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 |
范文 | 黄荣鑫 摘 要:文章首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同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阅读;写作;实践活动 “少年强则国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学生后期成长成才,也关系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语文作为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集智育、德育及美育为一体的统一课程。初中语文教师应准确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契合点,根据学科特点及授课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各不相同,但一定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它们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传达给学生汉字之美,传承中华优秀汉字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获得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使其受到情感上的升华,以及道德上的熏陶。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 运用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阅读素材,内容囊括热爱祖国、团结互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多个主题。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某一方面的德育素养进行渗透培养,如《生命》《谈骨气》《羚羊飞渡》等属于人生观教育的素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乡愁》等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悟文本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最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想素质;关于人物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立足课文里人物的道德行为,给学生讲解人物本身蕴含的道德因素,使学生树立起敬仰之情,让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例如,在进行《木兰诗》这一节教学中,在人物赏析时,教师可以配合播放影片《花木兰》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清晰的认知,然后详细解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些诗句,并要求学生诵读,让学生对花木兰展现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感受和理解,由此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2 运用写作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渗透德育的另一个重要渠道。通常,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涉及审题、选材、搜集素材等多个环节,教师要抓住契机,恰如其分地将德育渗透其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按照初中阶段写作教学要求,写作主题有自由选题、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等几个类型,在具体习作训练中,教师注重要带领学生对题目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弄清写作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选材时能够抓住写作主题所深蕴含的深层次道德因素。如写人的命题作文,一般都会选择写父母、老师、朋友等身边熟悉的人,由此就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行为等方面,感受人物的心灵之美,从而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在写作训练的搜集素材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筛选,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符合思想、法纪、道德的要求。另外,学生在写作交流和成文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观点、意见、主张,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准,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按照中学生的德育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例如,关于“环保小卫士”的一篇写作训练,学生在搜集素材时,会了解社会上因不注意环境保护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这既给学生写作提供了思路,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改正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如此便达到了在写作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 2.3 运用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现实社会的重要渠道,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通常,组织的语文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组织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从接触的人和事中,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或感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以形成優良的品质、积极进取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例如,在学完“故乡”这节课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我的家乡”的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在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家乡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有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较强的公民意识。这样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同样,教学完《背影》一课后,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和体悟父爱,写一篇关于父爱的记叙文,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得到感悟、理解父爱如山般深沉厚重,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感恩养育之情。再如教学《出师表》时,让学生体会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并以“感恩”为题开展课堂演讲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至感恩父母、教师、同学、农民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使其在语文实践中获得感悟,对德育产生全新的见解。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接受德育引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鲁遐国.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20(03). [2]李斌;罗海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华夏教师,2019(07). [3]向灿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19(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