影像资源,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电子典藏(由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建构的电子馆藏,包括汉古籍特藏、英国法律特藏、1911至1949民国文献、香港出版书刊等,提供免费开放获取)、“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数学历史图书集”(由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建构,包含了从数学领域挑选出的已过版权保护期、纸张易碎、破损严重的512种、576册图书,提供免费开放获取)。 2 开放获取图书的整合利用研究 2.1 开放获取图书整合研究 (1)同构整合 同构整合,指的是对同一格式的OAB记录进行整合和集中揭示。这种同构整合模式主要运用于致力OAB出版的出版社、机构知识库等中。 案例一:出版社 典型的提供图书OA出版和开放获取的出版社有施普林格出版社、博睿出版社、印天出版社、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阿姆斯特学院出版社等,出版社将开放获取学术著作的元数据记录集中整合。以印天出版社为例,截至2015年4月14日,该出版社已将其拥有的39377种开放获取图书记录按INTECH统一书目格式集中整合。 案例二:机构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中的开放资源是由机构内部的人员提交的资源,资源内容类型极为丰富,有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图片、演示报告、图书或图书章节、音频、视频等。据OpenDOAR官方网站数据,在OpenDOAR中注册的机构知识库已超过2600家,分布在亚洲、非洲、澳洲、北美、南美、欧洲等地区。典型的提供图书开放获取的机构知识库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机构知识库、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者成果库、耶鲁大学机构知识库等。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机构知识库为例,截至2015年4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机构知识库以统一记录格式整合了35种专著、542篇研究报告、129篇专著章节,并提供开放获取。 (2)异构整合 异构整合,指的是对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OAB记录进行整合和集中揭示,方便发现获取。典型的案例有欧盟支持的DOAB项目和美国的HathiTrust项目。 案例一:DOAB项目 DOAB项目是OAPEN基金提供支持的、旨在“提高对开放获取图书可见度”的项目,目的是将任何出版商出版的开放获取学术著作元数据和全文整合到DOAB数据系统中,在全球范围提供开放获取服务。截至2015年3月,DOAB将全美100个异构出版商的2700种OA学术图书集中整合,内容范围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 案例二:HathiTrust项目 HathiTrust项目作为美国最大的研究图书馆数字馆藏项目,将项目成员馆的图书、期刊及其他类型的资源搜集起来,在长期保存的同时,面向成员馆提供开放获取服务,截至2015年5月已有超过100所大学加入。HathiTrust项目将100多所成员馆的不同类型馆藏(图片、纸本图书、期刊、缩微胶卷等)按照该项目的数字对象规格进行数字化加工后,集中整合。 (3) OAB整合原理研究 无论是同构整合还是异构整合,OAB记录一般经历如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OAB元数据著录或摄取一元数据规范化处理一元数据存储与索引。其中:“元数据著录或摄取”指的是按照著录规则录入元数据字段,或将其他系统的元数据吸收或捕捉到数据库中;记录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包括元数据再组织、元数据映射与转换等,指的是按照某种规则将元数据的元素或记录进行调整,使数据质量最优,以便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展示;元数据存储与索引,指的是将规范化的记录存储到OAB中心仓储,并进行索引,便于检索。 2.2 开放获取图书的利用研究 开放获取,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意使用开放获取的作品,而应注重版权许可及使用授权。在“传统出版一数字化一开放获取模式”、“在线OA出版一开放获取模式”和“自存档一开放获取模式”中开放获取的图书有在版权期内的,也有在版权期外的,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无论在版权期内还是版权期外,对使用都有一定限制。 (1)开放获取图书的利用限制 遵循各机构制定的使用授权规则。“自存档一开放获取模式”中,因为绝大部分图书都是公有领域的,所以基本是各个机构制定所建数据库的使用授权政策。比如,“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中的图书数据库,除近、现代图书外,其他资源均能开放获取。开放获取的图书采用免费注册登陆的方式使用,但为禁止任意传播,CADAL实行图书借阅模式,只支持图书的在线浏览,不提供全文下载。又比如,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电子典藏,尽管该馆拥有电子典藏数据库中所有作品的印本,并已拥有将电子化图书网上开放的授权,但只供私人学习或非商业性质的学术研究之用,未经该馆事先允许,电子典藏内的作品均不得作其他用途,包括把作品安装至其他系统或以任何形式转载,同时,使用电子典藏内的作品作任何发表时,必须于文中注明:曾使用该馆所建构的电子典藏。 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License,CC)”。“传统出版一数字化一开放获取模式”、“在线OA出版一开放获取模式”中的图书多采用CC许可协议。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将著作权人的部分权利授予公众。CC许可协议有四个选项: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相同方式共享(sa)。将此四个选项进行组合搭配,构成六套核心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一非商业使用一禁止演绎(by-nc-nd)、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共享(by-nc-sa)、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by-nc)、署名一禁止演绎( by-nd)、署名一相同方式共享(by-sa)、署名(by)。如:施普林格整个开放获取图书的版权,包括每个章节的版权仍然归属于作者、编辑,SpringerOpen图书出版遵循“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cc-by-nc)许可,这将有利于图书的开放使用、免费再利用、以及非商业性目的的共享,只要在使用和共享时引用了作者、编辑即可。 (2)开放获取图书的利用方法 图书馆或相关机构对开放获取图书的整合利用,主要依赖于提供开放获取图书资源的机构或平台。从对DOAB、OAPEN、HathiTrust等平台的研究考察来看,其提供给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整合利用的方式一般是提供元数据,便于各机构将元数据整合到本馆或本机构系统中。下面以DOAB为例,说明图书馆如何利用OAB数据。 直接摄取元数据。DOAB平台提供了两种获取OAB元数据的方法:一种是以数据文档的形式提供全部元数据。DOAB提供了逗号分隔符(CSV)元数据文件供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图书馆获取。图书馆收割数据后下载全文时,指向DOAB平台或其他原始元数据来源的网站平台。另一种是提供元数据OAI-PMH收割的接口。DOAB提供基于OAI-PMH协议的元数据收割,所有记录通过MARC XML格式输出。通过基于OAI-PMH协议的各种动作,跟踪修正元数据的增、删、改等,省去很多人工介入。 直接嵌入检索接口。除了提供元数据,DOAB还提供搜索框和搜索规则,供图书馆或研究人员使用:一是提供搜索框,图书馆可以将搜索框整合到本地供用户检索;二是提供关键词搜索规则,如http://www. doabooks.org/doab? func =search &,quer=y[查询词],当用户要查找“water”这个关键词时,只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www.doabooks. org/doab? func=search&query=wa-ter,就可以找到所有含有“water”关键词的记录;此外,还在搜索规则中嵌入年代排序、语种、主题词等等,用来缩小检索范围。 进行社会化分享。除了以上三种情况,DOAB还提供了一些社交媒体分享功能(如Facebook等社交网站、Gmail邮件等),供终端用户自由分享使用(如图2所示)。 3 我国开放获取图书发展现状及建议 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图书的发展尽管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如传统出版商抵制、OAB图书质量不能保证等),但是从开放获取政策制度(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机构政策方面)支持和利益相关者各方(出版社、学者和终端用户等)的理念、态度和行动的转变来看,越来越向对开放获取图书有利的方面发展。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一项统计,支持开放获取的出版商从2011年的18家增长为2014年的477家,呈逐年上升趋势。另从DOAB官网OAB图书目录的增长来看,2013年7月正式启动时,其赞助的出版商只有博睿和施普林格2家,而截至2015年4月,已达100家。此外,整个社会对开放获取越来越持支持态度:美国、阿根廷、秘鲁、德国、日本,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都通过了强制开放获取政策,强调对国家经费支持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供开放获取;越来越多的出版商通过采用开放出版的透明原则和最佳实践来控制开放获取学术图书质量。 3.1 我国开放获取图书发展现状 我国开放获取图书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政策层面开始支持开放获取 201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开放获取政策的声明》,强制将中国科学院所各类公共资助科研项目所产生的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部或部分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论文,在论文发表后12个月内实施开放获取。这一声明的出台成为我国开放获取的标志性事件。尽管该声明还只针对论文,但对于我国图书的开放获取进程来说尤为重要。 (2)出版商对图书采取开放获取营销手段 此外,近年来,我国学术图书的开放获取情况,相对于之前的完全不开放已有所好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版权年限约束之外的图书(如古籍、民国文献等),进行开放获取。如国学网(http://www. guoxue. com)对经、史、子、集类目下的诸多古籍数字化后提供开放获取。二是出版社对已经完成学术生命周期的学术著作提供“复合模式”:提供印本图书的同时,提供免费OA HTML版本。三是对新出版的图书的部分章节进行开放获取。虽然采用此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宣传推广新书,希望通过有吸引力的章节达到促销的目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开放获取。 3.2 对我国开放获取图书发展的建议 从前述全球开放获取模式、政策、整合利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来看,学术图书开放获取这一趋势已非常明显。我国可在如下几个方面推进或展开有益尝试。 (1)制定图书强制开放获取的相关政策 从前述美国、阿根廷、秘鲁、德国、日本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和组织的实践来看,国家或行业制定强制开放获取相关政策,对由公共经费支持的项目的研究成果、数据实行强制开放获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我国可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政策扩大至社会科学领域,也可以由国家立法允许公共经费支持的非涉密项目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开放获取。 (2)出版商或机构尝试建立开放获取出版平台 我国目前能够开放获取的图书大部分集中在版权年限约束之外和已经完成学术生命周期的作品,还没有见到像欧盟DOAB项目、施普林格出版社等机构那样完全按照开放获取图书出版流程进行的相关案例。在全球OA大背景下,图书的在线OA出版虽然才刚起步,但势头正猛,国内有远见和实力的出版社可以尝试建立学术著作的OA在线出版平台,接受学者的投稿,同时,政府和评鉴机构、评鉴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给予相应政策支持,这样既有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扩散传播,也有助于出版社改革发展。 (3)非盈利组织或出版商尝试建立中国开放获取图书目录 我国目前开放获取的图书主要集中在古籍、民国文献等方面,分布在各种同构或异构系统中,且数量相当庞大。非盈利组织或出版商尝试建立“中国开放获取图书目录”统一平台,集中收录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开放获取学术图书,有助于对OA学术资源的发现和整合利用。 (4)图书馆等文献收藏机构充分利用DOAB整合资源 截至2015年5月,欧盟资助的DOAB项目平台已经对全美100家出版社的2700种在线OA出版图书实现整合,并提供合理利用的数据接口、功能接口和社会化分享途径。虽然这部分图书完全通过在线OA出版,但是其学术质量和学术价值并未降低,建议国内高校图书馆等文献收藏机构将其整合到图书馆的OPAC系统,为学界提供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