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顺应临床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的分析研究 |
范文 |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及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作为成为职业院校医学生的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作为医学发展与进步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已经成为医学生了解科学进步,充实自身医学知识的一项必备技能。如何将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成为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职业院校医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就业发展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我们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又向前前进了一大步。计算机在医疗诊断、医务管理、药房管理、医学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应用,已经成为医务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工具。医务工作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对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1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基于教育理念改革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在这样历史性的重大使命和责任面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医学院校为了顺应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化的需求,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性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作为主要理念。计算机课程作为医学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改革势在必行,建立计算机这门课程由通识型课程(“宽”)、专业型课程(“专”)和交叉型课程(“融”)构成的“宽专融”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医学公共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基于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前,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计算机一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陈旧。此项内容,大部分同学已经在初、高中简单接触过,因此对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学习完一级的内容后,教学内容没有后续的延伸,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实际工作相关联,应用性差,缺少针对性,使学生感觉学习此课程没有什么用途。实习医院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计算机动手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因为教学团队设计的教学目标没有以学生未来的就业为导向,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医学工作缺乏紧密联系,教学层次安排不合理。 3)基于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前,我校的计算机教学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也采用了“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但是实践的内容与未来学生从事的医学工作缺乏紧密联系。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与医学相关的实践训练基地平台等。另外,我校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大多都是工科相关专业毕业的,虽然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这些教师缺乏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所以设计的教学、实践内容与医学没有相关联系。 2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1)深入医院掌握医生所要具备的计算机技能。我校首先将临床系大一年级两个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点。计算机教师走进医院了解一线医生所要具备的计算机技能。教师们经过了解,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和辅助决策系统(CMD)是医生们经常操作的软件。医生将收集到的病人的体征、症状、各类检查结果、家族病史、治疗历史等信息经过人工智能、概率统计、模糊算法等系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后,结合自身经验,综合分析、判断后给出结论,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治疗方案的确定。 2)加强资金、技术投入,教师编写“医疗诊断模拟系统”。为了顺应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化的需求,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我校加强计算机的投入,保障教学中的计算机数量与质量,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准备充足的资金,保障计算机室的设备顺利运行,并且我校计算机教师经过前期在醫院的调研,自己编写了一套“医疗诊断模拟仿真系统”,为我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构建适合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新课程体系。通过前期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当今临床医生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的了解,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教研室所有教师研究将学习医疗诊断模拟系统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的延伸,建立如下课程体系: 4)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重新编写了适合医学生的计算机教材,在编写教材以及配套实验教材的过程中,引入大量医学实际案例,突出计算机在医学应用中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验课课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相关实验任务时,都是采用与医学相关的例子,如学习PPT这章内容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如何预防高血压”等常见病的演示文稿;在讲信息检索时,要求学生从网上搜集关于“SARS病毒感染者后遗症”的信息。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医患关系”等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育学生除了要医术精湛外,还要注重自己医德素质的提高。 3 教学实践 为了对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进行验证,我们选取了我校临床系两个班共计200人作为实验组进行实验。这200人全部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实验组的所有学生理论成绩为82.03分,对照组成绩为76.85分,实验组并没有因为减少理论课时而影响成绩;在实践技能方面,实验组表现更为突出,实验组实践技能成绩为92分,对照组实践技能成绩为86分。并且我们发现,实验组200位学生在第三学年医院实习时,上手能力快,操作能力强,得到了实习医院的一致好评。 4 结论 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学校和实习医院以及学生一致的好评。并且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在实际教学工程中,教师将继续秉承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机学科与医学专业相结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医疗人才的信念,建立计算机这门课程由通识型课程(“宽”)、专业型课程(“专”)和交叉型课程(“融”)构成的“宽专融”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胡章胜.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6):73-76. [2]陈劲松,曾海燕,田国平.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6):111-112. 作者简介 王彦哲(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