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聚焦陕军 致敬经典 |
范文 | 王顺利 11月30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承办、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论坛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创作的优秀作品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新时期以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获得国家级各种文学奖,确立了文学陕军的辉煌地位。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论坛吸引了来自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共70余位专家学者、作家再次聚焦“文学陕军”,碰撞出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晓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司晓宏说,“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论坛是我院纪念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系列学术研讨活动之一。我们举办纪念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就是为了凝聚全国社科研究精华,为推动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和追赶超越,以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加快发展提供智慧力量。习总书记说,文化文艺事业就是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培根铸魂。陕西文学发展具有辉煌的历程,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举办这个论坛,对于促进陕西文艺大发展和文学大繁荣,都具有很好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致辞说,“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的命题很有意思,实际上提出了陕西文学研究的新命题。什么叫经验?经验就意味着一种范式或者范型。更系统化地提升、总结经验,如何在规律之中把感性提升到理性,恐怕是陕西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我们的学者、前辈做了一些工作,今天也算是给我们大家出了一个题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白宽犁主持开幕式。白宽犁说,“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论坛来了这么多陕西的知名作家,作家们在文学事业上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创造出了诸多优秀作品,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从事陕西文学评论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对拓展陕西文学的视野,阐发陕西文学的价值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许多非常年轻的学者,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在这里向你们表示敬意。” 开幕式之后,论坛分三个单元,围绕“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文学中的‘文学陕军”“当代文学中的百年乡村图景”“陕西故事与现实主义文艺”“陕西作家研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刚以《延安文艺与陕西当代文学》,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评论家丁科民以《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芬以《1980年代文学潮流中的路遥和陈忠实》,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评论家仵埂以《个人命运与历史召唤——陕西文学经验之我见》,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以《陕西文学:从应运而生到自由创作》,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炜评以《陈忠实“剥离”说的时代意义》,作家、深圳市文联原副主席杨争光以《写作的意义》,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方英文以《消費时代文学日见小众闲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延河》副主编、作家弋舟以《切近陕西的文学传统来平衡自己的写作》,《西安晚报》文化部主任、作家高亚平以《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办好报纸副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张艳茜以《文学期刊与文学发展——从〈陕西文艺〉创刊到〈延河〉复刊的历史考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宁以《当代陕西作家与百年中国乡村社会生活图景》,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春燕以《胡采文学评论的特点》,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丽丽以《论路遥文学精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徐翔以《乡土世界的多重变奏:陕西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乡土叙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靳瑞霞以《从高加林到“陈仓”——农民进城题材小说浅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韩红艳以《陕西柳青奖长篇小说的整体特征及问题反思》,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毋燕以《城市意象与诗性情怀——以〈核桃树下金银花〉现弋舟小说陌生化审美》先后发表了主题演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所长、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莫伸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这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对陕西文学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实现文学陕军再进军、繁荣陕西文艺事业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