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
范文

    陈剑武

    

    【摘要】 目的 比较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的诊治意义。方法 204例肾脏疾病患者, 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免疫学检查,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检查服务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1%, 高于对照组的6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服务满意度为95.1%, 高于对照组的8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及免疫學检查对肾脏疾病的检出率较高, 且患者满意反馈度良好, 值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肾脏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30

    受到人们生活水平升高、饮食结构变化的影响, 近些年来肾脏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高态势, 肾脏疾病的发生会伴随有肾脏功能改变, 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是极不利的。肾脏疾病发生早期并无特异性表现, 所以并不会被患者自身察觉, 待有些征兆表现时, 往往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这时对患者再进行治疗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1]。随着临床对肾脏疾病的深入研究, 在早期检测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为疾病的检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研究比较了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的诊治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2例。实验组男52例, 女50例;年龄40~60岁, 平均年龄(49.8±9.8)岁。对照组男55例, 女47例;年龄38~59岁, 平均年龄(48.7±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将有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和其他心肺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实验外。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单纯免疫学检查。取患者尿液的中段尿, 摇匀后用吸管吸取放置到试管当中, 测得肌酐与白蛋白含量。

    1. 2. 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化检查, 测得患者尿液中肌酐与白蛋白含量。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服务满意情况。通过检测所得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做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尿微量白蛋白比值在0~3, 判断为处于正常范围内, 并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确诊的标志为不准确;尿微量白蛋白比值>3, 能检测出肾脏疾病为准确[2]。准确率=准确例数/总例数×100%。服务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2], 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1%, 高于对照组的6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1%, 高于对照组的8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肾脏疾病中临床常见的有急性肾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衰竭等, 其发生机制为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遭受到侵害, 使得患者身体各器官受损[3]。在医学角度上来看, 当机体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遭受到伤害时, 存在于人体当中的大量蛋白质便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使人体当中所含白蛋白量骤然下降, 导致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同时, 当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遭受到了损伤之后, 继而会发生尿酸、尿素等排出障碍, 那么大量尿酸、尿素因无法排除而聚集在机体当中。肾脏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尿急、尿频、尿不尽、血尿和无尿, 且伴随有腰酸背痛等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1%, 高于对照组的6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免疫检查与生化检查两种方法相结合, 能实现对患者肾脏疾病的有效、精准检测。免疫检测的方法主要是检测患者尿液, 对其尿液当中是否含有分子量蛋白进行辨别, 若是含有, 则需对其做肾小球滤过膜的初步判断, 对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有无损伤进行判定, 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问题是判定肾脏功能受损的一个关键指标[4]。

    肾脏是负责排毒的重要器官, 它的特点在于有相当大的储存量。通常, 肾脏负责机体中尿素、尿酸的滤过和储存, 但是若肾脏功能丧失>50%, 那么便会失去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对尿素、尿酸的滤过效用, 使得血清当中的尿酸、尿素含量大幅增多[5-7]。

    生化检查则主要是检测肌酐与血清白蛋白, 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其中血清白蛋白关键之处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的平衡, 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发挥抗凝血效用;肌酐的检测则是对肾功能变化进行了解, 肌酐其浓度水平高低同肾小球过滤能力良好与否有直接的关联, 若肌酐浓度高、则代表肾脏遭受了损害[8-10]。通过联合免疫检查和生化

    检查, 避免了由于单一采用免疫检查而检测指标少、无法完全确定病情的弊处, 不仅能更有效的诊断肾脏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1%, 高于对照组的8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的检出率较高, 且患者满意反馈度良好, 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运涛. 生化检查与免疫检查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 2018, 25(7):737-739.

    [2] 王丹. 探析肾脏疾病患者应用生化免疫检查的临床有效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6, 10(4):132-133.

    [3] 艾桂莲. 49例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诊断治疗临床探究. 蛇志, 2016, 28(1):38-39.

    [4] 张淑华. 探析肾脏疾病患者应用生化免疫检查的临床有效性.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5):107.

    [5] 李宗州. 肾脏疾病患者采用生化免疫检查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3):570-571.

    [6] 王玉华. 探讨肾脏疾病生化免疫检验的临床诊治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4):60.

    [7] 高胜利. 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临床诊治的意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26(6):683-684.

    [8] 张雪峰, 韩相卿, 石海英,等. 关于肾脏疾病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的临床诊治研究. 医学信息, 2013(18):437.

    [9] 王光琴. 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74例临床诊治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3(37):17.

    [10] 王清华. 生化检查与免疫检查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32):124-126.

    [收稿日期:2019-04-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