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摘 要:我国是一个具备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学习,而小学的德育管理更是如此,因此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播给学生,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本文针对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学生的德育管理中有所帮助,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探索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就是通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生们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进行教育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取得更大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但是现如今,我国的小学德育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约束和管理,帮助学生纠正和晚上思想道德上的问题。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价值 1.1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中国老百姓至今都有着礼尚往来的观念,人们的生活中到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礼仪,在中国古代,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祭祀有礼,礼仪成为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时时刻刻的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这也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一种和谐、美德、宽容和理解的生活态度。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 在古代,我国有很多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匠,创造出丰富的爱国主义诗篇,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将自己的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保全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作品进入了现如今小学课堂的教材,他们宣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德育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我国都在不懈的与逆境作斗争,不管是在古代还是近代、现代,国家都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就是因为国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至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并激励着我们将这种美好的品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不断的与困难作斗争,努力拼搏。 2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的德育管理应该从基础教学做起,运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动力,中国文化一直都非常强调“德”,与我们的德育管理中的“德”相呼应,因此,自始至终,我们都非常的重视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也为小学德育管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很多小学已经开展了“经典阅读”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尊师重道的品质,为学生的德育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最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生的三观的培养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方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自然赞美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都成为小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思想依据。 3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 3.1 加强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材的综合集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以及让学生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符合了学校的办学宗旨。除此之外,传统的优秀文化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才会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教材是主要教学介质,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材中去,将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兼顾,让学生在学习书本中的内容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并运用课堂实践活动将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1]。 2)从形式上,优化德育教育的传统文化综合设计。一方面,在德育教学的写作中要引入社会的关怀的理念,比如融入一些孝道、文明礼仪、奉献、诚信的社会理念,让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上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材要加强“宏观思维”,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国家和社会,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并且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从关注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修养的提高,目前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强调个人修养的提高,而忽略了爱国情怀的培养,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让学生在发展个人的时候更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3)在实用方面,提高德育教材文化的外部构成。文言文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常用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并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因此要让德育教材变的更加实用,更加的有教育意义,就需要在形式上变得更加的生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如搭配一些图片、故事、动画的形式,使德育教学的精髓更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3.2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管理 1)进行经典的背诵活动。学校要配合课任老师进行典籍的阅读活动,规定与活动相关的内容,比如对阅读内容的规定,学生应该读哪些方面的典籍,并作出合理的时间安排。老师可以制定每日、每周、每月的阅读计划,可供学生阅读的典籍,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内容规划,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高年级可以读《论语》、《大学》等,在阅读时,不能光停留在表面的字与句上,老师要运用特定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背诵下来,将这些知识升华,同时还可以展开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表演者,来带领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典籍阅读活动中来。 2)定期的举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让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习实践中去,不仅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学校可以相应的设置绘画社、舞蹈社、武术社、围棋社等,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平时在举办社团活动时,要经常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比如以“爱国”、“孝道”、“善”为主题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真实的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自己对美德的追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德育管理有很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小学教育要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管理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校的德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梅.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2):174. [2]张世秀.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119. 作者简介 苏敏(1969-),河北省唐山市,本科,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德育教育相关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