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
范文 | 摘要: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劳动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劳动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等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 劳动教育 劳动意识 在现代社会,有些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因为学生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高达50%。现在企业招聘的行情显示:学历不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能吃苦耐劳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不是唯学历是用”,“实用”思想已成为人才市场的主导,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显得脆弱和娇惯,“知识越多越懒惰”成了高校学生们戴在头上的另一顶“学位帽”,由于“两眼不看劳务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缺乏劳动精神,吃苦耐劳的意识,不愿意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现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除了要在科学知识、职业技能方面有所储备外,应多参与一些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能劳动、能吃苦的精神。能吃苦耐劳,愿到基层一线,有自觉向困难做斗争的良好择业心态,就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既能“劳心”又能“劳力”。在高校,“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尊重他人和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就必须通过“劳动教育”锻造出来。 1 高校目前环境卫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一些高校开展了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的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爱护环境的理念。学校的环境卫生,从制度管理、监督体系、奖励评比以及学生个人的卫生习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状:有些宿舍、教室的墙壁上脚印漫天飞舞;寝室楼值班室的需要机洗的衣服很多,同学们不愿意自己动手洗一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食堂就餐时不排队、乱插队;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说话或接电话等等。 存在的问题:一是打扫不到位;二是打扫干净后,大家的维护意识差;三是制度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四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存在问题的本质:主要的本质问题应该是大家把劳动教育理解为劳动任务而不是从深度和广度上体会并认同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这个内涵即从微观层面说是在自己打扫垃圾付出劳动的时候,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宏观来说是培养一种劳动精神或者说是劳动意识,爱护自己的劳动果实,也更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把这种劳动意识、相互尊重的观念内化到同学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就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 2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 2.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高校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2.2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 校园里垃圾乱扔;在安静的自习室里大声的接电话;寝室里有同学已经入睡的情况下却有人还在说话……这些现象的本质即是情感的冷漠和荒芜。通过劳动的实践,让同学们获得情感的体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就像一位劳模说过的一句话: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伺候的,人人劳动,劳动最光荣,这个社会才能和谐运转。 2.3 “劳动教育”应该是大学生生活世界里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世界”就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题,具有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世界。“劳动教育”是具有实践性的教育方法,是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进行的。“劳动教育”与“生活世界”是契合的,学生是学习者,更是生活者,学校就是他们的生活世界。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在“品德”上存在短板。 2.4 “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 “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劳动内容蕴含教育性,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他人合作、与社会沟通,感染学生心灵,培育学生优秀品质,使学生逐步树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律,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充实学生智慧、精炼学生才干,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2.5 “劳动教育”培植责任心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学生懂得为别人的幸福和欢乐而付出劳动,并为此而流了汗,手上磨出了老茧,那么他的心地就会变得善良、敏感、温柔;只有通过劳动,一个人才会以热忱的心去待人接物;经历过劳动的孩子比起没有劳动过的孩子来,在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开展劳动使学生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着去体察他人、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品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珍惜现在、做好当下,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6 “劳动教育”体验幸福生活 幸福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劳动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劳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人的生活充满活力,使学生从中享受到幸福,领会到美,劳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是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媒介。 3 “劳动教育”是什么 “劳动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劳动与教育的结合体,但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劳动任务,而是寓教育于劳动过程之中,使学生认同一种劳动观点、端正一种劳动态度、形成一种劳动习惯、培养一种劳动感情。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提升劳动的情商因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是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通过各种劳动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艰辛、培植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关心、合作、帮助的习惯。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打下不怕吃苦、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团结协作的基础。 “劳动教育”的育人性、思想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也同时契合了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4 “劳动教育”与校园精神文明 “劳动教育”中彰显着劳动精神,劳动精神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幸福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就是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富于创新的精神,就是讲求效率、追求完美的精神。正是坚持了这种劳动精神,人类才能生生不息,社会才有了今天这样巨大的发展进步”。 把劳动精神融入校园的文明建设之中,提高了同学们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引导大学生自觉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不断丰富和发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设富有个性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校园即真正成为涵养学生品性的生活场所。 5 结语 作为一名具有“劳动精神”的大学生应该是:①要文明,不要粗野;②要感恩,不要抱怨;③要守纪,不要散漫;④要自信,不要自卑;⑤要勤奋,不要懒惰;⑥要诚信,不要虚假。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强.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劳动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5). [3]姬海石,李运平.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安阳师专学报,2000(1). [4]王建民.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J],高教视野,2007(8). 作者简介: 李春云(1981-),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