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升官员微博正能量的原则与路径探索
范文 黄鸿娇
摘要:官员微博是政府进行社会善治的一种新型方式,因此提高官员微博的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坚持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官员微博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尊重人格、平等包容等原则,通过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主动聚焦民生问题,积极转变为主动公开的工作方法以及完善官员微博的制度建设等方式,实现官员微博对社会正能量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官员微博 正能量 原则 路径
1 官员微博与正能量
官员微博指的是在政府部门担任职务的官员通过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微博平台开设的个人微博。与官方开设的政务微博相比,官员微博更具备公职人员的个人色彩,因此其影响范围和社会辐射覆盖面更为广泛。官员微博的产生使得国家公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对话互动,一方面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公开,有效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开辟了群众参与政府日常管理的新渠道,让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及时地参与到政府的政治管理和政治决策中。与此同时,官员微博的出现还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消解了政府部门间的罅隙,使得政府能够更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进行服务。因此我们说,有效地发挥官员微博的作用,让官员微博发挥正能量,不仅意义深远,而且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提高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个人舆论自由等方面,微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新媒体而言,其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属性却使得微博中的传播信息往往带有负面性的效果。①这就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在发布自己的微博消息时必须注意传播信息所可能带来的后果,确保官员微博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带来微博“正能量”。所谓官员微博正能量指的是官员微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起到积极推动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够消除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信息互通的方式,加大政府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真正做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执政为民,服务于民。
2 官员微博遵循的原则
在向服务政府的转型过程中,官员微博除了要遵守媒体的基本规律外,就是要坚持从党性出发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如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人格的原则以及平等包容的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官员微博才有可能成为提升社会正能量的推动力。
2.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官员微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官员微博的根本性原则。官员要及时更新微博,除了个人情感和生活的抒发外,更多地是要将微博与工作紧密相联系,将对人民群众有用的信息及时传播出去,从而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比如,在重大灾害面前,官员微博就应当及时发布最新消息以及相关的辅助措施,一方面可以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灾害所带来的社会负效应,维护社会的安宁稳定。
2.2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所谓实事求是指在建设官员微博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官员微博只是政府进行职能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政府对自身工作失误所进行的掩盖。从政府监督的角度来说,微博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政府曝露在舞台的闪光灯下,几乎可以说无所遁形。面对这一由科技自身发展而带来的改变,政府官员不应当回避,甚至期望通过自己建设微博来加以抵消,而是要通过微博更好地将自身工作加以完善。除此以外,官员微博的建设要从实用出发,反对言语上的假话、大话、空话,反对以官员微博的形式进行政治秀,从而降低官员微博的自身活力。
2.3 坚持尊重人格原则 微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可以直接进行信息的回复。微博的博主在发布信息之后,其所面对回复的信息量也是庞大的。而在这些信息之中也存在很多不符合实际,甚至谩骂的回复言论。对于这些言论,官员微博的博主出于自己的身份不应当与对方展开不必要的争端,更不能依仗个人的职能威胁恐吓对方,从而影响自身乃至政府的形象。除此以外,在官员微博的语言上,尽量要保证微博中的话语和话题的规范与道德,努力构造自身微博内的“绿色语言环境”,提高官员微博的质量。
2.4 坚持平等包容原则 微博是一个公共的社交平台,是个强调平等的平台,人人都可以注册使用。在新浪微博上,经过认证的政府、组织和官员的微博名旁会有“V”的符号。这个“V”仅仅保证了该微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并不是高人一等的标志。在与粉丝们互动的过程中,平心“倾听”,认真回复,怀有平等的心态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了。纵然有个别粉丝出现辱骂等不良行为,也要有宽广的胸怀,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林则徐名句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 提升官员微博正能量的基本路径
3.1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官员微博的建设只是一种形式,其根本还是要官员自身具备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求我们确立为民服务和“人民做主”的理念,通过服务来维护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服务意识,更少不了心怀服务意识的官员。微博名为“中一在线”海宁司法局长金中一在转发一条微博后评论“吃亏是福也好,为人民服务也好,是让人们有这样的意识,而不是挂在嘴上,刻在墙上,取在名上。吃了亏乐而不言,为人服务了不张扬,才是本意”。只有这样,官员微博才可能不陷于形式主义的窠穴,真正成为保证政府善治,推动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3.2 主动聚焦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无大小,群众利益高于天。官员通过微博这种“草根”式的工具,免去了由专人收集和汇报的中间环节,可以“接上地气”,与“市井草民”“直面”交流。通过留言、评论、转发等方式,官员可以直接了解到人民百姓关心的问题和热点,针对问题,制定政策和对策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政府关注民声,关爱民生。比如,浙江民警王于京在他的新浪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有孩子、手机、女子、警方、女儿、医院、女孩、妈妈。而这些词汇所关涉的领域都集中在警民互动方面,王于京紧抓舆情热点成为官员微博建设的一大亮点。事实上,很多公务人员碍于身份很少进行舆情追溯与点评,因此建设官员微博就必须做到真正发声、及时发声。要认真回馈粉丝信息,发布的主题要贴近生活,语言要幽默亲和,内容要生动多样,这样才能让官员微博的效用最大化。②
3.3 积极转变为主动公开的工作方法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官员微博和政务公开是行之有效的沟通官民联系、化解隔阂的好方法、好路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政务公开时强调:“现在社会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我国微博的用户数以亿计,政府信息的公开不及时会引起社会上的众多议论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产生负面影响,使政府工作陷入被动。”他说:“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我们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继而他还强调,“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不能等到社会上反映强烈了才去应对,去公开。”③除此之外,尽快建立人民群众和政府对话的有效机制,拓宽对话渠道,让政府能够及时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提高公共权力的诚信度,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3.4 完善官员微博的制度建设 官员微博的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官员的个人行为,因此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官员微博本身进行制度性的建设,故而有必要对官员微博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性的保障。首先,将官员微博与官员的晋升制度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官员自身微博的考察,了解官员平时的工作情况,作为晋升考察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官员微博的回复,了解官员的群众基础,全面的掌握官员的素质以及在群众中的形象。其次,将官员微博与惩罚制度相结合。对官员微博中粉丝们所反映的不法事实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对不法的当事人实施问责,追究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再次,对官员微博的使用进行规范化。这一方面是要加强官员微博中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是要强调官员微博中官员自身的个人素养。最后,就是要建立起对问责信息人进行必要的监控和保护。网友与粉丝提出的批评和指责是对官员的一种督促,要保护问责群众的权益,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去追究问责群众的责任,更不能出现对问责群众的打击报复,在做好保密制度建设的同时,建立对官员追责的处罚,维护好官员微博的环境。
注释:
①靖鸣,陈阳洋:从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看舆论微博监督形态、特性与监管》,载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5期,第31-34页。
②新浪网,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P47。
③李克强谈政务公开:要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中国新闻网,2013
年03月26日19:3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26/
4678154.shtml?utm_source=bshare&utm;_campaign=bshare&utm;_
medium=sinaminiblog#bsh-24-210054198.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郭亮.微博将带来什么[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
[3]冯伟,王国华,王雅蕾,邓海峰.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行为:一个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08.
[4]董迎轩.微博:政府发声新路径[J].新媒体在线,2011,02.
[5]聚焦微博反腐[J].共产党员,2013(01):51.
[6]张志坚.论政府官员微博的性质与功能[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7]诣修.官员微博如何回应社会关切[N].中国社会报,2011-9-16.
[8]魏楠.浅析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热[J].理论导刊,2011,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