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运用冰刺激舌肌两侧及伸舌运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范文

    叶茂秀 陈永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冰刺激舌肌两侧及伸舌运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冰刺激舌肌两侧与伸舌运动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9%(43/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刺激舌肌两侧及伸舌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冰刺激舌肌;伸舌运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99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中急性脑卒中后约有30%~50%的患者可能遗留吞咽功能障碍, 这种障碍主要与协调不良、瘫痪与肌肉无力有关, 可诱发窒息、误咽、营养不良与吸入性肺炎, 给患者的健康与康复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十分必要。探讨分析2018年1~12月本院对4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冰刺激舌肌两侧及伸舌运动联合干预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9例;年龄56~80岁, 平均年龄(68.5±4.5)岁;病程10 d~3个月,?平均病程(1.8±0.6)个月;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Ⅱ级10例, Ⅲ级22例, Ⅳ级8例, Ⅴ级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7例, 女20例;年龄56~79岁, 平均年龄(68.2±5.2)岁;病程12 d~3个月, 平均病程(1.7±0.6)个月;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Ⅱ级12例, Ⅲ级22例, Ⅳ级8例, Ⅴ级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确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Ⅱ~Ⅴ级;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遵医嘱合理用药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尽早实施肢体康复训练与摄食训练等。

    1. 3.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冰刺激舌肌两侧与伸舌运动联合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 3. 2. 1 冰刺激舌肌两侧 将生理盐水放入冰箱冻成冰水混合物, 之后置不锈钢容器中, 在饭前2 h或空腹时取出。准备2把不锈钢勺并放在其中, 尺寸约为3 cm×2 cm。协助患者取侧卧体位, 前屈颈部, 抬高舌肌与喉部, 引起咽反射, 并减少误吞。颈部向侧旋转90°, 避免梨状隐窝残留食物而发生呛咳。首先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贴紧患者双面颊、口唇、颈部与颌下等部位, 反复滚动约5 min, 之后下压其下颌放开口器, 嘴张开后放入勺子, 下压舌体, 并刺激舌肌两侧

    1 min, 之后取出更换为另一把勺子, 反复刺激10 min, 2次/d, 4周为1个疗程。

    1. 3. 2. 2 伸舌运动 ①左右伸舌:患者舌头由中间伸出后, 护理人员以舌板在其舌头前方进行引导, 使舌部向左侧上方抬起, 坚持30 s后再缩回口中, 右侧运动方法相同。②上下伸舌:患者舌头由中间伸出后, 护理人员用压舌板在舌头前方进行引导, 使舌部向上嘴唇上方抬起, 30 s后缩回口中, 下方运动方法相同。③阻力运动:待舌肌恢复一定运动功能时, 可进行阻力伸舌运动。患者向上与左侧伸舌时, 护理人员将压舌板放于其舌部左侧, 使其向外伸舌的同时向下方、内侧、右侧推舌, 另一方向与上述运动相同, 反复数10次。伸舌运动30 min/次, 2次/d, 4周为1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并作比较。患者端坐后饮下温开水30 ml, 其中一次性顺利咽下为Ⅰ级;分2次不呛咳的咽下为Ⅱ级;能一次性咽下但有呛咳为Ⅲ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为

    Ⅳ级;无法咽下且频繁呛咳为Ⅴ级。其中干预后恢复至Ⅰ级为显效;改善≥2级为有效;改善<2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9%(43/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指因双唇、下颌、舌、咽喉、软腭、食管功能与食管括约肌损伤, 无法安全有效的将食物经口送入胃内所导致的进食困难[2]。吞咽困难患者往往伴有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窒息或脱水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3]。同时, 由于吞咽功能受损, 多数吞咽障碍患者需要以鼻饲维持机体的营养状态, 以便减少吸入性肺炎与呛咳, 但鼻饲操作给其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 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十分必要。

    冷刺激是治疗吞咽障碍的新型技术, 其利用肌肉遇冷收缩的原理, 通过用冷物品刺激患者舌咽神经、舌下神经支配区、迷走神经, 继而提高感觉输入, 间接影响神经中枢, 并促使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协调并改善吞咽动作 [4]。同时, 冷刺激能够刺激舌肌, 促使神经纤维修复与再生, 提高神经冲动传递功能, 协调运动控制能力, 避免舌肌废用萎缩, 重建吞咽功能通路。此外, 有研究发现, 脑卒中患者通过1个月的舌肌训练后能够有效强化舌肌的灵活性与舌肌力量, 对于咀嚼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5]。伸舌运动不仅可以兴奋脑运动中枢, 还可以通过反复的伸舌动作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对治疗的信心[6-9]。本研究对47例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了冰刺激舌肌两侧及伸舌运动干预,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9%(43/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 保证康复质量。

    总之, 冰刺激舌肌两侧及伸舌运动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燕华, 李静, 陈康宁. 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9, 28(1):9-12.

    [2] 沈花, 周华, 鞠明凤, 等.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现状与护理研究进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0):125-128.

    [3] 杨余华, 曹建, 周小燕. 针刺、理疗联合冰柠檬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9, 33(3):

    386-389.

    [4] 赵晓辉, 徐小飞, 高红卫.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干预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杂志, 2018, 18(7):470-474.

    [5] 梁碧莹, 唐强, 朱路文, 等.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山东中医杂志, 2018, 37(11):968-970.

    [6] 余志辉, 胡建芳, 陈朝俊, 等. 早期局部针刺合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湖北中医杂志, 2018, 40(11):30-32.

    [7] 梁盛华, 刘强, 李婷妤. 用柠檬冰刺激联合舌肌康复訓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6):223-224.

    [8] 刘诗丹, 陈启波, 李荣祝, 等. 酸冰刺激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应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7(47):63-65.

    [9] 焦卉朵, 吴群强, 孙玉娇, 等. 冰刺激加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 2013, 34(1):34.

    [收稿日期:2019-04-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