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层工作人员作风问题研究 |
范文 | 杨俊英 摘 要:基层工作人员,一般认为是在基层依法从事公务行为的人。这里的基层指的是农村、街道社区、乡镇等直接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一线。因而,基层工作人员是指在农村“两委”(村中国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乡镇政府、派出所等驻基层办事机构,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履行公务的正式编制人员和合同聘用人员。 关键词:基层工作人员;作风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D262.3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116-2 1 ?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 笔者通过走访某市基层,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对基层工作人员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层工作人员的人员结构及任用渠道等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反映的问题集中梳理如下。 1.1 村(社区)“两委” 村“两委”等基层组织配备齐全,在极少数的农村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人担任书记、主任两个职务的现象;在这些基层的村两委或社区街道委员会,村民或居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有半数能够做到定期召开,还有少数是较少召开,极少数是极少召开,“两会”从未召开的现象仍然偶有存在;多数村(社区)书记和主任通过村(居)民选举产生,但其中仍存在贿选和地方大家族势力干涉现象,由此造成腐败、暴力选举等违法违纪行为,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部分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尤其是(社区)书记或主任独断专行,缺乏民主,其他两委成员发挥作用很小;优亲厚友,办事有失公允;对群众缺乏感情;村务、财务不公开透明,办事不公开、不公正,暗箱操作,侵害群众利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仍然存在横行霸道,做事蛮横的现象;不懂相关业务政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积极作为;纪律不严,缺乏自律,等。集中表现在办理开证明盖章等业务时,收受礼品;在征地拆迁、入党、贫困户名额、低保分配等方面显失公平;某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和谐,群众信任度和支持度不高,等。 1.2 管理区工作人员 在该市的村和乡镇之间普遍存在管理区这一层级,管理区书记大多数由乡镇政府委派正式人员挂职,少数地方由比较大的行政村村书记兼任或有地方家族势力比较大的人担任。调查问卷还显示,管理区书记这一层存在几种情况:一是管理区书记是挂职人员,实权有限,只上传下达,起到连接村和乡镇之间的桥梁作用;二是较大行政村村的负责人兼任,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造成村务和管理区事务不能兼顾;三是靠本地家族势力强大而上位,作风蛮横,甚至存在干涉管理区下属村“两委”书记、主任选举的现象。 1.3 乡镇工作人员 乡镇工作人员中多数为正式人员,也有相当数量的聘用人员。一方面,正式人员素质过关,但调查显示对群众缺乏感情;纪律不严、缺乏自律,一定程度存在“走读”现象。另一方面,调查问卷显示非正式人员(聘用人员)多数不是通过招聘方式上岗;人员结构复杂,有大专生、农民、退伍军人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作风突出表现在不懂相关业务政策;不积极作为;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 由此可见,虽然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 ?基层工作人员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层工作人员处于干部队伍的最末端,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前沿力量。他们的作风问题往往导致在惠民补贴等民生项目上出现问题,基层群众对此有切肤之痛。当前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集中表现在上岗方式有问题、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等方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 建立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大力推行基层工作人员选任制,适当运用聘任制和考任制。第一,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村“两委”和社区“两委”人员)任用选拔机制,要突破以往村干部选拔往往依靠裙带关系、家族势力的历史。基层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广大基层群众,因此选拔任用方式要体现群众意志。继续推广群众参与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推选和竞选,在公开选拔或投票中,确保公开、公正、透明,严格推选和竞选程序,严厉惩处在这一过程的贿选或地方势力干预的人员。第二,要明确规定“单位领导本人及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 以有效防止部分负责人兼任或其近亲属担任本单位主管会计、出纳现象。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要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使村组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三,严格基层工作人员中的其他非正式人员的上岗程序,采用考任制和聘任制相结合的方式,为了解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问题,要严把入口关,对工作人员的选拔任用上,设置明确而严格的条件要求,包含学历、道德品行、年龄等方方面面,报考和录用过程要公开、透明,从源头上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 2.2 严格实施管理考核机制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以考核促工作,用实绩来衡量干部的工作,对各项工作目标进行具体细化、量化,层层落实责任制,人人身上有指标。要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坚持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单项督查与综合督查相结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形成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工作运行机制。 2.2.1 ?严格实施管理考核制度 在基层,管理考核执行不严格,对正式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对非正式人员缺乏系统管理考核。笔者建议,执行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对非正式人员的管理考核参照正式人员执行。 同时,通过调研看出,基层工作人员中,包含村(社区)“两委”的人员在内,非正式人员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承担着大量具体工作,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对这些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制度亟需完善,可参照公务员任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对所有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办法。 建议在乡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基层非正式工作人员的选拔、考核、管理等事务,加强对其工作的日常性督查,推进依法行政。 2.2.2 ?完善严格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基层工作人员任期绩效考核体系,为流动晋升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严格执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考核评价的内容。在此次调查问卷中,笔者在最后设置了一个问题:你最希望的基层工作人员是什么样的?调查结果显示,集中在几个方面: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人民发家致富;办事公平、公正;清正廉洁、不谋私利;提高责任意识,积极作为,办事有效率。按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将这些内容纳入考核评价项目。 考核评价结果要反馈,形成激励机制。结果要作为下一年度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特别是非正式人员可以和工资待遇挂钩。在核发农村支部书记工资时,加大考核力度,主要根据考核结果批支部书记工资,增强农村支部书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3 注重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做好任前调查回访。在基层工作人员上岗前,通过走访群众等,对其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把关,不合格的坚决予以拒绝或清退。 其次,建立完整的基层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找准定位,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适合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常态化、系统化。在基层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前,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任前培训;通过基层党校、县区党校,尤其是乡镇分校、社区分校,组织全部基层工作人员和党员,分批次进行全员轮训;确保培训过程严格考核,收到切实效果;培训内容要有特色,包含政策解读类、普法类、各种惠民政策等面向基层人民群众的政策,确保理解准确,执行不走样。培训内容体现工作针对性,特别是基层的财务工作者,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内容还包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提高党性修养,切实为民办事。 2.4 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 经济待遇和政治资源适当向基层倾斜。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待遇比较低,不仅造成工作积极性差,而且造成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失严重。提高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吸引优秀的基层群众到工作队伍里来,为实施下一步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提高薪酬待遇; 其次,基层工作比较琐碎,在公车改革中,建议保留一辆公务用车,为没有车补的工作人员使用; 最后,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综合提高待遇,利于激发工作活力。 此外,由于基层晋升空间比较有限,对于优秀工作者,到了一定年限,级别没条件提拔,可享受高一级别的待遇。 2.5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方式方法 严肃工作纪律,理顺村居“两委”关系,充分发挥村居级组织的作用;行政村要进一步健全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借助开展“两学一做”的契机,规范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大会的作用;换届时,严格人员、事务、财务等交接、审计工作,确保清晰。 尝试建立基层纠纷办公室,将基层群众的纠纷及时化解掉。现在农村基层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纠纷很多,事情不大,不足够让派出所管,村居两委人员有时基于人情关系难以处理或是处理起来让部分群众觉得有失公允,从而不服气,将矛盾进一步激化,事态扩大,直至移交公安或诉诸法院,甚至于层层上访。 建立健全相关基层服务机构,其工作人员可以考取或选聘,提升正式工作人员的比例,由正式人员带领临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并对其工作负责。正式人员才有权处理具体事务,临时工作人员负责辅助性工作。此外,继续完善乡镇一级的服务中心,强化服务职能。 2.6 增强监督的力量 2013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建立“村监委”,实行村级财务定期审计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这有助于提高对非正式人员尤其是村(街道)书记、主任的管理。同时,尝试在乡镇一级设立纪检机构或纪检办公室,针对基层作风问题,加强监督和问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拍蝇”之网遍布基层,增强“他律”监督。 要围绕党风廉政工作目标,盯住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领域,全面、及时、有效地收集和报送各类预警信息,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做到苗头性问题提醒在前,倾向性问题制约在前,普遍性问题教育防范在前,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功能,从源头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实行监督关口前移,延伸“触角”,抓住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收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处置,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查处发生在基层工作人员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问题,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总之,加强基层工作人员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繁重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把好用人关,加强教育,提高修养,还要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纪律,扎牢笼子,引导基层工作人员不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来。 参 考 文 献 [1] 刘洹伯.论我国基层政府工作作风的群众监督[D].吉林大学,2015. [2] 何剑.加强基层公务员作风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 王绍平.建设和谐基层党组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