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范文 | 闫成元 【摘要】 目的 探究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 62例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9±0.6)分, 治疗后VAS评分为(2.4±0.2)分, 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为(14.8±1.3)mm, 后凸Cobb角为(22.1±2.7)°;治疗后, 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为(22.9±1.7)mm, 后凸Cobb角为(10.3±1.8)°;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能够有效的减轻疼痛, 促使患者椎体恢复正常, 且创伤小, 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36 骨质疏松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其属于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 骨量比较低下, 并且骨微结构损害, 使得骨强度下降, 显著增加骨脆性, 出现骨折的几率较高。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常见疾病, 主要是由于骨疲劳积累与骨内微裂隙发展而来的骨折, 导致患者力学结构破坏,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健康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根据椎体前后缘比大小的差异性可以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楔形骨折、中央骨折、整个椎体压缩骨折、兼并上述类型的任何两种骨折等。目前, 针对该病通常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其疗效较好, 患者的创伤小, 疼痛显著缓解, 能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应用价值较高[2]。在本次研究中, 对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 女28例;年龄52~87岁, 平均年龄(72.4± 6.8)岁;病程1~87 d, 平病程(37.9±16.4)d;致伤原因:摔伤36例, 扭伤12例, 搬重物受伤8例, 其他伤6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具有明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症状, 主要臨床症状为驼背畸形、活动受限、腰背部疼痛等, 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排除标准:骨肿瘤者;其他骨病引起的病理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脊髓或神经损伤者;胸椎压缩程度>50%、腰椎>75%者;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 3 方法 治疗前需要给予患者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并给予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以便对病变部位进行确定, 对病变性质进行详细了解, 明确椎体压缩程度, 从而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所有患者均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悬空腹部, 告知患者两臂伸向头侧, 对C型臂进行调整, 以便对患椎有无双边影进行了解, 在体外采用克氏针定位伤椎椎弓根, 左侧的穿刺点在椎弓根卵圆形影10点钟方向, 右侧穿刺点在椎弓根卵圆形影2点钟方向, 对其进行标志, 给予消毒处理。之后, 给予1%利多卡因在穿刺皮肤部位注射, 并给予浸润麻醉至骨膜, 切开皮肤, 将套管穿刺针插入椎弓根穿刺点部位, 并逐渐将穿刺针向椎弓根深部位穿刺, 穿刺方向保持一致, 确保穿刺针不超过棘突边缘, 停止穿刺。另外, 需要将骨钻拔出, 采用带芯的骨水泥推入管探查到椎体前缘皮质没有破裂后, 将其置入到球囊扩张中, 侧位透视下球囊理想位置需要在椎体前3/4部位, 确保准确无误之后连接压力注射设备, 并注入显影剂缓慢扩张球囊, 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取出球囊内芯导丝, 并逐渐加压处理, 确保球囊扩张达到预计椎体复位效果可以停止加压。对聚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进行调配, 将糊状的骨水泥灌入到注射器中, 并将其缓慢推入到扩张后的椎体空间内, 直到骨水泥填充满时停止注射。对聚甲基丙烯酸树脂分布情况进行观察, 确保分布满意后拔除注射装置。之后对穿刺切口缝合处理, 给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对患者观察5~10 min左右, 如果患者没有不适情况可结束手术。术后需要进行抗感染处理, 加强康复练习, 尽早康复。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采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疼痛剧烈,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62例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9±0.6)分, 治疗后VAS评分为(2.4±0.2)分, 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对比 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会显著增加骨折风险, 并且老年患者居多, 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针对该病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其疗效显著[3]。该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 主要应用在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各种椎体压缩性骨折。该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 疼痛部位通常为骨折椎体部位,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叩击痛、局部压痛与活动受限来判断。但是部分急性骨折患者引起的疼痛或对疼痛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 在对该病检查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 需要给予影像学检查, 以便清晰显示病变部位, 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其属于新型微创手术, 对患者的创伤小,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 促使伤椎恢复正常,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椎体功能[4-7]。并且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能够显著增加椎体的刚度, 能够对相邻的椎体力学性能进行显著缓解改善。在胸椎与腰椎注射适量的骨水泥后, 可以显著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另外, 在术后还需要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以便促使骨折快速愈合, 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确保良好的预后[8]。 综上所述, 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能够有效的减轻疼痛, 促使患者椎体恢复正常, 且创伤小, 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较高。 参考文献 [1] 唐海, 陈浩, 刘建明, 等.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中华骨科杂志, 2016, 30(10):978-983. [2] 梁斌, 肖恩华, 周顺科,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初步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学报:医版, 2014, 31(1):114-115. [3] 杨惠林, 顾晓晖, 陈亮, 等. 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选择性与个体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27(2):174-178. [4] 李雪松, 聂浩雄, 张丽梅,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 16(1):102-103. [5] 孙治国, 廖晓刚, 袁宏, 等.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骨伤, 2014, 32(10):734-738. [6] 申勇, 刘法敬, 张英泽, 等.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3):202-206. [7] 金志辉, 张贵林. 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1):35-38. [8] 张大鹏, 强晓军, 王振江, 等. 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4):289-294. [收稿日期:2019-03-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