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58例临床研究 |
范文 | 李智钢 高翠玲 王伟 贠喆 【摘要】 目的 研究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胸腰段后凸角(TLK)。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ODI评分、Cobb角、TL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4.25±2.36)分低于对照组的(27.34±2.54)分, Cobb角(23.65±5.46)°、TLK(5.47±1.01)°均小于对照组的(27.53±6.37)、(7.69±2.3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 患者脊柱的矫形及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单纯椎管减压术;退行性脊柱侧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32 退行性脊柱侧弯是一种老化性疾病, 也是一种原发性病变, 以前未出现过脊柱退行性改变, 无脊柱侧弯病史, 患者一旦发生退行性脊柱侧弯可出现腰腿疼痛, 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影响生活、工作及学习,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在临床医学中, 对于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常规治疗多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 这种疗法虽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但综合疗效欠佳。临床研究发现, 对于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给予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可以很好的恢复患者的外形及功能, 更易于被患者接受。本次研究旨在了解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分别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及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8例。对照组男37例, 女21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3岁, 平均年龄(35.66±13.43)岁。观察组男33例, 女25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34.28±13.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有长时间腰疼症状及表现;患者均经X线、CT、核磁等检查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均有治疗史且病情无明显好转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患有癔症患者;排除未成年患儿;排除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排除脊柱患有其他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排除患者体质较差不能接受手术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具体操作:患者麻醉方式采取全身麻醉, 术中姿势为俯卧位, 在术区定位侧弯并画出标記点, 标记切口位置及长度, 在切口位置进行常规消毒, 铺设手术冻巾, 应用心脏监护仪, 使用呼吸机, 由麻醉医师全程监护患者情况,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手术。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及深筋膜, 剥离肌肉组织等, 充分暴露术区, 暴露侧弯的椎板、韧带、血管、神经, 保留患者的关节, 对退行性的椎管实施减压术, 切除深面韧带及骨质, 生理盐水冲洗、湿敷, 缝合, 术后给予抗炎治疗, 预防创口感染, 术后48 h常规放置引流管, 14 d左右可予以拆线[2]。 1. 2. 2 观察组 患者给予后路锥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术前准备与对照组患者一致, 但切口处做15 cm纵行切口, 使用透视仪器在需要进行上下减压的上下节段打入锥弓根螺钉, 要求大小合适, 粗细适中, 然后进行减压, 减压的部位包括全椎板或半椎板, 狭窄的神经根管或者椎间孔, 将符合生理曲度预弯的连接杆安装在钉槽内, 认真确认椎体、椎间隙位置合适。术后监测患者减压情况[3]。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Cobb角、TLK。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TLK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Cobb角、TL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Cobb角、TLK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目前在临床上病因较复杂, 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畸形侧弯, 对患者的伤害极大,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及心理活动, 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4]。老年人多见, 与患者年轻时不良的坐姿、特殊的工作性质等有关, 患者常自觉腰部以下剧烈疼痛, 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所引起, 与骨折、结核、肿瘤等病变关系不大[5]。 传统单纯的椎管减压术对于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疗效欠佳, 有一定的局限, 对于椎弓、椎板的恢复及功能的恢复效果一般。为了提高临床疗效, 采用后路锥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 患者恢复时间较短, 痛苦较少, 外形及功能恢复更加显著[6]。此种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 可以根据患者年龄、患病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的矫治方案, 先通过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增加患者脊柱的稳定, 再对患者脊柱侧弯进行适度矫正, 使患者的生理解剖与椎弓根的钉棒完美结合, 尽可能的提高临床疗效[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ODI评分、Cobb角、TL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4.25±2.36)分低于对照组的(27.34±2.54)分, Cobb角(23.65±5.46)°、TLK(5.47±1.01)°均小于对照组的(27.53±6.37)、(7.69±2.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更佳, 术后患者脊柱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小侃.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效果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18):37-39. [2] 秦超, 黄永平.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15):59-60. [3] 高锋.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大连医科大学, 2010. [4] 张昊, 胡亚威, 菅新民, 等. 两种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6, 34(2):220-223. [5] 陈晓明, 廖军, 刘云, 等. 三维 CT 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加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57 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2):276-279. [6] 关永林, 赵学权, 王振东, 等. 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3):287-289. [7] 刘桂发, 叶洲延.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5):650-651. [收稿日期:2019-03-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