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现状研究
范文

    张晴

    摘 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管理难度和德育工作实施难度比较大,需要学校改进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工作;内容;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又是与社会、行业、企业密不可分的一种按需施教的带有技术发展型和提升文化水平特点的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要造就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脱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德育工作仍然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内容

    1)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思想教育属于核心内容,因为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要避免外部因素影响他们,确保他们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利用思想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通过有效交流和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快速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打好根基。

    2)语言方面的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实施语言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不足,他们可能会在同伴交往、师生交流中说出有歧义的话,甚至不懂得辨别别人的意思。因此,教师要加强语言教育,在这方面多花心思,因为若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好,就会错误地使用语言,习惯说脏话和错误的话。

    3)行为方面的教育。在德育工作中,行为管理也极为关键。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负面的结果,如学生之间因为一件事推搡或者打架等。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把行为管理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

    3 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措施

    1)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学生的行为和认知都是在模仿教师和同伴中形成的,他们对于教师言行的模仿最多,这些影响和父母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为了提升德育工作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利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2)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管理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德育工作,为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德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想要建设一个强大、团结的班集体,和谐的班级氛围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引导和监督学生,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交流和相互帮助。

    现阶段的教育与未来学生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质等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渗透与积累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一些细节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规范。教师在班级内可以通过加强常规要求,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引入多种活跃班级氛围和创设班级氛围的方式,利用有效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更加珍惜班集体,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我们的班级文化”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班级的特点,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并认识到自己班级的同学的特点。这样的活动有着较强的引导性,可以规范班级的风气、学生的一言一行和班级人际交往环境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座位分组,结合具体的主题开展针对性教育,利用班级的活动角体现班级氛围,并且在黑板报和墙面布置上体现自己班级的特点,展示自己班级的荣誉。通过每个小组热烈的讨论和研究,学生们可以深度认识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能够看到自己集体中闪光的一面。这样的德育活动,可以奠定班级氛围的基调,为教师的集体教育和品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家校合作拓展德育范围。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家庭教育资源,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来拓展德育工作的范围。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或者电话、家访等方式进行家校合作。为了使德育工作更有效果,教师需要家长进行配合,共同采取必要措施实施德育工作管理。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的厌学现象,这可能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长的疏漏和家庭氛围问题。教师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为家长发放关于家庭教育的资料,让家长掌握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面前,家长也需要做好榜样,一个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思想乐观、积极向上,富有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吃苦耐劳、积极上进、乐于学习。家长不能溺爱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让孩子承担简单的家庭劳动来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家长的配合下,教师可以提升德育工作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连续性,让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保持一致。

    4)在實践活动中实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仅仅包括理论方面,教师还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是同步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道德理念之后,需要在生活中进行验证,进而内化为相关的德育观念,在课后的实践中运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最终形成优秀的人格和品质。例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讲解爱国将领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扫墓活动或者爱国老兵分享会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为国家英勇奋战的英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可组织美化学校或者班级环境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学校的环境进行点缀,不仅能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而且能够认识到劳动光荣的内在含义。教师还可以组织感恩教育和爱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制作卡片或者小礼物送给他们,表达对亲人和老师的祝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种饮水思源的德育,可以让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在学校中争当优秀学生,在家庭中当好儿女,在社会中当好公民。在感恩教育的感召下,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回馈社会,而且能够关心别人并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熊用兵.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西部素质育,2017,3(10):59.

    [2]胡颖焰.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40-141.

    [3]张天红.新时期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初探[J].黑河教育,2015,(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9: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