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对照观察 |
范文 | 袁泉 【摘要】 目的 对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及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不同麻醉效果。方法 90例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 实验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比较两组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入室时及拔管时心率和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48.75±10.95)s略长于对照组的(45.74±9.86)s,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17.96±5.57)s略长于对照组的(17.75±4.62)s,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室时心率(82.67±11.96)次/min略高于对照组的(82.56±11.85)次/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心率(80.86±12.45)次/min略低于对照组的(82.77±12.51)次/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室时收缩压(114.67±17.52)mm Hg(1 mm Hg=0.133 kPa)略低于对照组的(115.44±12.53)mm Hg,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收缩压(114.42±16.83)mm Hg?略低于对照组的(114.75±13.33)mm Hg,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室时舒张压(72.75±11.42)mm Hg略低于对照组的(73.63±11.35)mm Hg,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舒张压(73.56±10.66)mm Hg略高于对照组的(73.34±12.25)mm Hg,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8%低于对照组的42.2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麻醉效果相似, 临床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诱导方法。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临床对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81 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 临床麻醉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具有对患者无伤害、麻醉时间快等优势, 但是与静脉麻醉诱导的对照研究较少[1]。本文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及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麻醉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5例。对照組男22例, 女23例;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46.0±7.1)岁;体质量45~82 kg, 平均体质量(63.5±6.2)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20例。实验组男20例, 女25例;年龄26~69岁, 平均年龄(47.5±7.2)岁;体质量47~83 kg,?平均体质量(65.0±6.1)kg;ASA分级:Ⅰ级26例、Ⅱ级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者无生命危险;患者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参与;②排除标准:肝肾等系统疾病者;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 3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术前8 h禁饮、禁食。进入手术室后, 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 与此同时, 需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提供纯氧, 确保其氧饱和度能够达到99%后, 方可实施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先行给予患者舒芬太尼0.3 μg/kg, 给药2 min后, 静脉注射2 mg/kg异丙酚;待患者意识消失后, 再次静脉注射0.6 mg/kg罗库溴铵;肌松后可实施气管内插管, 控制患者呼吸。实验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采用循环回路, 即:先通入7%七氟醚3~5 min, 排净呼吸囊中空气, 再将麻醉气体有效充入待用的呼吸回路通道中, 之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 于2 min后将完全封闭的面罩罩在患者面部, 并指导患者深呼吸, 将七氟醚吸入, 此时氧流量需控制在8 L/min。术毕, 全部患者均不进行肌松拮抗, 并于患者彻底苏醒后再拔管[2]。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入室时及拔管时心率和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不良反应(躁动、呕吐、恶心)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比较 实验组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为(48.75±10.95)s, 对照组为(45.74±9.86)s, 实验组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略长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03, P=0.1741>0.05)。实验组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为(17.96±5.57)s, 对照组为(17.75±4.62)s, 实验组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略长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47, P=0.8461>0.05)。 2. 2 两组入室时及拔管时心率比较 实验组入室时心率为(82.67±11.96)次/min, 对照组入室时心率为(82.56±11.85)次/min;实验组入室时心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8, P=0.9651>0.05)。实验组拔管时心率为(80.86±12.45)次/min, 对照组拔管时心率为(82.77±12.51)次/min;实验组拔管时心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0, P=0.4698>0.05)。 2. 3 两组入室时及拔管时血压比较 实验组入室时收缩压为(114.67±17.52)mm Hg, 对照组入室时收缩压为(115.44±12.53)mm Hg, 实验组入室时收缩压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8, P=0.8110>0.05);实验组拔管时收缩压为(114.42±16.83)mm Hg, 对照组拔管时收缩压为(114.75±13.33)mm Hg;实验组拔管时收缩压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31, P=0.9181>0.05)。实验组入室时舒张压为(72.75±11.42)mm Hg, 对照组入室时舒张压为(73.63±11.35)mm Hg, 实验组入室时舒张压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66, P=0.7148>0.05);实验组拔管时舒张压为(73.56±10.66)mm Hg, 对照组拔管时舒张压为(73.34±12.25)mm Hg, 实验组拔管时舒张压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9, P=0.9278>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8例(17.78%)躁动、5例(11.11%)呕吐、4例(8.89%)恶心;对照组发生8例(17.78%)躁动、6例(13.33%)呕吐、5例(11.11%)恶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8%低于对照组的42.2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2, P=0.6669>0.05)。 3 讨论 多数临床研究指出, 给予全身麻醉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 并促使其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 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增强插管耐受力[3-5]。当前临床实施麻醉诱导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即静脉麻醉诱导及吸入麻醉诱导[2], 本文探讨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表明,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与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两者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停用麻醉药物至苏醒拔管时间、心率、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异丙酚属于一种静脉全身麻醉剂, 兼具麻醉效果平穩且效能强、苏醒迅速、持续时间短、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多重特点[3], 然而会抑制循环, 影响交感神经活性。七氟醚同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并且不易刺激呼吸道, 加之血气分配系数不高且嗅味好, 所以较之其他吸入性麻药, 七氟醚应用优势较为凸显;长时间进行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 容易降低患者血压, 对此, 需要在吸入2~3 min后及时调整用药浓度;而在使用七氟醚时注射舒芬太尼, 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气管插管反应, 加快痛觉消失时间及意识消失时间, 另一方面是降低无意识肢动发生率, 因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产生协同效应, 对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减轻效果, 对循环抑制则有减弱作用[6-8];另外, 以往临床上在使用乙醚完成麻醉操作时, 由于乙醚气味难闻, 所以患者易出现躁动、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而七氟醚无色透明, 且有甘蔗香味, 所以既能有效控制麻醉深度, 使苏醒及诱导过程十分平稳, 也能减少呼吸道刺激, 加快苏醒过程。 综上所述, 全身麻醉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麻醉效果相似, 临床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诱导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虎先.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比较研究. 医药前沿, 2017, 7(9):31-32. [2] 司徒颖芬. 七氟醚麻醉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6):62-65. [3] 王燕来, 张成. 七氟醚复合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效果对比.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4):4-6. [4] 孙菲, 高桂芳, 郭元丽, 等. 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日间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3):67. [5] 徐章雷.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比较.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综合刊, 2015(21):221-222. [6] 邹渊. 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日间手术患者的效果比较. 上海医药, 2014(23):19-21. [7] 向红. 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运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2):151-152. [8] 梁红英, 贺北平.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10(6):642-643. [收稿日期:2019-10-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