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近年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研究综述 |
范文 | 黄海英++邓华 摘 ?要:通过分析一系列从不同视角研究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文献,概括了赛译《水浒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现了该译本的相关研究还大有可为,尤其是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研究该译本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近年;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研究综述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集结了多元文化背景的女作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中国和英美国家被接受和认同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的争议中被肯定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倍受敌视与冷落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以来的被重新发现和历史地评价的阶段。近年来,其英译《水浒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与重视,既受到了诸多的赞誉,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相关研究呈现多元化与纵深化。 一、视角丰富 综观近年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相关成果,研究视角颇为丰富,已经触及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陌生化、归化异化、改写、杂合、文化阐释、接受美学、语用、功能目的等视域,研究方式主要包括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赛译《水浒传》的学术成果包括多篇硕士学位论文与核心期刊,甚至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主要有以下观点:邱晓娟认为赛珍珠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她提倡尊重女性、男女平等、女性应该勇于追求真爱,用实际行动提升女性社会地位,这些都能在其英译《水浒传》中的女性称呼语、咒骂语、社会标记语、汉语四字格成语、有关女色或眷恋男女关系的措辞和惯用语中找到理据,旨在消除原文中暗含的性别歧视[1];吴静认为赛珍珠虽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译者,但她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难能可贵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译者,赛译《水浒传》的一大亮点就在于通过个性化的策略使原文中带有偏见的、受歧视的女性形象变得立体、丰富和多面,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体现出的女性形象对权利政治的反抗、译者从不同角度挖掘人物形象及其采取的干涉的语言策略。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主要观点包括:胡天赋将赛译《水浒传》置于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中加以审视,译本在原文人物的再现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译文语言风格有很大的转变,人物形象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和扭曲,甚至出现了歧视英雄人物的案例,他还提出重译和修订这些后殖民主义色彩颇重的译例。张明蓉从后殖民视角切入,探究了赛译《水浒传》中语言、文化和文学三个层面的杂合现象,还分析了该译本中杂合现象的积极意义及其对于汉语的国际推广与对外翻译工作的启示。唐艳芳指出了赛译《水浒传》研究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即数量少,质量差,长期遭冷落等;在翻译选材和翻译过程中,赛珍珠都体现了尤为突出的主体性;在策略选择上她倾向于以原文为导向,虽声称自己的翻译方法是“直译”,但在译文中更多体现的是其对于差异的追求。 陌生化处理方面,许燕探究了赛译本在美国出版后随即获得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译本的语言特色、叙事形式以及文学范式上多维度的陌生化取向;同时提及了赛译本在国内遭受冷遇甚至批评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批评者对译本语言考量的出发点在于其阅读英语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是没有顾及《水浒传》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译语读者的审美期待。此外还提出赛译本的陌生化取向给中国作品有效走向英语世界最大的启示是把握好译语读者的审美要求与情趣来调整相应的翻译策略。徐剑平和梁金花分析了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动机和目的,结合译本中诸多绰号、习语、杂体诗的实例来探究其翻译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情况,且强调了“陌生化”技巧运用的适度问题,因为适度的“陌生化”能通过增加译语读者的感知难度和延长审美时间增强他们的审美快感,而过度的“陌生化”可能使译本语言晦涩难懂,读者的接受度大大降低。 “误译”方面,张荣梅以译者身份为出发点,为赛译《水浒传》中所谓的“误译”正名,提出译文的研究不能脱离译者身份而孤立地开展,而赛珍珠正是通过杂合的译文追求其终生的理想,即平等与正义的文化交流。马红军从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翻译风格、翻译目的和翻译过程出发,评述了其被频频引证和猛烈抨击的“误译”的发现和传播的经过,并有理有据地澄清了这一莫须有的“误译”,还指出“误译”暴露了翻译评论或者翻译批评中盲目追随和主观臆断的两种不良倾向,更提醒翻译不单单要顾全语言层面,还应了解译者本人的翻译目的及其翻译决策[2]。 译者主体性方面,唐艳芳结合译者所处的及其译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译者主体地位从后台走向前台的历史演变,着重探究了赛珍珠英译《水浒传》选材方面的主体性,主要论证了译者为何选择《水浒传》、为何是七十回的版本以及为何将标题译成All Men Are Brothers等问题,最后强调应该历史地,宏观地去考察影响和决定译者主体与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机制,审视赛珍珠的翻译观与创作观的统一性。 叙事框架方面,张荣梅借鉴蒙娜·贝克(Mona Baker)的翻译叙事观,从时空框架设定、标示式框架设定、选择性采用框架设定以及参与者的再定位四个方面评析了赛珍珠英译的《水浒传》,指出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目的也是通过上述框架的设定而达成,其叙事策略受到了自身文化立场和社会现实中诸多权力因素的影响,也表现出了她对原语文化的负责态度及其以叙事构建现实的姿态。 接受理论方面,钟再强从原著、译著以及读者三个方面分析了赛译《水浒传》在西方广受好评的原因,发现原著广泛的国际声誉与精湛的艺术特色,译作的可读性、流畅性和翻译策略,“第一批读者”的“名人效应”,译者的综合素质等因素成就了赛译本久盛不衰的巨大成功。 改写理论方面,王文彦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和三个关键词为基础,从宏观方面对影响赛珍珠翻译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即译者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念和赞助人不仅影响了译者对于《水浒传》原文版本的选择与书名英译,译本题材、主题与译语风格的构思,还影响了译者的翻译过程与译本的接受与宣传。 文化阐释研究方面,钟再强剖析了赛译本研究的国内外接受与发展现状,以跨文化视域为切入点,探究了赛珍珠英译水浒的理想诉求及其对于翻译过程与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诸多相关史实与研究成果,对赛译本进行了历史定位,同时指出赛译本目的与超文本目的高度统一,其“突显差异,有意杂合”的翻译策略极具前瞻性,借鉴意义重大,译者的文化和译者的杂合主义价值观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李林波认为赛译本在国内外引起不同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于该译本“非正统”的外在形式与“文化镜子”的内在体现,该译本反映出赛珍珠面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时,选择尊重并力图在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中表现出来,这种异化翻译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对话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还指出为了实现翻译批评的客观与全面应采用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方式。 功能主义研究方面,游洁首先阐明了赛珍珠英译水浒及该翻译活动的策动者的目的,即忠实反映中国文化,传达原文本中的异,然后从篇章、句子和遣词三个层面分析了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肯定了译著在传播中国文化,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叶朝成和文燎原以翻译目的为视角,从文化意象和喻体意象的处理上横向比较了赛译本和沙博理译本中的习语英译,认为译者的翻译预期与翻译目的决定着译者的翻译策略,而翻译预期功能的实现与否也能为翻译批评提供新的切入点。康爱霞从目的论的视角对赛译《水浒传》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究译本中尊称、谦称、贬称及绰号的处理方式,提出翻译目的会决定预期目的达成的策略和方法,译文的确立应注重传递原文本的交际目的与文化内涵,考虑观众的接受。靳吉丽通过比较赛译和沙译《水浒传》,分析了译者翻译目的与影响其翻译实践的因素,并结合标题、文本类型、文化专属性等方面的英译实例来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以论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综合评价方面,钟再强梳理了赛译本研究史上的几次重要评价,几位重要的评价学者为鲁迅、钱歌川、马红军、姚君伟和崔永禄。其中,鲁迅并没有读过赛译《水浒传》的原文,所以他对译本的评价有失客观;钱歌川评价赛译本“岂有此理”,虽然有失偏颇,但却是当时的时代背景、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等因素互动的必然;马红军和姚君伟在2003年发表的两篇文章改变了学界对于赛珍珠译本的“众口一致,彻底否定”的局面,研究该译本的视角也呈现多元化,提出的观点与态度也越来越客观;崔永禄质疑了赛译本的题目以及某些翻译方法,且认为赛译本的语言欠规范,会造成译文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解,此文的发表又把学界对于赛译本的评价拉向了“毁誉参半”的局面。 二、局限性 通过回顾赛珍珠译《水浒传》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于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评价大致表现为以下三种立场:全盘肯定、全盘否定和中立态度。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硕,研究视域也趋向多样化,但是这些研究较为零散,成果的系统性不强。此外,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可商榷之处。一般的研究都是戴着理论的帽子,结合为数不多的译本中的实例来论证该理论的适应性,或者先为译本定一个基调,再从译本中寻找符合这一基调的实例来证明译者所定基调的准确性,缺乏深入译本、全盘考察的研究成果,有的实例可能被无数次地援引,甚至出现了以讹传讹的情况。 以从目的论视角研究赛译《水浒传》为例,一方面这类研究较少,另一方面仅有的研究大都围绕译者目的、文化交流与对话、译者策略、译者主体性等关键词,在研究方法上多为个案分析或者对比研究,论据上一般结合译本中词汇、短语、句子甚至篇章中所涵盖的意象、习语、称谓语等,旨在揭示译者的目的、译者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与策略、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功能主义理论的适用性等。对译者目的的探究上缺乏多角度的思考,论据上多援引前人用过的,甚至用错的,论证过程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在研究目的上应多思考如何辩证地看待译本以及挖掘译本的实践意义,为赛译水浒的翻译批评做出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邱晓娟.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的女性主义研究[D].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2] 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122-126. [3] 钟再强.试析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研究史上的几次重要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49-5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