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高年级统编版教材初使用中的目标定位与学情分解 |
范文 | 黄文峰 【摘要】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读懂教材,是落实课程的基础;读懂变化,更是从已知之路走向未知之路的有效追寻。2019年秋,统编版语文教材覆盖小学阶段所有年级,全面投入使用,面对教材的“更新风暴”,对于中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面临着新教材的研究使用,面临着知识、能力、习惯与方法等方方面面的衔接和调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冷静分析,将目光投入统编教材的整体构架上,对话编者,理解教材;观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尊重学情,有效教学;回望原版,研究比析,去发现哪些是增加改变的、哪些是重复相似的、哪些会出现知识的断层、哪些需要重新定位与分解……既“向前看”,又“回头望”,立足变化究其原因、溯其根源,做好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与改变。 【关键词】目标定位 目标分解 深度融合 一、系统观看,观照学情,对焦梯度衔接 教材的编排有其严密的逻辑。整体观看统编教材,会发现教材在整体架构上呈现鲜明的阶梯状,我们提出了“套—册—单元—课”的教材研究顺序,明确从一套看素养体系排序,从一册看重点分布,从单元看目标分解,从一课看核心作用的教材研究思路,梳理目标定位与学情基础,做到心中有数。 1.系统观看,明确目标定位 教材中特别是语文要素的排列,根据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统筹规划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以中高年级教材中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为例,整体梯度设计如下: 整体观看教材,会发现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单元要素有“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阅读方法”,这与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有所不同,并非聚焦于某一种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而是根据小学阶段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综合选择和运用。单元内部三篇课文文字阅读部分均为千余字,文体各不相同:《竹节人》叙事、《宇宙生命之谜》科普说明、《故宫博物院》为非连续性文本。从课文提示语来看,每篇文本在目标定位和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上各有侧重:《竹节人》围绕三个不同目的选择不同内容,分别选用“提取关键信息”“品读想象”“抓住主要情节复述故事”的阅读方法进行单元学习目标意识的初步渗透;《宇宙生命之谜》根据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性阅读,一步步明确重点内容,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深入研读和发现;《故宫博物院》为略读课文,围绕两个阅读目的,组合材料筛选内容完成任务。 2.观照学情,明确补学内容 新教材的使用已有一段时间,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在教材的目标定位与学生的实际学习之间横亘着许多短板与空缺,这其中有显性的如识字写字内容上的差异,也有隐性的如策略方法上的缺失。还是以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为例,在进行本单元学习之前至少要从这几个方面关注学生实际学情,明确补学内容。 (1)学生能否在一定的时间里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基础对应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 (2)学生是否有一定的阅读常识,如叙事类文本关注情节发展、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对象及顺序、非连续性文本图文对照等;(此基础对应“根据不同目的”) (3)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如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联系上下文、品读想象等,在了解运用的基础上能否进行较为清晰的方法总结与概括提炼。(此基础对应“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除此之外,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既需要学生体验阅读过程,又需要他们运用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的过程进行再思考和提炼,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步骤,因此,還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整理、归纳、填充图表的方法对阅读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呈现、分析和思考,借助图象化策略让思维可视化。 统编教材的变化不是点状的散落,而是整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对于这样整体的变化,我们应该站在俯视教材的角度去知晓主要知识点和重难点,对照不同年段、不同年级的目标梯度,具体了解语文要素背后的序列和基础,针对空白和断层适时补学,对焦梯度衔接,建立适度的目标和科学的学习梯度。 二、单元整合,勾连要素,细化目标分解 匆匆一瞥,已是惊鸿。研究比析,更需深入比对,找准定位和路径。聚焦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会发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聚焦“知识”“能力”“策略”“习惯”四个方面,从阅读和表达两个层面进行分解和表述。遵循统编教材“前有铺垫学习,后有巩固提高”的语文学习规律,单元中的课文、园地、习作等是一个整体,以语文要素的达成为中心,呈现层次、递进和发展,相互联系又互有补充。进一步研究课后习题和单元中的交流板块会发现,聚焦语文要素,单元内课文板块又进行了有机分解,有的从语文要素中提取不同层面,结合文本语言特征进行了分类;有的根据能力发展序列,由浅入深,逐篇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元内的各个部分均变为聚焦语文要素的单元教学资源,传统单元教学实施流程转变为以单元学习要素勾连目标与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 1.以单元学习要素勾连目标与教材内资源的设计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人文主题,核心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围绕这一语文要素,单元中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习作《写观察日记》及《园地三》,结合课后习题,具体要素及资源选择规划如图1。 进一步将语文要素进行分解,勾连目标与教学资源,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调整(如图2): 在其中,单元教学资源进行了再次重组,园地打散,习作指导融合到课文读写结合中。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为要素学习重要落脚点:借助图文,品读文中准确形象描写爬山虎外形的语句,感受细致的观察;关注课文中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过程,体会连续的观察;借助课后资料袋,学习了解连续观察的记录方法,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连续观察并准确记录,为写观察日记做好准备。精读课文《蟋蟀的住宅》巩固运用核心要素,进行补充拓展。单元整体设计读写结合,循序渐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