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台区配变智能化监测改造 |
范文 | 宋浩 摘要:填补了公变台区低压柜无远程监控手段、防闭锁装置的空白历史,为保证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 关键词:智能电网 ?安全生产管理 ?技术监督 0 引言 项目条件:2013年底,黄冈客户服务分中心已全面实施了以“全覆盖、全采集”为目标的用电采集建设工作,中心辖区内1396个台区、14万多块户表、全部实现远程电能采集,同时对居民用电实时监测,通过采集智能终端信息系统可对每个低压用户每个小时的电流、电压、负荷曲线、功率因数等用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远程电能采集系统的建成,为营销管理新模式搭建了技术支持平台,将显著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及营销管理水平,为今后生产组织结构变革、为企业发展开辟全新前景。 1 存在的问题 远程电能采集系统的主站系统软件由软件公司完成制作,GPRS通讯服务器(前置机)和移动专线设在省公司。分中心是通过远程管理GPRS通讯服务器(前置机)的。 ■ 系统结构简图 低压集中抄表终端通过载波通讯模块采集数据,再通过GPRS/CDMA通讯模块向后台传输实现远程操作,并每月向通讯公司交付固定的流量费,仅能实显营销部门电能抄读,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常规功能。由系统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覆盖、全采集”建设公司的投入费用是相当巨大的,却不能涵盖公司生产部门的工作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2 解决问题 台区配变智能化监测改造是在实现智能配变终端“全覆盖、全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公变台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进行远程综合监控、管理与双向互动功能。通过安装配电箱(柜)电子门禁装置、智能电容器、温度(环境)监测仪、智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支回路监测仪等设备以及终端数据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线采集运行人员对低压台区配电箱(柜)的巡检信息。供电服务由被动到主动,提升了服务水平。 技术延伸,组合市场上已有的成熟电气元件,如行程开关、辅助开关、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探头、低压集抄集中器等,实现配电台区智能化改造。拓展功能:①配电柜门禁,当柜门打开时实现报警提示(短信、后台显示、语音提示);②出线空开状态监测,显示开关处于“分闸”或“合闸”位置,故障跳闸报警功能,开关远程分、合闸控制;③变压器油温、油位监测,过负荷预警提示等功能。④配电柜内接头点温监测,实时监视开关柜内接头温度,防止发生恶性事故;⑤安全距离报警功能,人体或导电物体靠近小于安全距离有语音提示或跳闸功能。 2.1 技术关键 ①配电柜柜门装行程开关——开关量——高电频——低电频——载波通讯模块——GPRS/CDMA通讯模块——后台主站(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改变通信方式)。 ②出线空开装辅助触点(分合、报警)——载波通讯模块——GPRS/CDMA通讯模块——后台主站(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改变通信方式)。 ③a变压器外壳上部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电压信号——数字信号——GPRS/CDMA通讯模块——后台主站(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改变通信方式)。 b变压器压力释放装置上装压力传感器——辅助触点——数字信号——GPRS/CDMA通讯模块——后台主站(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改变通信方式)。 ④配电柜内接头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电压信号——数字信号——GPRS/CDMA通讯模块——后台主站(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改变通信方式)。 ⑤配变台区安全距离四个对称角装红外线探头——人体切割红外线——数字信号——GPRS/CDMA通讯模块——后台主站(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改变通信方式)。 2.2 项目意义 2.2.1 满足了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第二章 总体要求“2.4 农网改造升级应适度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重点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 2.2.2 实时的记录台区配电柜门的状态事件,当柜门打开后在软件界面上显示事件记录,并通过短信提示生产管理人员、生产领导,某某地点某某台区配电柜门打开,结合开工公示制度,杜绝“干私活”,施工不上报的恶性违章行为,是响应电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2.2.3 减轻了生产维护人员的工作量,采用技术手段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避免了人为的疏忽造成线路设备事故。 2.2.4 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履行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2.2.5 填补了公变台区低压柜无远程监控手段、防闭锁装置的空白历史,为保证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 3 应用前景 农村公变台区较为分散,地域辽阔,数量大,日常管理上受环境、气候、人力的影响不能实现实时监控,每年发生的台区事故较多。我们借助低压集抄集中器远程通讯传输功能,配电柜的空间为载体,组合“门禁”、“传感器”、“红外线”等技术手段,代替人工观测,通过实时监测配变设备运行环境和状态信息,进行设备故障的早期诊断和预警,提高配变电设备预防故障发生的能力。 配用电环节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调度等环节的信息通信中处于相对薄弱环节。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变电电力设备数量及异动量迅速增多且运行情况复杂,迫切需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实现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 参考文献: [1]孙蔚.基于.NET的台区配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河海大学,2007. [2]韩娜,许跃进.农村低压电网规划设计应用软件开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04). [3]季一峰,卫志农.低压配电系统优化规划[J].河海大学学报, 1994(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