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地方资源建设对促进文旅融合的思考
范文

    李文楠

    摘 要:公共图书馆在促进文旅融合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公共图书馆的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针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对如何促进文旅结合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资源;文旅融合

    在2018年3月13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为了凸显与加强文化自信,对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事业实施统筹,使中华文化影响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促进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事业的有机融合,将整合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的职责,把旅游部与文化部当作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不再保留。”王世偉认为:“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能融尽融、宜融则融的原则,把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当作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思想。”

    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在地方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上做了不少工作,国家图书馆推动的数字资源联建项目,旨在通过对各地的地方文化标识进行录入,可以汇聚全国的地方文化,目前通过该项目全国共完成了包括国图公开课,唯一标识符等在内的数字资源18996TB。地方数字资源的发展内容庞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途径对外传播,地方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十分低下。

    文化通过旅游来彰显,旅游通过文化而勃发。故宫博物院于2018年春节举办了一场“紫禁城上元之夜”的活动,活动刚刚在网上发布,立刻就被预约一空,传统的上元灯节,通过现代化手段呈现出来,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传统的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地方资源建设概述

    1.地方资源建设的现状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即搜集、整理、加工、整合民族优秀文化,构建起有特色的、有民族性的、有地域特征的优秀文化资源库群。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包含了地方的非遗文化、地方饮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地方旅游文化等等,地方资源建设是对地方的人文风情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的能代表各地方方面面的文化特色库,是对地方进行系统性了解的知识库。

    公共图书馆早已开始对地方特色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建设内容包含国图公开课、政府公开信息、往事典藏及唯一标识符等。这些地方特色文化的数字资源目前呈现出总量大,质量低的现象,好的地方文化没有被收录,收录的地方资源没有好的宣传推广途径,导致地方资源建设目前没有呈现出好的社会效益。

    2.传统地方资源建设的局限性

    尚硕彤认为:地方文献采集虽多但不够广、不够深。笔者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方资源建设工作的调研,发现传统的地方资源建设具有征集内容狭窄,呈现形式单一,传播渠道欠缺的局限性。

    公共图书馆在征集地方文化资源的时候,仍然集中于古籍保护、宗谱、政府信息、名人名著等等,内容以具有纸质典藏功能为主,数字化建库进行收藏,征集的内容范围狭窄,在地方文化资源建设的时候,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都应进行收录,如地方方言、城市变迁、饮食变化、生活变化等等具有代表性的,都应该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收录的地方文化资源,并非只有古籍古册、名人名著才是值得收录的。

    公共图书馆在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中,多以图片形式进行收录,呈现的形式十分单一。在现代信息化传播手段中,音频资料、视频资料都是传播性很强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

    3.地方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资源建设是对地方资源的收集、整合及制作,是对地方文化的系统性梳理,并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外传播。

    一方面,原本的地方文化存在于口口相传、日常生活中,并不以直观可见的形式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通过对地方文化的系统性梳理,筛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能把握地方文化脉络,真正提炼具有传承意义的地方文化元素。

    一方面,传统的纸质传播途径传播见效慢,受众群体小。借助数字媒体的宣传渠道,能迅速将内容传播给用户群体。

    二、地方资源建设的建议

    1.资源建设选材要具有地方代表性

    地方资源建设,选材内容要能代表地方特色。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协调政府或社会团体等第三方力量,对本地的地方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工作;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发挥社会公众力量,从群众中征集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只有大量的细致性的工作,才能把握到地方文化的脉络,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地方资源建设。

    津南区图书馆在做地方资源建设的时候,通过三种手段来进行资源的收集:一是协调政府资源,联系非遗传承人,筛选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文化项目进行录制拍摄;二是通过当地的老人,了解地方的传统文化,筛选具有收集价值的地方特色文化;三是通过总分馆平台及微信平台向社会公众征集文化素材,目前建设已初见成效。津南区图书馆的内容征集还可更进一步,下一步将会探索通过海选活动等多样的形式来征集地方文化资源。

    2.多形态呈现,趣味可读

    2017年,国家动漫园与天津杨柳青画社、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单位共同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平台,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漫进行结合,将一个个非遗故事,通过动漫人物以趣味的形式对公众开放。

    动漫的形式,让非遗变的更加生动,让读者在非常生动的环境里学习到非遗的文化知识,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地方文化,在对公众呈现的形式上,应该多形态同时展示,有利于保存的图片库,也应该在其他如音频、视频、动画等这些形态上创新地方资源库的内容。

    3.平台推广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地方文化资源建设之后,往往在平台推广上遇到很多难题,多数图书馆以官方网站为传播平台,将资源库通过链接形式挂在网站上,能更进一步的就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挂出链接。

    国内目前已知的阅读平台非常多,如喜马拉雅听书平台,目前已经累计4.8亿的用户群体,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人使用过喜马拉雅听书。

    天津市津南区图书馆通过打造文化云媒的地方数据库平台,对津南的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划分了津南非遗、津南旅游、津南饮食、津南时讯等多个模块,通过对地方文化进行筛选,挑选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视频拍摄,由专业的团队进行视频的加工处理,并且通过平台对津南区总分馆体系中的各级分馆及流动服务点进行推广,比传统的传播官网传播更具有吸引力。

    4.长效机制

    地方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地方文化沉淀在地区的方方面面中,需要馆员有足够的耐心去发现与挖掘;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新旧更替。这些都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对地方资源建设的时候,要长久的考虑这项工作如何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

    敬莉的调研表明:某些地方并未成立独立的地方文献机构,导致文献分散于信息咨询部、典藏部、采编部等多个部门中,造成很多业务没有办法有效的处理,统一管理的难度非常大。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地方资源建设的工作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资源建设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在进行,以完成这个项目建设为目标,往往两三年的周期就能完成这项工作,缺少长效开展的机制。

    长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地方资源建设能稳步推进的基础,不局限于某个人来做,也不局限于针对某一个项目,而是作为一个事业,真正能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不断收集,真正形成能代表地方文化信息的资源库,这也是图书馆回归本职工作,真正为读者服务的基础。

    三、地方资源建设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

    1.地方文化是促进文旅融合的核心

    谢小芳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是“诗和远方”的集合,想要做好旅游事业,必须深入的研究地方文化。有机的结合公共图书馆文旅,对我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具备目标导向、现实导向、问题导向以及政策导向。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并非是在景点设置图书阅读点,也并非是说将图书馆打造成旅游景点,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之中所发挥的作用。

    促使文旅融合的是文化信息。诗与远方的结合,不是书本与景点的结合,而是情怀与理想的结合,只有赋予了事物以文化内涵,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石。

    公共图书馆在做的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是为本地区的文化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可以为公众,也可以为旅游业者提供文化素材,在人文风俗、地理变迁,饮食文化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结合的指导性意见,才是文旅融合的核心所在。

    2.文创产品开发增加文化旅游体验感

    金陵图书馆通过对南京的文化进行梳理,开发了非遗文化产品、文房四宝等文创产品,累计107个品种,例如折扇、香包等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受到读者朋友的喜爱。

    对特色文化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挖掘并形成创意,是文创产品的灵魂所在。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是将本地的文化通过文创这个载体推向公众,必然应该赋予文化内涵。

    文创产品的开发,基于地方资源的梳理与总结,并最终呈现出来,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是公共图书馆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推手,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可以自己研发文创产品,另一方面也可借助社会力量,提供文化资源支持,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推动旅游业和谐发展。

    3.地方资源传播推动旅游业发展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的5A级景区高达259个,4A级景区1284个,3A级景区的数量更是多如牛毛。如何在如此众多的景区中脱颖而出,对旅游业者是很大的考验。

    通过网络视频的传播,西安这座城市近年来迅速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一大批的游客前往游览。健全的传播渠道,赋有内涵的文化内容传播,可以迅速推开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地方资源建设通过平台向公众全方位的展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地方资源建设不光要内容丰富,趣味可读,在公众传播上也应加强,让地方资源建设的成果能为更多人所用。

    4.文化旅游融合推动地方文化保护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旅游从业者会更加重视地方文化的保护。古徽州地区保存着大量明清时代的古村落,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对这些古村落进行保护,通过旅游开发,这些古村落焕发了新生,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景区,如西递、宏村、呈坎等。通过旅游业的开发,这些古村落被很好的保护了下来,并且将徽州地区的徽商文化,文房四宝文化传播到世界。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借助旅游业的力量加强地方文化的保护并弘扬,是文旅融合的意义所在。

    四、地方资源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地方文化的去芜存菁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地方资源建设的时候,并非所有文化都值得倡导,只有符合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民俗文化才是值得推广宣传的。公共图书馆一方面作为信息的集散地,一方面又承担推动社会阅读的工作,要引导读者多获取信息资源,获取有价值,积极健康的信息资源。

    2.地方文化资源的版权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地方资源建设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明确版权的确权问题,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明晰地方文化的信息版权,是为了更好的对收集的地方文化信息进行后期再制作,避免侵权行为;另一方面,确定版权是对文化传承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确保文化传承人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出现公共图书馆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打击从业者的积极性。

    五、结语

    雒树刚部长说道:“促进文旅融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关键决策,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通过旅游可以广泛的传播文化,通过文化可以提高旅游质量,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转型改革的阶段。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文化设施,理应担负起文旅融合的重任,在文化的保存与弘扬上,与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授权发布: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EB/OL].[2018-12-17].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03/14/content_5273856.htm.

    [2]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

    [3]吴 高.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6

    [4]尚硕彤.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探析[J].传媒论坛,2018

    [5]敬 莉.互联网+视阈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析——以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8

    [6]谢小芳.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发展路径探索——以南充市為例[J].旅游纵览,2018

    [7]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

    [8]张 雪.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及启示[J].浙江档案,2019

    (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图书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