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专业硕士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研究 |
范文 | 陈娟 雷东 摘 要:艺术专业硕士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从项目实践出发,校内教学为干,校外实践为枝;项目实践为叶,实践作品为果;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导师队伍,服务于课程教学,突出专业硕士的培养特点,翻转课堂,实现学生从“适应能力”到“构建能力的转变。 关键词:双导师项目责任制;翻转课堂;项目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湘潭大学研究生院“湘潭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与实践项目”资助项目“艺术专业硕士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G2014B012) 专业硕士学位(Professinal 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我国自1990年开始启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国大陆从2008年开始在34所高校中培养艺术专业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MFA),此层次的硕士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其教育特点是学术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艺术硕士学位(MFA)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 在培养的过程中,校内教学注重理论积累,学生的实践课程也以校内虚拟项目为主,社会实践项目参与不多,这些造成了部分硕士学生毕业后与社会工作接轨有一定的困难。此瓶颈的解决可以以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契机,翻转课堂,形成校内课堂-校外项目-校内课堂的循环模式,同时增强校内外导师的督导责任。 1 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关键 双导师制的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在很多培养单位都有,各院校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工厂、聘用校外导师等方式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内容的相对固定性及实效性不能保证,容易造型实习疲倦;长期聘用的校外导师时间衔接与课程不一定并行;课程的教学时间与实践项目不一定吻合等,还是存在一些的问題的。如果通过实践项目为切入点,项目负责人为校外项目导师,项目与课程结合为教学内容,双导师制更易落地,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研究 2.1 校内教学为干,校外实践为枝 校内基本教学为干,校外实践教学为枝的艺术专业硕士双导师项目教学模式,主次分明,相辅相成,这种教学制把教育主体与市场主体通过教学关联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依存和转化。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使得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 课堂管理上,改变了以校内为单一教学环境的传统教学方式,切入真实的实践项目,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校内外导师的交互作用中,主动补充、构建、升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根据项目的内容来进行创意构思与实践。一方面,理论只是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建构整理,通过学校课堂与校外导师课堂的双重作用下,丰富而翔实;另一方面,理论只是体系的基本构建下,及时在实践(校外)工厂、办公室进行技能实践,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并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实效解决,学生对具体项目的组建、提案、创意、实施、生产等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实际的体现,实践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这种以项目为核心的课堂内外并行管理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转换,也加强了其团体精神和交流能力,更有利于未来从学校走向社会。 2.2 项目实践为叶,实践作品为果 通过校内外的双重教学机制,学生在课程上获得了理论知识的升华,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作品,这种全过程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果,是教学结果的双重呈现。 艺术专业硕士双导师项目实践教学评价上,一是校内导师评价为主,通过课程过程中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项目的学习、理解,相关论文的写作,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校外项目导师通过对每个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能力的总结性评价,基于实践过程的能力、态度,给予适当的补充性评分。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机制既体现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综合考虑了艺术专业硕士专业实践能力的检查,更有效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 2.3 专兼结合的双导师队伍 专兼结合的双导师队伍对于校内专业教师而言,不仅仅要具备该方向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更需具有开拓性思维,了解行业发展,有思辨的思维。校内专任教师是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桥梁及优质通道,其综合能力及事业直接关系到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展及教学效果的呈现。校内专任教学的稳定性能保证双导师制度的横向发展,而不同项目的兼职校外项目导师能在课程教学起到纵向发展的可能性。兼职的校外导师能带来不同的实践项目,随着行业的发展内容也发生改变,能紧扣时代的发展,把握行业航向标。这种动态的发展有益于固定教学计划下教学变化研究,既保证了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也融入了变化因子,适应不同时间的教学发展。 但是校外兼职导师的挑选与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应挑选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有丰富实践工作阅历和经验的社会人士。两位导师都应该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针对双导师的不同优势进行明确分工,建立紧密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机制,制定相应责任内容。 在双导师项目责任制的教学模式中,艺术专业硕士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本科生真正蜕变成主动吸收知识的硕士生,自主地构建起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在讨论、质疑、探索、实践中转化课堂知识,实现了其从“适应能力”到“构建能力的转变。 3 双导师项目责任制教学模式的拓展思考 3.1 内外合作展现教学核心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别强调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导师项目责任制的介入既顾及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艺术素养的提升,也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项目实践能力,为其毕业走入设计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双重基础。 3.2 项目实践提升动手能力 项目实践弥补了本科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锻炼及虚拟项目的介入不真实的缺陷,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校外项目导师的讨论式、激发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探索学科前沿,激发开拓意识,在实践中检验和解决问题,边思考边实践边验证,有助于发掘研究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 3.3 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此模式的校外项目导师是基于项目的,其动态性、不确定性是存在的现实,不同于长期的聘任制的校外导师,建立有针对性的项目导师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应该建立项目导师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切入课程之前进行相应的资格评价及教学内容沟通,考核标准应当合适,重点考核项目导师的项目执行能力及课堂教学能力。考核完成后,学院应与其签订相关课程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以保证该项目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效果。学院还可设立建立机制,在艺术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对项目责任实践教学执行效果良好并产生行业影响的校内外导师进行一定的表彰及奖励,尤其是培养研究生成绩突出了校外项目导师可聘为长期兼职导师,以增强其归属感与责任心。 作者简介 陈娟(1980-),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