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信息化的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现状及思考 |
范文 | 摘 要:居民健康档案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国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在初步建立,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现状、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提供一定思路,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提供基础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健康档案;电子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也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居民健康数据库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卫生服务应用等不断完善我国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但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较多,保存时间长,信息交流要求高。现阶段电子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无法满足健康需求和公共衛生服务的发展,因此笔者从档案建设必要性及现状进行阐述,希对我国电子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提供一定建设思路。 1 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必要性 1.1 居民健康档案体系建设艰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规定了我国居民健康相关信息填写规范。每名居民从出生到去世,需要填写的表单最少有19种,每项表达内容包括多个子变量,均需要逐年更新。考虑到变量内部子变量数、年更新统计次数、存活年数和社区居民覆盖人数,档案管理成本高,社区基层医疗人工建档难以做到。因此,电子化健康档案建设势在必行。 1.2 电子档案保障居民健康信息连续 电子化健康档案建立,可以方便、迅速的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转移、传递,减少医务人员重复登记、居民的重复检查,防止漏诊,促进卫生健康服务的连续性。 1.3 促进我国健康大数据研究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覆盖范围广,包含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从居住环境到生理心理健康信息。通过对健康档案的大数据分析,可获得我国居民健康问题发展趋势,进行疾病预测,为公共卫生自己投入提供数据支持。提升卫生干预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2 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现状 2.1 取得成果 2009年我国向居民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扩大到11 项,2013年扩大到13项[4],包括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记录。如按年龄记录0~6岁儿童、老年人健康档案,按相关健康行为记录预防接种、副产妇,按照疾病记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对居民从出生到期望寿命结束得全生命周期的生活事件进行管理,并记录、存档。 我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2015年底已达76.4%[5],采用健康信息管理平台获取、收集、更新居民健康信息,许多重复的健康信息不必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复录入,只需在平台共享即可[6]。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也可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效率,满足健康需求。 2.2 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档案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慢二难”[1],包括我国公共卫生数据更新慢,缺乏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的连续性[7];而且档案资料收集和管理需要耗费大量人财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难以胜任;第三,大量基础的健康档案资料堆积,缺乏分析和使用,信息应用价值低[8]。 电子化健康档案共享需要建立在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系统的统一性,如设置同样的数据结构,目前技术壁垒尚未打破,无法在全国范围共享健康档案。 电子化健康档案的共享具有较多益处,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可能存在对居民健康信息个人隐私权泄露的风险,形成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有学者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84.69%担忧电子健康档案会泄露隐私,63.55%亲身经历或听说过电子健康档案泄露的事件[1]。可见公众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和利用持较保守、谨慎态度。 3 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管理建议 3.1 做好电子健康档案顶层设计 首先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应该具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具有统一的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使用同一套管理平台和接入端口。才能全面进行健康档案的管理,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随时动态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作用,为不同机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防病治病提供可靠参考资料的作用[9]。 3.2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政策制度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明确个体的健康档案隐私权利。一方面保证健康档案管理机构、医疗机构、社会保险机构和执法机构的信息互通、使用权利[10],另一方面也保证居民信息档案的隐私权利。同时,政府应建立高效便捷的隐私保护投诉或举报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隐私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人档案保护意识。 3.3 做好人力资源建设和培训 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更新和储存是在为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制定提供前期基础数据,因此,需要对基层医疗结构提供建立、收集、管理健康档案的信息化支撑和人员培训,筑起基层医疗在健康守门的第一道防线。 4 小结和思考 电子健康档案能保障居民健康信息连续性,促进健康大数据的研究,但也存在档案体系建设艰巨的挑战。目前我国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依托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总结梳理,如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使用流程、重视隐私保护、做好人力资源建设,以促进健康档案的合理建设、使用、储存,完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其炎.我国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隐私保护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普通公众的视角[J].档案学研究,2019(06):66-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http://www.moh.gov.cn/zwgk/jdjd/201703/aefef3d0b2a14279b76ad57d7e7a2c4e.shtml. [3]钱柳柳.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3):193-196. [4]秦江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7,(09):1289-1297. [5]人民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七成[EB/OL].(2017-07-11)[819-02-09].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711/c1003-29395756.html [6]宋俐,朱立国,施平,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02):167-170. [7]陈丽,姚岚,舒展.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2,(02):206-209. [8]郝爱华,张薇,刘志芳,等.珠三角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05):613-617. [9]宋俐,朱立国,施平,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02):167-170. [10]周吉,农初师,谭雄燕,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04):309-312. 作者简介 黄敏,本科,档案助理馆员,副主任,研究方向:管理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